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要:隨著我國教學改革事業穩健發展,教育思想、教學模式隨之革新,為科學開展教學活動,滿足新時代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奠定基礎,其中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作為該專業重要學科之一,需教師在教改背景下探尋教學實踐新出路,旨在提升該專業人才核心素養,完成紡織化學教學任務。本文通過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方略,以期提高紡織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輕化工程專業 ? 紡織 ? 化學教學
輕化工程專業主要是指囊括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化工原理等知識的專業,未來從事技術評價、生產監督、科研等工作的專業,側重培養皮革工程、染整工程等輕紡化工領域人才,需該專業人才具備化學素養、物理素養、計算能力、外語等綜合素養,為此該專業開設紡織化學課程,為科學培養學生化學素養,引領學生全面發展,需在累積輕化工程專業育人經驗前提下,分析紡織化學教學現況、教學要點、教學阻力及對策,達到提高紡織化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現況
(一)教學改革較為積極。雖然我國在推行教改決策后部分院校招生數量不斷追加,但教育界生源競爭壓力仍客觀存在,為提高學校競爭實力,許多院校涌入教改浪潮,積極開展教改活動,客觀上為紡織化學教學事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不斷累積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經驗,旨在提高紡織化學教學質量。
(二)教學體系不斷優化。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涉及許多實驗課程,需學生動手實踐,為保障實驗教學科學高效,部分院校不僅設立實驗室,還積極搭建科學實驗平臺,整合實驗資源,模擬工作崗位上的實驗情境,使化學教學更具代入感、實效性、趣味性、參與性,為提高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三)教師育人能力有所增強。在教改進程中教師不斷積累育人經驗,探尋新時代學生學習心理及客觀需求,以此為由打造生本化紡織化學教學體系,加之學校提升專業育人關注度,推行相關監管機制,敦促、指導教師完成教改任務,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努力學習新型育人手段,端正自身教改態度,達到推動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事業穩健發展的目的[1]。
二、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要點
(一)教材。除應用國家推行的專業教材外,為提高本校教學質量,突出本校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優勢,優化配置學校教育資源,落實教學改革目標,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需創編“校本化”育人教材,根據學生學習狀態靈活調整教材內容。例如,有些學校學生動手實驗能力較弱,未能掌握化學知識靈活運用方法,為此教師追加實驗課程比例,設計“生活中的紡織化學實驗”、“紡織化學知識在實驗中的應用”等專題,滿足學生專業發展需求,使紡織化學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2]。
(二)學生。為保障學生可在紡織化學教學實踐進程中有所收獲,掌握化學實驗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化學知識應用能力、實驗探究意識、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教師需圍繞學生學習狀態科學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若想有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圍繞紡織化學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化學實驗,對比傳統化學實驗結果及創新所得化學結果,明晰自身創新能力不足之處,調整學生自主學習體系,確保學生可主動吸納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知識及技能,削減紡織化學教學阻力,提高該專業人才核心素養。
(三)發展。輕化工程專業學生未來就業面相對較窄且專業性較強,為提高學生就業率,助力學生與時俱進,教師需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導向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思路,將市場動態、國家政策、學生素養、教學內容關聯在一起,旨在拓寬學生發展途徑,提高學生社會競爭力,為學生順利與工作崗位對接夯實教育基石。例如,教師可針對新生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活動,使學生對職業前景有科學的認識,可根據市場發展實況調整自身職業規劃,繼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建立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自學體系,削減教師育人阻力,使該學科及學生均得到發展[3]。
三、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阻力
(一)教學理念滯后。雖然當前許多教師已具備教改能力,自覺樹立教改意識,根據教學實況積極調整教學方法,但部分教師專業教學理念仍存在滯后性,主要源于教師慣用模式化紡織化學教學思路,未能擺脫單一化教學理念,影響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成效。
(二)教學方法有待調整。當前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方法不當之處大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紡織化學教學方法創新性有余,實效性不足。主要源于部分教師僅關注教學方法是否新穎,卻未能保障其與學生學習狀態、教學內容及專業發展相契合,使新型教學方法無法得到有效應用;其二,紡織化學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基于教師育人經驗、教育能力、教學思想存在差異性,容易形成個人特色鮮明的教育特點,這雖能突出教師教學優勢,但不利于教師撕下育人“標簽”,無法拓展其教學思路,使教師某些教學方法亟待調整,影響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資源利用成效。
(三)教學體系需要優化。部分教師教學規劃較為盲目,未能樹立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意識,使教學體系與化學教學目標、專業發展、學生學習狀態相脫離,無法順利完成該專業紡織化學教學任務[4]。
四、分析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對策
(一)革新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理念。首先,教師應踐行陶行知教育理念,將紡織化學教學內容、技能與學生生活經驗關聯在一起,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降低紡織化學教學難度;其次,教師應踐行立德樹人理念,從精神理念、學習態度、專業素養等角度出發給予學生積極引導,豐富教學內容,拓展育人思路,確保學生得以在紡織化學教學中有更多收獲,為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奠定基礎;最后,教師應踐行生本化育人理念,時刻關注該專業學生紡織化學學習動態,以此為由規劃教學方案,調配育人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在講解該專業相關知識同時,以學生科學應用化學實驗設備、提升化學實驗能力、合理應用化學知識為教學目標,設計“生活中紡織物主要化學原料分析”教學課題,鼓勵學生在校內實驗基地運用相關設備自主開展實驗活動,教師則在關注學生實驗動態同時進行評價,助力學生樹立化學學習自信心,掌握紡織化學知識要點,落實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目標。
(二)調整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方法。首先,教師需賦予教學方法可適性,確保其適應學生學習需求及教學要求;其次,教師應賦予教學方法創新性,確保其可以調配新時代該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資源;最后,教師應賦予教學方法參與性、趣味性,使學生可以成為教學主體,通過自主思考、學習實踐提升自身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進行紡織化學基礎知識教學時,可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法,鼓勵學習小組成員協作互助、共同探討,解決化學基礎知識學習難題,提高紡織化學教學效率,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意識,為學生深入學習化學知識及技能奠定基礎。再如,教師可采用設問教學法,圍繞教學內容提出若干問題,用以檢驗學生自學成果,了解學生學習薄弱環節,以此為由調整教學方案,達到科學開展教學活動的目的。教師還可采用微課教學法,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隨堂訓練題目及自主實驗方案,滿足學生個性化紡織化學知識及技能學習需求,使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
(三)科學優化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體系。首先,教師應了解學生化學基礎,通過專業測試明確育人方向,為科學開展該專業化學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應樹立教學思想及手段自主學習意識,根據教學實況靈活運用教學模式,累積育人經驗,旨在助力教師優化配置教學資源;最后,教師應做好教研工作,明晰紡織化學教學優勢與劣勢,設計教研課題,如“信息技術在紡織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等并推行教研成果,彌補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缺陷,推動該專業化學教育事業科學發展[5]。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質量,教師應革新育人理念,積極學習并創新實踐教學方法,科學優化輕化工程專業紡織化學教學體系,不僅可助力教師完成化學教學任務,還能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使該專業紡織化學教學質量得以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穎,栗志廣,任學宏,等.輕化工程專業"染料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J].紡織服裝教育,2019,(01):63-65.
[2]李敏,麻伍軍,張麗平,等.輕化工程專業《染料化學》課程教改探討[J].廣州化工,2018,(08):127-128,134.
[3]申萬意,張莉莉.高職化學分析技術課程定位及教學目標設計探索 ——以山東輕工職業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為例[J].職業,2016,(33):79.
[4]陳蓉,張莉莉.高職《化學分析技術》課程改革研究 ——以山東輕工職業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為例[J].考試周刊,2016,(81):8.
[5]彭俊軍,李偉,李明,等.“物理化學”課程在輕化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中的教學實踐與探索[J].紡織服裝教育,2015,(04):356-357,360.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