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平
摘 ? ?要: 本文闡述了翻轉課堂的概念、發展由來與價值,歸納了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探索了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 翻轉課堂 ? ?藍墨云班課 ? ?應用文寫作 ? ?教學改革
應用文寫作是高職院校廣泛設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旨在提高大學生的應用文書寫作水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專業課程的深入學習。教師從教材、教法、考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總體而論,制約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比較滯后,難以適應新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教育界熱議的話題,深刻而廣泛地影響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面貌。翻轉課堂顛覆了以往的課堂結構,把原來課堂上要做的事情放到課前去做,課堂上則做原來應該在課后做的事情這樣一種理念,為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探索出一條嶄新的路徑。
一、翻轉課堂的由來與價值
近年來,翻轉課堂的探索成為一種熱潮。翻轉課堂緣起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學校——林地公園高中。這所高中位置偏遠,學生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往返于學校巴士之間,且由于天氣等原因,學生經常錯過學校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學校的老師也頗受缺課學生較多教學進度滯后的困擾。鑒于這種情況,學校的兩位化學老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補課。誰知此舉大受學生歡迎,更多學生通過在家觀看視頻資料,預習了原本課堂上老師經常要花40分鐘—60分鐘的講解知識。兩位老師也順勢利導,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節省出課堂時間完成作業或做實驗并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提供學習指導。兩位化學老師的課堂翻轉實踐引起了愈來愈多人的關注,他們受邀到北美各地舉辦講座,介紹經驗。可汗學院的誕生是翻轉課堂成為熱潮的推手之一。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成為“網絡老師”,完全出于偶然,其初衷是幫助遠方的親人解決數學難題。后來,因為求助者甚多,可汗索性把輔導視頻上傳網絡讓更多人分享。他通俗易懂的講解,很快虜獲了眾多粉絲。2007年,可汗成立非營利性的“可汗學院”網站,用視頻講解不同科目的內容,并解答網友提出的問題。學生在家里觀看可汗學院的視頻自學,老師在課堂上答疑解惑,輔導學生們完成功課,這樣的翻轉課堂成了美國某些學校的教學范式。翻轉課堂的發展與可汗學院的興起密切相關[1]。
相較本科高校,高職院校生源偏差,文化水平偏低,學習能力偏弱。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高職學生的學習自主和主動求索方面不夠,學習效果差強人意。翻轉課堂掀起的教學革新,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一是教師的角色定位改變了。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中大包大攬的決策者和支配者,而是轉變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引導員,幫助促進學生完成知識內化和知識建構;二是凸顯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翻轉課堂很大程度上讓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學生運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學習原來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課堂則讓位于問題作業的探究,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被調動;三是有助于實現差異化教學。高職生源多樣,每個學生的水平層次和接受知識的能力不同,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不二途徑。翻轉課堂能讓教師充分關注到每一個人的學習狀況,針對不同學習個體的問題答疑解惑,有的放矢地實現差異化教學;四是提高了溝通協作的能力。翻轉課堂提倡小組協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分享逐步厘清問題的迷霧,實現知識的內化。
二、應用文寫作教學的現狀與困境
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是構建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其生存狀態各有不同。學校領導重要程度高,學校會在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安排等方面給予支持。倘若重視程度不夠,就會壓縮課時。至于排課方面,應用文寫作課程大部分是排在不好的時間段,例如一天的第7、8節課,晚上的9、10節課。學生是在上完專業課身心相對疲倦的狀態下上課,如此,學生身體和心理處于倦怠狀態,教學效果就會不盡如人意。一些高職院校為了控制成本,像應用文寫作這樣的基礎課普遍采用合班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影響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效果。就師資隊伍而言,應用文寫作教師大多是中文相關專業畢業,普遍缺乏文書寫作的崗位歷練;就學生而言,對應用文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及專業課,混學分的態度較為普遍。
應用文寫作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如下:
(一)教師隊伍不穩定。基于應用文寫作課在課程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學分課時會受專業課程影響,教師工作量得不到保證導致人心不穩,教師隊伍缺乏根本性的建設。
(二)教學方法落后。普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組織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在課上“一言堂”灌輸教學內容,學生被動學習,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和樂趣。
(三)教學評價單一。縱觀各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多屬于考查課。考核的方式基本上以平時成績加上期末成績總評而成。書面考試成績依然占據大部分,可以說是“一考定成績”。就其本質而言,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頗強的課程,涉及多個模塊多個文種的寫作,完全靠一張試卷是很難衡量一個人的真正寫作水平的。
三、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應用文寫作翻轉課堂實踐與反思
翻轉課堂的價值在于教學上的“逆序創新”,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被徹底翻轉,由“教師灌輸—學生接受”向“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教師引導解決問題”的轉化[2]。近年來筆者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應用文寫作翻轉課堂實踐,為破解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困境,找尋到一條嶄新的教學改革路徑。
藍墨云班課是在移動網絡環境下,利用手機等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教學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應用文寫作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分為三個階段:課前、課中、課后。
(一)課前
課堂如何翻轉?就是把教師原本在課堂灌輸的一些概念、原理、原則等理論性知識不在課堂上傳授,而是前移到課前讓學習者自己學習建構知識。譬如我們在講授“通知的寫作”這一節時,先把微課短視頻《通知寫作知多少》和動畫作品《你會寫會議通知嗎?》上傳到藍墨云班課,發布班課通知學生課前觀看視頻,初步了解通知的概念、類別、格式、寫作要求,并思考回答問題:會議通知應該寫清楚哪些內容?教師在藍墨云班課,為教學資源的觀看設置經驗值,教師可以及時查看觀看視頻的學生記錄。學生可以通過藍墨云班課平臺反饋課前預習情況及想深入探究的問題,以此幫助教師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和進度,為課堂知識內化做好鋪墊。課前學習的前提,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制作有足夠吸引力的微課視頻,讓學生愉快地跟隨老師的節奏完成課前主動學習。
(二)課中
回到課堂,學生和教師需要做的是完成知識的內化。有了課前翻轉的知識學習鋪墊,教師思考的是知識如何運用,用何種形式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就應用文寫作而言,教師要創設仿真的應用文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從而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符合應用文種格式規范和內容正確的應用文書。當然,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創設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在學習經濟合同課堂上,我們課上首先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分發教師創設的工作任務情境材料,各小組閱讀分析討論材料,發現問題明確任務。各學習小組,分成經濟合同中的甲方乙方,通過討論、交流、對抗、觀點爭鋒,相互補充修改,逐漸明晰經濟合同的內容條款,完成合同文本。教師觀察調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在他們學習碰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這是翻轉課堂課中的合作學習,生生合作、生師合作,共享集體智慧成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教學目標。
(三)課后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應用文寫作翻轉課堂設計還包括課后的反饋與拓展。課后環節是在課中知識內化基礎上的鞏固與深化,這樣學到的知識才學得會、用得上、記得牢。在上述經濟合同寫作的課后,各學習小組遵照老師要求修改完善合同文本,上傳藍墨云學習平臺。然后小組互評、教師點評,這樣就能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學習的新知識能舉一反三,達到熟爛于心的程度。為了進一步深化新知識的學習,我們還布置了課后拓展任務,就是“尋找你身邊的合同”,讓學生把家中或者親身參與過的合同文本拍照上傳藍墨云班課平臺。學生剛剛從課堂習得合同的撰寫,對此頗感興趣,每位同學積極聯系溝通獲得了很多類型的合同樣本,強化了對經濟合同的認知。由于能獲得不同的獎勵經驗值,學生大多積極主動地、保質保量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課后拓展任務。
教師根據藍墨云班課推送的學情報告,及時掌握班級學生的學習動態,適時調整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教學策略。查看每位學生獲得的經驗值明細及生成的個人綜合評價,教師據此可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揚優長,補短板,提高學生成績。
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網絡教學平臺運用,使應用文寫作翻轉課堂教學改革落到了實處。這種“師生互換”的新型教學理念,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學生身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喚醒了以往死寂沉沉的課堂,提高了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鐘曉流.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基金項目: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學基本建設項目“翻轉課堂:基于信息化環境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路徑選擇”(JX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