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各高校常抓不懈的一項工作,當代國際社會紛繁復雜,使得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形勢和新挑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方法研究
引 言
優秀傳統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教學資源,它對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整合已經成為高校思教工作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大學生思教工作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沖擊,致使人們,尤其是年輕的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的不夠多、不夠深、不夠透,與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相偏離。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重任。對他們來說,不忘民族恥辱,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尤為重要。將大學生思教工作融入優秀傳統文化,一是有利于我們的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都江堰、兵馬俑、長城等都體現著我們祖先的奮斗精神和大智慧,弘揚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自身文化、民族的認同;另外也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孟子的“以天下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這些愛國文化代代相傳,號召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立志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挺身而出。他們的精神和行動,有助于提高當前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操。當然,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本身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會有較為突出的提高作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2.1提升大學生文化意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特色突出、綿延不斷的文化,是內容豐富、底蘊深厚的文化。因此,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充分認識和深刻理解自己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對此,通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有助于我國大學生充分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價值追求和道德精髓,又有助于幫助他們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升其文化自豪感、堅定其文化自信心。
2.2創設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
高校文化是積極落實社會優秀文化為主導,以師生文化活動為主體,校園精神內涵為底蘊,是高校長期辦學以來所產生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總和。校園文化在對大學生教育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社會傳遞積極的正能量。第一,建設優良的校風。有效發揮文化育人的校園氣氛,激勵大學生樹立良好的為人處世及學習作風,有利于優秀文化在校園間傳播。第二,培養艱苦奮斗的學風。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影響其學習結果的重要因素,要倡導大學生擁有刻苦鉆研、勤奮踏實、堅持不懈的學風。第三,提高教師的道德文化素養。教師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傳統文化素養以及嚴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作風,以自身的行為和品質影響學生
2.3契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為人處世的哲理,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其進行深度挖掘,找到與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的精神要素,便顯得尤為重要。孫熙國提出,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現代意義和傳承價值的四種精神是:仁愛、正義、禮樂、誠信。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當代大學生提出的要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謂:“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可以看出,古人將樹立道德擺在首位,強調做事先學做人,反觀現實,很多大學生價值觀扭曲,功利性取向普遍,思想空虛。王平川認為,在大學精神日漸式微的今天,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如:自由精神、獨立精神、人文精神、道德精神等都閃爍著穿越時空的智慧之光,對重塑大學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2.4創設課堂滲透新形勢
一是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作為大學生接受教育主要陣地的作用。課堂教學是教育的“第一課堂”,是傳統文化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開發利用的重要場所。在對大學生的教育工作中,可以考慮在本科培養方案中加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選修課,開展類似于古代先哲、學者的思想、唐詩宋詞的經典讀物等等,并設置一定的學分,作為“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提高人文素養搭建堅實平臺。二是要學會依托“第二課堂”,采取諸如邀請著名學者在學校講學,支持有關學生社團的活動(如朗誦會、吟唱會)等方式,豐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2.5完善教育機制建設
高校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統經典、技藝的傳承。在各個階段各學科課程設置要結合學科特點充分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高校應落實相關文件加大傳統文化進校園、入課堂的力度并健全相關制度,鼓勵高校積極的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先,學校管理機構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結合實際制定靈活多變的地教學內容及方法。其次,完善執行體系。高校教務處、科研處、思政部及相關部門分工明確、各盡其職形成逐步健全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第三,建構評價和指導機制。在實施教學任務后按照科學的評價標準及時地做出評價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
結束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它關系著大學生的人格完整發展,是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新形勢下,必須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即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從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課程體系,完善教育機制建設三個方面進行構建,達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參考文獻:
[1] 凌丹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7.
[2] 林炎紅,張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途徑探究[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01):86-88.
[3] 鄧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