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東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效課堂是所有課堂追求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其內容有知識的有效傳授、運用,還有學生學習能力、獨立思考以及學習情態的培養和提升,更有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方法
語文是小學生必學的一門課程,也是貫穿于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以及生活的一門語言學、運用學。但是小學語文教學由于老師認識的原因,或原有教學思想的影響或束縛,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效率不理想。而今,在素質教育下,老師一定要轉變思想、創新方法,在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同時,為加強學生理解,方便學生學習,老師要結合內容創新方法,靈活調控課堂,帶動學生有效學習,就能為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做好鋪墊。因此,本人借此談幾點在教學中建構小學語文課堂的方法與策略,與大家分享。
一、精心備課,做好課前準備
對于一堂高效的課來說,任何環節都不能疏忽,任何環節也是保證高效教學的關鍵。備課作為一堂課的開端,它是老師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再以此設計教學內容,確定選用方法的關鍵。所以,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認識到課前準備的重要性,改掉隨隨便便走進課堂的、毫無準備、邊講邊準備的習慣,才能為高效課堂做好鋪墊。首先,老師在課前要認真研究教材,熟悉內容,對于課堂教學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進行歸類。要根據內容,設計出有層次的課堂問題,在教學中隨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認真參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其次,要了解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不了解,那無論是老師的課前準備,還是課堂教學,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針對性,會導致課堂教學兩張皮,不能把學生與內容緊密地結合起來,導致教與學沒有效率。所以,了解學生、熟悉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狀態,也是保證高效課堂的關鍵。只要老師從以上兩點做好了課前準備,再準備好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到的道具、現代化設備等,保證課堂教學萬無一失,實現高效課堂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二、重視導入,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
對于小學生來說,如何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他們進入學習的狀態,能主動地參與,專心地聽講,也能隨著聽講積極地回答問題,是保證他們學習也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老師的教學才能有用、有效。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但要做好課前準備,還要在導入環節費些心思,精心設計,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引入新課。比如,運用回顧知識的方法,問學生:“同學們,我們上一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們還記得嗎?”然后引導學生總結,等學生興致滿滿地與老師一起總結和復習時,老師再說:“同學們記得真好,這就為我們這一節節更好的學習做好了準備。你們知道,我們這一節要學習什么內容嗎?”如此,就可以順其自然地把學生引進學習內容,使學生調整好學習狀態。老師接著再講新課,并繼續注意采用一些有效方法吸引學生,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當然,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游戲、多媒體、小故事等,老師只要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選用,就能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
三、調控好課堂,保證學生學習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雖然在課前做好了準備,并有效進行了導入,如果在課堂不能有效調控課堂,準備的內容不能有效傳遞給學生,對于高效課堂也是不利的。小學生年齡的關系,他們在課堂上的小動作是免不了,甚至有的會說話、故意的搗亂,影響前后的學生,也影響教學節奏。這時老師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把這些學生注意力吸引在課堂教學內容上。所以,調控課堂,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動靜和學習狀態,隨時用提問或者幽默的警告,把學生渙散的注意力再集中到課堂上來,讓學生能繼續認真學習,保證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其次,老師要注意課堂教學的節奏和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了解學生接受的速度,使學生的思想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才不至于讓學生脫離老師的教學思路,聽不懂老師所講;最后,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紀律,嚴肅的紀律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障,所以,一旦發現課堂上學生開始不安靜,就要反觀自己的教學,及時調整方法,變換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使課堂保持安靜,才能繼續為實現高效課堂而與學生一起努力。
總之,要想實現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老師不但要熟悉教材,了解學生,還得時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把他們渙散的注意力凝聚在課堂上,使學生認真參與教學過程,積極探索,獲得更多的知識,理解所有知識內容,就是高效課堂的體現。
參考文獻:
[1]代彥林.論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讀寫算(教師版),2013(18):109-110.
[2]董素珍.淺析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軟件(電子版),2015(2):2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