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艷 張欣芳 索川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的擴大,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得到快速發展。開展統防統治,推廣農作物綠色防控新技術,技術服務到戶到田,極大提高了病蟲害防治水平。本文闡述了睢寧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工作現狀,對措施落實方面進行全面總結,并對今后統防統治工作落實提出建議,以期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現狀;服務組織;規范管理
近年來,睢寧縣認真貫徹“公共植保、科學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扶持、組織主體、專業服務”的原則,以提升防效、減量增效、保供增收為目標,以糧食生產功能區為主戰場,以推進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全程承包服務為主攻方向,以資源整合、技術集成、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深度融合,打造一批高標準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促進統防統治提檔升級,推動種植業提質增效。
一、現狀
1.統防統治現狀
全縣規范化專業化服務組織118個,高效植保機械保有量達1625臺,大中型機械501臺,其中無人植保機136臺,自走式施藥機械98臺。從業人員813人,日作業能力22萬畝。全縣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08萬畝,病蟲害防治面積550萬畝次。三大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為62.9%、61.7%、52.6%。高效植保機械化能力達63.6%,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62%。
2.綠色防控現狀
水稻統防區畝均用藥51.75(折百量克、毫升/畝),小麥統防區畝均用藥67.1(折百量克、毫升/畝),玉米統防區畝均用藥51(折百量克、毫升/畝)。分別比自防區用藥減少37%、31%、32%。全縣2019年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商品量1409噸減少3.48%,比2018年年減少1.45%,農藥使用總量實現負增長。全縣綠色環保農藥使用面積占比達86%。
二、工作措施
1.構建測報體系,確保防控成效
為了抓好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及時提供準確的病蟲發生信息,縣植保站在濉河街道光華社區建設農作物病蟲害標準化觀測圃20畝,監測病蟲害70余種。在邱集鎮、慶安鎮、凌城鎮設立 3 個鎮級病蟲測報點。同時,縣級植保站根據縣級病蟲情報,結合本地病蟲發生特點,及時發布防治信息,并迅速將病蟲防治情報發布到廣大農戶手中,以保證群眾能及時用藥,確保防控成效。
2.建立防控示范區,推廣集成新技術
我縣100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戶有1122戶,注冊的家庭農場有1056家,注冊的各類合作社2211支。近年來我縣積極引導建設病蟲綠色防控示范點,由點組成示范片,由片組成示
范區,2018年我縣建設示范點862個,組成示范片73個,然后再組成示范區。2019年組建38個示范區,其中4個省級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6個市級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12個縣級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16個鎮級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
3.集成綠色防控技術,組建推廣一批綠色防控模式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蔬菜園藝病蟲害綠色防控模式,主要推廣生態調控、燈誘、性誘、生物防治及科學安全用藥等集成技術示范。在蔬菜示范區,利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夜蛾類害蟲;利用黃板誘殺蚜蟲、粉虱、斑潛蠅;推廣使用性誘劑誘殺小菜蛾、斜紋夜蛾等害蟲;在蟲害發生初期,優先選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殺蟲劑、殺螨劑,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花生示范區推行藥劑拌種控制蠐螬、螻蛄、根腐病等病蟲害;深耕滅茬,高壟種植、薄膜覆蓋控制雜草發生,使用乙草胺加乙氧氟草醚封閉除草殺,殺蟲燈誘殺、誘捕器誘殺金龜子等害蟲。花生全生育期應急防治兩次,一是開花初期畝用15%多效唑40克開展化控,二是花生盛花后畝用5%阿維菌素加25%嘧菌酯15毫升應急防治紅蜘蛛、斜紋夜蛾、葉斑病、銹病。花生示范區外種植戶用藥3次,示范區內農藥減量使用38.64%。示范結果表明,綠色防控示范區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達到 95% 以上,蔬菜病蟲害防治效果達到 90% 以上,與非綠色防控示范區對比,病蟲害防治成本降低 20% 以上,農藥使用量可減少 30% 以上。
4.開展宣傳培訓指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2019 年 7月,縣植保植檢站召開了全縣農作物綠色防控推進會,就全縣綠色植保防控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有效促進全縣綠色防控工作的開展。各鎮街道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舉辦了不同形式的培訓班,重點對示范區內所有農戶和機防隊人員進行了培訓;同時,利用電視、黑板報、墻報、標語等形式進行技術宣傳與報導,使綠色防控技術得到宣傳和普及,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5.多渠道籌資,持續政策性扶持服務組織
爭取上級資金。深入研究中央和省市各項涉農資金政策,積極向上對接協調,為植保機械裝備配置、更新,綠色防控產品補貼和植保服務用工補貼爭取更多上級資金。2019年爭取到上級資金280萬元采購小麥、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物資,中央社會化規模服務項目資金4000萬元,有效保證了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的穩步推進。二是用好本級資金。投入近4000萬元購置高性能農業機械。同時,出臺《睢寧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薄弱環節作業獎補及驗收辦法》,累計投入近1000萬元,對包括高效植保在內的薄弱環節給予一定的作業獎補。爭取省級外資金60萬元用于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三是盤活市場資金。充分發揮縣鎮兩級國有公司的融資作用,向商業銀行或國家政策性銀行申請農機專項貸款,為植保機械的購置做強資金保障。同時,在滿足本地區需求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高效植保服務跨區域合作,集中開展“統防統治”,提高機具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
三、存在問題
1.服務組織規范化運營管理及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農業服務業屬于新興產業,服務標準和規范方面還僅停留在雙方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防治效果評定、防治費用收取標準還缺乏法律法規保障。加上農業生產影響因素較多,一旦發生農業安全事故,界定植保服務的影響難度較大。全縣防治組織登記注冊不夠規范,對自身發展要求不高,半數沒有在全國農技中心管理系統中規范管理,有的雖然進入全國系統管理,但由于文化水平低、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很多不會操作或無利益驅使不愿意操作,目前農藥械信息系統注冊的服務組織數量僅占經工商登記服務組織數量的40%,藥械統計和用藥記錄極不健全,一旦發生生產事故,將影響植保服務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