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摘 要:中長跑是基礎性的田徑運動項目,也是中學體育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中長跑運動對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培養中學生頑強思想品質的良好途徑。目前,我國各地中學普遍重視中長跑教學工作,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模式上,都在不斷創新實踐,以期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文章介紹了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的概況和意義,分析了當前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模式創新策略以及需要關注的問題,以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5-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098-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學普遍開始重視中長跑教學工作。特別是中長跑成為中考體育必考項目后,中長跑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成為中學體育教科研的重點課題,被學校深入探索研究,以期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概況
在田徑運動中,中距離跑和長距離跑合稱為中長跑。目前在奧運會項目設定中,中長跑項目包括了男子和女子800米、1500米、5000米、10000米以及馬拉松、3000米障礙賽等。中長跑運動對人的速度和耐力都要求較高,中長跑者需要在長時間奔跑中,保持一定的速度,同時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體能消耗,因此中長跑格外注重運用技術動作和戰術。
針對中學體育課程要求,以及中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我國中學開展中長跑運動,主要以男子1000米或1500米、女子800米為主。而各省中考體育中,都是以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為必考項目。此外,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從2007年開始在全國中小學推行陽光體育運動,很多中學在實施中,也都是以組織學生進行中長跑作為活動途徑。具體到中學體育課中的中長跑教學工作,目前普遍以集體授課為主要形式,以中長跑的理論知識、技術動作和運動能力為基本內容,以教師講解、動作示范、個別糾正為主要教學方式,以學生動作分解練習、耐力跑、比賽跑為主要訓練模式。現行的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模式較為成熟,能夠照顧到學生整體情況,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意志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推進教育改革和倡導素質教育的新時期,這種模式在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方面也逐漸顯露出一些不足,亟待進一步研究完善。
三、中學體育開展中長跑教學的意義
中長跑需要人的速度和耐力高度協調統一,需要以體能、技巧和意志作為基礎,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田徑項目。中學生正值青春期,這既是其身體二次發育的年齡階段,也是其思想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結合中長跑運動的特點和中學生身心成長特征,中學體育開展中長跑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中長跑運動可以促進學生肌肉發育增長,提升學生心血管系統效能,強化學生骨骼密度和強度,增加學生關節柔軟性,增強學生身體運動的協調性和靈活性,這對于強健學生體魄大有幫助。二是能夠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健身模式,建立正確的健身意識,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中長跑運動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健身方式,特別是在現代中學生肥胖率較高的背景下,開展中長跑教學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三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中長跑運動對學生體能要求很高,無論在比賽還是訓練中,都需要具有極強的耐力,這對學生形成頑強拼搏精神和吃苦耐勞精神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助于學生增強挑戰困難的勇氣和確立自信心,這些意志品質將會伴隨學生終身發展,對他們成人成才意義深遠。四是有助于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中長跑作為田徑運動的重要項目,本身就是一項基礎性運動。通過中長跑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等都會得到提升,這為其他項目的體育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有很高的價值。
四、當前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在中學體育開展中長跑教學具有很強的積極意義,但在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重視,并作為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模式創新發展的重點。
在中長跑教學目標的認識上存在偏差。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中學體育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體育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身意識和培養良好的健身習慣,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現實中,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深刻其中的內涵,片面追求學生的中長跑成績,或者單純強調競技性,忽視了學生的習慣養成和精神塑造,造成中長跑教學整體質量不高。
教學內容不夠全面。當前中學中長跑教學內容上主要以技術動作的傳授為主,更強調中長跑運動的技術性和競爭性。但中長跑作為一項基礎性運動項目,有著較為豐富的知識內涵,如體育運動歷史、戰術設計運用、運動健康、運動營養、運動心理等,這些方面很多學校在實踐中涉及不多,影響了學生對中長跑運動的認知,而且也不能夠完全發揮出中長跑運動的教育意義。
教學模式較為落后。當前,很多教師的中長跑教學理念較為陳舊,采用的模式較為落后,以致學生在學習中只能被動聽講、被動練習,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更有的教師采用懲罰性的跑圈訓練,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疲憊不堪,體會不到體育運動的樂趣。同時,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不善于使用現代教學設備作為輔助,發揮不出多媒體設備在演示方面的優勢,以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
五、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模式創新策略
(一)將提高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作為教學的重點
體育運動和人的意識活動是緊密相關的。興趣是學生參加中長跑運動的關鍵心理因素,是學生樹立健身意識和養成健身習慣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中學生好奇心強、表現欲和爭勝欲旺盛的心理優勢,在教學模式上推陳出新,不斷強化對學生的感官和心理刺激,使他們對中長跑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他們參與運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其自發釋放出自己的運動潛能。只有這樣,中長跑教學才能得以更好地開展。
(二)不斷探索更新教學模式
傳統的中長跑教學模式較為枯燥,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使得教學效率和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要不斷探索、更新教學模式,突出趣味性,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教學的實效。
(1)長短跑結合模式。對于大部分中學生而言,在中長跑學習的初始階段,都會感到體力消耗巨大,疲憊不堪。因此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辦法,實行長短跑結合的教學模式模式,在短距離跑中,要求學生的速度;在長距離跑中,要求學生的耐力。并逐步增加長跑距離,這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的體力消耗,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夠在短跑中著重訓練學生的跑步姿勢,為提高其長跑成績打下基礎。
(2)漸進模式。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長跑耐力后,教師應將教學模式及時調整為漸進模式。漸進模式的主要內容是逐步提高標準,如在初中一年級男子1500米的教學中,教師先不提出成績要求,讓學生自由發揮,根據經驗,大部分學生跑完都需要10分鐘以上。教師就以10分鐘為基點,要求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10分鐘內跑完,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10秒為單位依次遞減,不斷提高成績標準。漸進模式在長跑測試前兩個月開始進行,對提高成績效果明顯。
(3)多任務模式。中長跑教學涉及姿勢、體能、恢復等多種訓練任務,如果一節課只針對某一任務進行,學生會感到枯燥吃力。因此要靈活采用多任務模式,如一節課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講授跑步姿勢,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體能鍛煉,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恢復放松訓練,這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多樣化,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高度的興奮感。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中長跑教學評價,僅僅以學生單次測試成績作為衡量標準,評價結果不夠全面和客觀,體現不出評價的激勵作用,反而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負擔。因此要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訓練過程、學習態度和自我發展。
如提高課堂表現所占分值,設立個人成績檔案等,通過評價去發現每一名學生在運動中的優點,并用積極的評價結果,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中長跑學習訓練的熱情。同時教師也要認真分析各種評價結果,從中找到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下一步開展教學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
(四)關注學生的運動心理
現代體育運動科學理念格外強調心理因素對運動訓練的影響。在中長跑教學中,中學生意志力、自控力、情緒等,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運動心理,將心理指導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首先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出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其次要拉近師生距離,增加師生交流互動,減輕學生緊張和對立情緒;再次,可以運用勵志故事或者充滿激情的音樂來對學生進行精神鼓勵和刺激,合理調節他們的運動情緒。
六、中學體育中長跑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安全問題。保證學生安全是中長跑教學中必須關注的問題。首先,教師要做好運動安全和自我防護知識的講解工作,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安全的重要性。其次,要做好學生身體情況的調查工作,全面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具體情況,如病史、運動障礙、當天身體狀況等,以便在教學中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出現意外。再次,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尤其是在運動量較大的跑圈訓練或者比賽訓練中,要準備充足的飲用水,以及必要的防暑、扭傷藥品。最后,要在授課之前,應檢查跑道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對學生運動服裝,特別是跑步鞋作出具體明確的指導和要求,從細節上杜絕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
差異問題。中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性,除了性別差異、身體素質差異外,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愛好、生活習慣、心理特征等,都會對中長跑學習訓練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差異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分層要求、分組實施的辦法,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張成軍.試論初中體育中長跑的訓練意義與技術指導[J].田徑,2015(11):47.
[2]張 闖.中考體育中長跑的教學與訓練[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