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萍
摘 要: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經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和動力,一個人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對其了解,認認真真去學習。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有渴求知識的欲望,這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心理。本篇文章主要闡述了老師如何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去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要我學”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法轉變為“我要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知識欲望 主觀能動性
小學生是非常活躍的一個群體,在教學活動中思維積極、發言踴躍,教學氛圍容易營造。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有效推動力。語文是一門最有趣味性、最生動靈活的課程,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老師們必須巧妙設計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一、激發學生興趣,趣味導入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一種愉悅、舒適、輕松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去參與其中,這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在學生和老師的積極配合下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首先要抓好導入環節,導入要實現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好的導入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先吸引顧客眼球,然后傳達先要表達的情感。所以在導入環節,老師可以經常通過古人勵志故事以一種新穎的方式講解出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提起興趣了解其內涵和意義,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并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語文時都會感到好奇,怎樣將這份好奇轉變為興趣這就得看語文老師的教學經驗和功底足不足了,傳統的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通病就是嚴教,一本正經的教學,但教學質量一般都不高。學生在上課學到的東西,下課后就還給了老師。學習的目的就是要自己“學以致用”“學了會用”,新課程的改革,在這一目的實現提供了機遇,更能激發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也能夠釋放孩子在玩中學習的天性,提高綜合能力,推動學習動力。
其實觀察日記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語文興趣的培養方式,小學生可以把每天看到,接觸到的自己比較好奇且感覺有趣東西寫下來以此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充分利用、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要我學”這種機械式的學習方法轉變為“我要學”,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積極的情感教育會誘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老師在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起著傳授知識的作用,而且也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者的角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去引導學生置情于景,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和目的讓學生自己去感同身受,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說出來,老師再對其進行點評,點評時,先貶中帶揚的說出不足的地方,然后再去點評到位的地方,這樣才會使小學生有繼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人都會有積極向上,不甘人后的的潛質,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有時積極的情感會成為學習的一種驅動力,有時也會成為學習的一種阻力。語文老師在上課的同時,利用積極的情感去調動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出他們的潛質,進而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語文學習過程并不枯燥,而是充滿了樂趣。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再現,鼓勵對話合作學習
“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知識的興趣。”多媒體的出現和應用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因為通過多媒體去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并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有利于學生體會作者創造的情境,反復推敲、體會文章的妙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鼓勵合作,倡導對話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并且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但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并倡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和老師學生間的有效對話。“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結束語
語文教學要從不同階段、不同對象的實際出發,選擇不同內容、不同方式進行,在學生因被迫學習變為因興趣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生,老師三者共同努力和奮斗,幫助學生在興趣激發和思維鍛煉的同時,傳遞前沿技術,幫助小學生打造迎接未來世界的能力和思維視野。
參考文獻:
[1] 高國巖.淺議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259-260.
[2] 周英.探究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教師,2016(26):90-91.
[3] 張麗華,梁艷玲.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學園,2013(10):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