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山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小學階段必不可少的內容。核心素養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核心素養下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這就對班主任的教學職能和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關鍵詞:核心素養;班主任:職責
學生“核心素養”,也被稱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每個學生在個人學習以及成長中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能夠滿足學生個人的終身發展需求。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傳統教學觀念的局限性就會越發凸顯出來。同時,核心素養對于班主任的角色以及職能做出了新的定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正確把握班級管理中實質的變化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能夠適應終身發展,符合社會發展需要,是每一位學生獲得生活成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
過去我們只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不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導致學生只重視答案正確與否,對于過程、方法重視不夠,使學生思維僵化、按部就班,而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重要性。情感態度價值觀會對教學的培養目標會產生直接影響,班主任需要思考培養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品質。基于此,班主任就需要將培養有理想、有專長、有膽識、有靈魂、有頭腦的人才作為終極目標。
二、全心建立有鮮明特點的班級
核心素養下,建立和諧文明、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建立有鮮明特色的班級是班主任不可懈怠的任務,為構建具有鮮明特點的班級,班主任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并將相關的制度建立起來,強化監督工作,同時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言語及習慣給予及時的糾正。班主任可以通過開展班級演講活動的形式,對學生的素養進行培養,讓大環境影響個體,讓學生在鍥而不舍、奮勇向前、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等班級主題精神的熏陶與激勵下,形成創造性思維、創新性品質。
三、及時排解學生成長中的煩惱
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許多煩惱、困惑,如身體的不適、友誼的破裂、家庭的變故、師生關系緊張等。對此,班主任應準確預測,及時排解,這就要求班主任經常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所想,同時對學生的情感、人際關系、思想、個性特征進行準確把握,再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學生情感宣泄的健康通道,逐步引導學生正常學習。比如我班學生楊某在一段時間內不愿學習,且有輟學念頭。該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品德良好,成績不錯,對他的這一舉動,我深感不解。無奈中,我找來其父親進行三人面對面談心。在談話中我了解到該生這段時間數學成績不太理想,學習上有較大的困難,再加上班上同學之間競爭壓力大,所以他有這種想法。后來我和他的父親經過了一場長時間的勸說,他終于說“我想通了”,“我要再努力”。在實際教學中,班主任需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存在的疑惑,使其能夠建立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消除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壓抑及郁悶情緒、消極因素,甚至自輕自賤現象,對學生影響頗深。
四、真正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展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們的學生不再只是文本主義者、教條主義者,也不是隨心涉獵、不求甚解的虛偽主義者。1980年,聯合國大會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因此,我們的目標,教育學生適應社會終身發展。傳統中把教師的責任定格在傳道授業解惑上。在核心素養、新課改要求下,教師還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由地發展才能和興趣,特別是創造性才能和創造興趣的發展,因此,班主任一定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培養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同時,班主任應與學生交換彼此掌握的信息,讓課堂變為交流的殿堂。
五、長期開展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活動
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需要積極開展綜合創新活動,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能力進行培養,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質。與此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以及能力進行培養,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應有與眾不同的精神。在核心素養下應重視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當然有些實踐活動不可能在教室完成,要求學生在廣闊的社會中體驗,因此,班主任對課堂學習小組的組合顯得十分重要,我們應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了解每一位學生,把他們擺放在適合自己能力發展的平臺上,讓其獲得創新性的發展。
總之,班主任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曾說:“只要提供了適當的前提和現實條件,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一個人在世界上學能學會的東西。”也就是說,班主任需要在核心素養下積極培養每一名學生,使學生對教師的良苦用心有所感悟,在學習中更加積極配合,激發潛在的成才欲望。
參考文獻:
[1]劉立平,王立華.文化自覺:班主任的工作范式轉型[J].教學與管理,2014(9).
[2]何慕華.簡析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藝術[J].求知導刊,2015(8).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