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芳芳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一門重要的科目,因為其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再加上學生自身、家庭環境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一部分小學生無法在這一門科目中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和成績,這樣的學生稱之為學困生。學困生在學習中往往表現出學習習慣差、態度不端正、自主學習能力差、成績不及格、反應遲鈍等一系列的問題。因此小學數學老師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會使學生無法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數學問題;解決策略
一、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
1.學生自身的因素
數學不像語文,它是一門需要集中注意力聽講的學科。學困生在課堂上往往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久而久之學習態度變得消極,厭倦作業,在課堂上無精打采并存在自卑心理,即便有疑惑也不敢向老師提問,缺乏獨立思考和鉆研的精神和能力。再加上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不正確,學習效率低,學習習慣不好,自主學習能力差,基礎薄弱,導致學生在努力學習后成績仍不理想,大大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進而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
2.社會及家庭因素
從社會因素來講,因為互聯網和手機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小學生大開方便之門,小學生的心理尚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極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古人朱熹曾言:“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長時間沉浸在游戲的世界里,學生對數學這門需要思考的科目就會產生抵觸心理。從家庭因素來講。有些家長的學歷并不高,對孩子的學習非但不能給予全力的支持,甚至秉持讀書無用論觀念,對孩子平時的學習采取不聞不問不管的態度,潛移默化中會大大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上小學生好玩好動的性格特征,課堂學到的知識,在課下無法及時地復習鞏固,導致學生的數學成績直線下降。
二、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1.全面了解學困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常抓不懈,耐心引導,密切聯系家庭教育。古人云“熟能生巧”,應持續不斷地訓練學生數學運算的能力,在做好學校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老師需與家長保持雙向聯系,通過不斷溝通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整體狀態,以便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倘若家長只是純粹將孩子的成績寄希望于學校,在期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同時,對孩子的學習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甚至因孩子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時,就不斷埋怨指責,勢必造成數學學困生巨大的精神壓力,使孩子更加抵觸數學,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2.努力增強學困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激勵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比尋常高出3~4倍。”數學老師應加強對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關愛和關心,幫助他們排解壓力,學困生因為成績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在課堂中應格外給予其關注,可以選取一些簡單的問題進行提問,并在答出正確答案后給予其表揚,在教學中細心觀察,在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時及時鼓勵,讓學困生感覺到老師并沒有放棄他們,課后對這些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輔導,不斷地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學習信心。賞識教育法的創造者周弘曾說:“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3.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查漏補缺
學困生因為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新知識接受能力不強,久而久之就成為課堂上的“陪客”,教育家布魯姆把學生比作醫院里的病人,指出:一個醫生的責任不是在作出有利還是無利的診斷后就結束下來,還應當自問自己還能為病人的現狀做些什么。因此教師應當在批改學生的作業和考卷時,認真分析并記錄每個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更有針對性,補齊學生的知識短板,進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考試成績。
4.成立學習互助組,幫助學困生
讓互助組里算理、算法掌握得好的學生為學困生做小老師,輔導幫助他們,并讓學困生在理解掌握后再講給小老師聽。相互督促進步。老師既可以選擇數學成績好的班級同學,也可以選擇讓高年級的學生進行輔導工作,為了讓學困生做到“笨鳥先飛”,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基礎知識和認知水平都相對較低的學困生,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進行輔導,幫助他們找到合適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尊重學生差異和個性的同時,重視學生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培養,充分重視錯題的訂正反饋,培養學困生運算興趣,訓練學困生的思維能力。
三、結語
小學階段學好數學,夯實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既需要數學老師的正確引導也需要學困生自身的努力和家長的積極配合。總而言之,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差、學習能力弱、興趣不高,態度不積極,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更應重視學困生的教學輔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走出學習的陰影,進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曾保春,鐘名陽.小學生常見問題心理析因與輔導[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08.
[2]吳慶麟.教育心理學:獻給教師的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區域教研活動提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解決學困生問題的能力的行動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3957。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