汪志華
[摘 要] 家長學校在開展工作時,應堅持引領家庭教育,而不要迎合家庭教育;要引領教師家長共同成長,而不要限于教育家長;要讓家庭教育基于未來,而不要基于學校教育。準確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向,本著家長老師共同發展的目標,引領家庭教育,基于孩子的未來,家校攜手,通力合作,每一個孩子才會得到應有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 家庭教育;引領;基于未來;共同發展
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近年來,經過各地不斷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關資源缺乏等問題,導致一些家庭出現了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中小學幼兒園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實現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密切配合,共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學校在開展家長學校工作時,應堅持“三要三不要”,扎實做好家長培訓工作,營造家校共育氛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首先,家長學校要引領家庭教育,而不要迎合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工作開展得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家庭教育開展得如何,與家長的教育理念有著直接的關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幾千年來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并且十分迷戀應試教育,過分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每天放晚學后乃至節假日,都要安排孩子上補習班、特長班,有的孩子還上了多個特長班。而上這些特長班,極少數是真正意義上的孩子興趣使然,更多的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在高考時能多一塊“敲門磚”。這也是學校減負、家庭增負的重要原因。
因此,家長學校在開展家庭教育培訓時,要引領家庭教育,而不要迎合家庭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老師要重視對家長進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培訓,引領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尤其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而不是為了迎合家長大搞應試教育。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才不只在一個層面,各行各業的翹楚都是人才,見諸電視網絡報端的出色工匠,謹守本心、出類拔萃的技術工人,乃至兢兢業業種好莊稼的農民都在人才的范疇之內。杜魯門當選美國總統時,有人向他的母親祝賀:“你有這樣的兒子,一定十分自豪!”杜魯門的母親回答:“是的。不過,我還有一個兒子,同樣讓我驕傲。他現在正在地里挖土豆。”這樣的“人才觀”值得我們深思。如果說做總統是吃盡苦中苦后的“人上人”,那么挖土豆自然就是平平凡凡的“人下人”了,但社會既需要“人上人”,也需要恪盡職守的“人下人”。只有當家長都有了這樣的人才觀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個性,努力創設適合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境,把握家庭教育的規律,積極發揮家長的示范引領作用。這樣,家庭教育才能展示出其應有的樣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其次,家長學校要引領教師家長共同成長,而不要限于教育家長。
當前,中小學幼兒園的家庭教育培訓工作主要都是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方式開展的。這些家長培訓活動經常會變成班主任、科任老師對家長的教育、訓導會,具體表現為:或是將家長會開成批斗會、表彰會,或是將家長會開成作業布置會,或是將家長會開成工作安排會等。會議流程是校長講話,班主任、科任老師輪流訓話,然后家長回家吵架。顯然,這種教育、訓誡式的家長培訓活動收效甚微。
我們知道,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和學生是學習共同體,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成長。家長學校的培訓同樣應該如此,教師和家長在家庭教育的培訓交流中亦是共同成長。因為每一位家長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閱歷、知識背景、家庭教育經驗以及家庭教育理念都各不相同;每一位老師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的自身閱歷、能力結構、是否成家以及育兒經驗等也都不盡相同,家庭教育的理念也有差異。因此,班主任、科任老師在組織家長培訓活動之前,教師自己要前置學習、深入備課,同時,虛心向有家庭教育經驗的家長請教,本著交流、討論、共同探索家庭教育規律、尋找最佳教育方式的目的,努力做好家長培訓工作。從而實現教師家長的共同成長。唯有如此,家庭教育才會與學校、社會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孩子健康發展。
最后,家長學校要引領家庭教育基于未來,而不要基于學校教育。
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著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學校教育使人知古鑒今、博覽群書;社會教育讓人知書達禮、和諧共處;家庭教育讓人尊師重教、尊老愛幼。三者既需要各司其職,又要緊密相連,相輔相成。但是,當前的家庭教育往往都是基于學校教育,是學校學科知識學習、解題技能訓練的延續、補充乃至強化。這也是學生放學后和節假日期間上補習班、上“特長班”現象蔚然成風的根本原因。這種急功近利、以應試為根本目標而并非基于孩子未來的家庭教育,培養出來的多是高分低能、有知識卻缺乏文化的不完整的人。
因此,家長學校要引領家庭教育基于孩子的未來,家長就要從抓孩子的一言一行著手,嚴格要求,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多給予孩子以示范與鼓勵;家長要多給孩子創造自主實踐的機會,增強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品行發展,著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而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能實現有機融合,共同引領孩子的健康成長。
福祿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需要家長學校給力。唯有家長學校把準教育方向,本著家長老師共同發展的目標,引領家庭教育,基于孩子的未來,家校攜手共育,每一個孩子才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