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敏
摘 要:以小學語文學科教育中的晨讀課為研究對象,對其課程教育的有效教育策略進行分析。從設置目標、調整模式、競賽方法、文化展示、學習評價這五方面,說明課程教育的執行策略,為相關教務研究工作提供參考材料。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課程;晨讀課
素質教育環境下,對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與個人知識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小學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語文學科,也要在內容與方法上進行優化,通過晨讀課堂應用方案的開發與升級,實現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而落實這一內容,不僅可以保證學生的綜合文學素養的養成,也是實現教育方法升級的有效途徑。
一、設置明確目標,幫助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
晨讀課程中,應由教師幫助學生設置明確的學習目標,在規定課程學習朗讀內容的同時,使學生可以清晰地定位課程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實現個人學習能力的強化。而在學生角度,通過完成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也可以培養出學科成就感,激發學習熱情。
例如,在課程設計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能力差異,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任務。古詩朗讀學習中,將30分鐘的課堂時間進行分割,前15分鐘進行自由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消滅生僻字,并嘗試完成課文記憶與背誦。隨后的5分鐘時間,由教師對內容進行相應的講解,組織同學進行朗讀。最后,利用10分鐘的時間,完成朗讀內容的口頭閱讀檢查與聽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進度,完成不同的學習目標。而為了更好地形成教學激勵,教師可以采用分別獎勵的形式,保證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參與度,完成課堂設計。
二、調整晨讀模式,優化學生的閱讀學習方法
晨讀是一項持之以恒的學習內容,需要通過時間的積累,才能看到學習效果。對此,在小學教育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征,對朗讀模式進行多樣化調整,在不同類型的朗讀中,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領讀,并在斷句、語氣、發音等知識內容上作出示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礎朗讀知識。同時,也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模式,通過對對話、場景的模擬,組織學生完成分角色的表演式朗讀。由此,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內容理解能力,也使其更加投入地參與到朗讀課程活動中[1]。
另外,以彩虹花朗讀活動為例,在組織朗讀課程時,還可以根據朗讀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配以悠揚的背景音樂,以此營造文化性環境氛圍,聲情并茂地影響并感染學生,使其全身心投入朗讀課程活動中。
三、開發競賽模式,補充學生學習中的競爭性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明顯的好勝心,在教學工作中,應深入把握這一心理特征,使具體教學課程的模式得到優化,完成對于小學生課程學習的激勵與引導。對此,在語文晨讀課的設置與優化上,應開發出相應的競爭模式,以此保證學生的學習成長狀態。而在時間方案上,不僅要設置分組式的教育模式,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中,設置個人的榮譽墻,在比拼朗讀正確率的同時,也比較課文的背誦能力。以此,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地投入高效率的學習中,也能使其在比賽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完成晨讀課程的優化升級。
四、鞏固文化屬性,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小學語文的晨讀課程,應以內容為基礎,加強與語文課程知識內容的關聯性,并在迎合學科特征的同時,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教育。例如,在“愛上彩虹花,愛上晨讀,愛上詩歌,愛上繪畫”綜合課程活動中,可以設置文化性的綜合課堂。在歌曲《春暖花開》的伴奏下,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美麗的自然風光景象。然后,切入朗讀課程內容,在教師或錄音的朗讀引導下,幫助學生品位朗讀文章《花下醉》中的文學意境。通過這種具象化的聲光訊息,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學內容,從而優化課程學習效果。
另外,也要注意開發學生的文化應用能力,使語文課程的文學屬性,轉化為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例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新聞播報”的課堂組織形式,由學生輪流擔當播報員,在整理學校趣聞、新聞故事的同時將一切內容作為播報素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而這種學生自主組織的學習模式中,也可以實現其綜合能力的鍛煉與塑造,進而在晨讀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
五、注重晨讀評價,完善晨讀課程的指導作用
晨讀課程的質量,需要相應的評價系統作為保障,并與整體課程教育模式形成一體化體系,及時地檢驗學生的朗讀課程學習效果。在具體課程內容執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小測試、學生自測、互評等模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形成激勵,還可以設置“晨讀之星”等榮譽獎項,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晨讀課程的學習中,在榮譽與獎勵的鼓舞下,學生能夠更好地完成晨讀課程學習,并通過正向評價提高其自信心[2]。
綜上所述,晨讀是一種高效率的語文課程學習模式,在持續性教學計劃設置條件下,可以在課程執行過程中,保證學生文學素養的成長狀態。而在當前的素質化教育環境中,對于這一學習模式的優化升級,可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這一課堂環境中,從而體現晨讀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與素質化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鄭雅文,鄭道靜.論經典誦讀活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開展:以合肥市杏林小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42):277-278.
[2]徐光華.緊緊抓住教學關鍵 著力培育核心素養: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初步探索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5):43-47.
注:本文為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微型)課題(課題立項號:[2019]PLG141)《基于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有效晨讀的策略性研究》一般課題。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