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明
摘 ?要:在初中、高中教育中,除了日漸繁雜的文化知識的教學,體育教學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課程。做好初、高中體育教學的銜接,保證學生能利用體育課的時間來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促進身心健康,是廣大體育教師研究的熱點和難點。本文探討了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以及解決方向,旨在幫助體育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課程,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效率。
關鍵詞:體育教學 ?銜接問題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c)-0163-02
體育課程的主要目的時鍛煉身體,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學校課程體系中最基礎的一環。本文探討了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問題的成因以及解決方向,旨在幫助體育教師更好地設計教學課程,提高高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作為學校教學改革和體育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
1 ?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現狀
就目前的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初中和高中在體育教學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體育教學的銜接。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學中,初中、高中兩部分仍然處于分離態勢,并沒有將其教育形成一個完整體,因而在教學中出現了銜接脫節的現象。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教學時沒有考慮到其銜接性,從而導致學生接觸的體育教學體系不完整,教師沒有系統的掌握體育教學知識和技巧。
2 ?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問題成因
2.1 初中體育的特點
初中生正處在11~15歲的年齡,在這一階段正是身體發育的峰值期,身高、體重等各項指標迅速增加,各器官和組織也逐漸成熟,各種生理機能迅速增強,是人體速度、耐力、柔韌性和力量很好的塑造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學生學習各項運動技術和機能提供了保證。但是現在的初中教學受到體育中考的影響,受到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的各方面壓力。所以初中體育教學多以體能練習為主,每節課都是在訓練耐力、速度、力量,最后的幾分鐘時間才能接觸其他項目。那時學生已經是筋疲力盡,所以初中生對體育課非常厭惡。
2.2 高中體育的特點
初中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進行體能訓練,對于其他運動項目的接觸時間比較少,所以只是掌握了基本的技術技能。但是他們這些項目會抱有極高的好奇心和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根據新課改的要求,高中學生通過學習在高中階段至少要掌握一項技能,所以高中就會開設選項教學。能夠進一步的學習新的技術和提高原有的技能,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高中階段,學生的身體仍然處于發育的后階段,心智相對成熟趨于接近成人,能夠理解終生體育的意義,這對于學生參與體育學習和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培養是有正面的促進作用。但是,高中階段學業繁重,很多學生在面臨學習壓力的時候,并沒有選擇通過體育鍛煉來發泄,而是選擇了壓縮體育鍛煉的時間來解決,這對體育老師的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3 ?初、高中體育教學銜接方向
3.1 從教學目標上進行銜接
初、高中體育教學大綱不同,但是,只有教學總體目標一致,才能保證學生在從初中過渡到高中的學習階段中,能更平穩、更快地適應教學環境以及教學內容的改變,因此,初、高中體育教學的目標應該一致。從初三升入高中的過渡期中,學生既具有初中生的心理不成熟的特點,又表現出高中生要強的心理特征,同時還有“邊學邊玩”的雙重學習狀態。剛進入高中生活,完全是一個陌生的環境,為了保證他們能快速過渡到高中體育學習中,就要注重初三學期體育教學的課程設計。初中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以高中教學目標為參照,適當地安排一些高中體育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提前做好身體和心理的準備,最終更好地過渡到高中學習中。
3.2 從教學內容上進行銜接
初中體育教學并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這給初中體育老師的體育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教師可以彈性教學,在這一階段,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讓學生接觸不同種類的體育運動,挖掘學生的體育興趣。因此,在這一目的下,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進行特色教育,比如開設舞蹈教學、球類教學、武術教學、啦啦舞教學、健美舞教學等。高中階段,在新課改要求下,高中體育以專項教學為主,專項教學是針對某一特定的體育活動進行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各高中主要專項體育有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高中專項體育教學的基礎是初中生在初中階段培養出來的體育興趣,在高中階段再針對這一興趣進行深入、系統地學習,同時達到鍛煉身體,分散日趨嚴重的高中學習壓力的目的。初三年級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育教育時,要注意和中學體育內容的銜接,保證學生在初中學習的體育活動可以在高中繼續練習鞏固,不至于嚴重脫節,這就可以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高中得到延續和發展。
3.3 從教學模式上進行銜接
與文化知識的學習不同,體育教學利用的是以身體進行探索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灌輸體育知識,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年齡較小,對體育知識深入、系統的接觸并不多,在升入高中以后,教學模式改變為對于某一專項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難度有所增加,初中階段培養出來的愛好以及好感很有可能在剛接觸某一專項的時候就大幅減少。因此,初三年級的體育老師在教授體育的時候,還要參考高中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自己的教學模式摸索。教學模式的摸索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作,理論教學和運動技巧實踐的結合是體育教學的理想模式。
3.4 從教學評價上進行銜接
初、高中體育教學的銜接是現在體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連接環節。在實踐教學中需要依據一定的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這是不斷完善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可以實時監測學生學習成果與學習態度、課外體育鍛煉情況與成效、健康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評價系統,學生可以表達自身的感受,對自己知識、技術技能掌握能力進行總結。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饋和學習成效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通過學生和老師反饋的信息可以幫助學校更好地完善體育教學計劃,從而達到初、高中的良好銜接。
4 ?結語
不論是在初中還是高中,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不容小覷,除了起到豐富學習以及課外活動的目的,同時還能調節學生的身心壓力。為了更好地體現出體育的重要性,發揮終生體育的作用,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前的首要目的就是研究體育教學銜接問題,體育教學銜接在今后也會有更廣闊的研究前景。本文經過分析以及探究,闡述了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銜接問題成因以及銜接問題的解決方向建議。但是由于不同區域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本文所提到的解決銜接問題的方向僅作為建議。優秀的初、高中體育教師在當下應該對體育銜接的核心內容,結合所在學校的不同情況進行研究,對重點的銜接內容進行改進,最大化體育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學生體育學習的連貫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史若延.河南省地方高校體育教學與中小學體育教學有效銜接的問題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15,34(5):142-149.
[2] 駱映.體育教學學生主體參與價值略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808-810.
[3] 黃文仁,董宏偉.略論中學生體育價值觀念的培養[J].寧夏教育,2001(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