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巧瑜
摘 要:生活情境在課堂上的應用,是德育的現實需求,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改善課堂教學現狀的需求。面對生活情境,學生將對教材內容學習產生濃厚興趣,漸漸提高整體知識學習效果。針對生活情境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具體應用問題展開詳細闡述,旨在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缺失之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情境;應用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規定:要面向全體學生,科學設計知情意教學目標。為適應課程標準,要積極推廣生活情境在課堂上的應用。所謂“生活情境”,是指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情境。它在課堂上的應用能夠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促使他們學會正確分析情境問題,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解決情境問題,由此實現綜合素養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
實際教學中,唯“成績論”觀點的影響一直較大,因而,教師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灌輸式”教法上,對于生活情境的應用始終流于形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道德的發展。在學科知識學習中,為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教師時常會設計練習法、作業法等教學活動,對于實踐活動的開展一直較少,使學生很難獲得一些生活情境體驗。同時,在生活情境應用宣傳上力度不夠,由此造成了對生活化教學理念認識不深入的問題。目前,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夠完善,令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科知識學習興趣,難以豐富知識儲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要注意探索生活情境應用策略。
二、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影片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利于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集中注意力學習學科知識。而用影片形式創設生活情境是活躍課堂氛圍的一種有效手段。在影片觀賞期間,學生將從中了解生活百態,增強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用影片情節警醒自己不規范的行為表現。但是,在影片內容選擇時,要關注學生生活體驗,盡量選取與他們已有生活體驗相關的影片素材,以加深他們的觀影感受。同時,在影片選擇時,要貫穿整合教材教學內容,激發學生運用課上所學知識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另外,要抓好學生的興趣點,用影片呈現生活情境,讓他們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下高效獲得相關學科知識。其中,在《感受生活的意義》一課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2017年在中國上映的《我是醫生》傳記片,讓學生走近醫生的生活百態,了解年逾九旬“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在影片觀賞時,學生將從平實的傳記故事中體會到醫生為了保護每一條生命而付出的艱辛。透過影片呈現的生活百態情境,可令學生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和生命的意義。當學生對生命意義有了初步體會以后,可繼續提問學生:“你認為,活著是為了什么?”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將結合自己的生活回答問題。有的學生會說:“活著是為了關愛自己的家人?!庇械膶W生會說:“活著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整個教學過程,通過用影片形式創設醫生救助生命的生活情境,達成了課堂教學目標,讓學生更加明確了生命的意義,懂得生命是獨特的,是有價值的,是美好的。
(二)情景劇形式
實際教學中,可通過情景劇形式創設生活情境。在利用情景劇創設生活情境時,我們要收集大量生活案例和資料,再以一種相對合理的合作表演教學方式,對學生實施教育。情景劇表演期間,可以多媒體課件形式提前制作好關于情景劇的畫面視頻,再為學生播放生活中的真實畫面,引導學生共同演繹這個真實畫面,感受真實的生活場景。另外,在情景劇表演中,為引起學生共鳴,加深他們的體驗,要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環境編排情景劇,鼓勵他們成為情景劇的表演者或者觀眾,進而在情景劇生活情境體驗下,他們將牢牢掌握課堂所學內容。用情景劇呈現生活情境,是激活課堂的有效手段,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生活體驗不足的問題。其中,在《尊重他人》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知道在社會生活中如何尊重人,課堂上,可通過情景劇表演方式再現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隨地扔垃圾。情景劇表演中,對學生進行角色分工,一人扮演環衛工人、一人扮演初中生,共同演繹學生出了校門口一邊嗑瓜子一邊將瓜子皮隨手扔到馬路上,環衛工人跟在其身后不停清掃馬路的生活場景。在這個情景劇表演過程中,不管是表演者還是觀眾,都將有較深刻的觀后感,開始進行換位思考,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生活表現。待情景劇表演結束以后,可請學生結合情景劇中的生活情境談一談自己對尊重他人的理解。這時,有的學生會這樣回答自己的感受:“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边€有的學生會回答:“我們要學會關注、重視他人。”
(三)故事形式
對于生活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故事形式來進行。課堂上,可請學生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講一講自己的故事,從而準確把握相關學科知識。教學中,我們還可與學生分享發生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幫助他們理解知識。在這種生活情境應用時,要注意把握好課堂教學前幾分鐘,用生活故事引入新知。如此,可促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學習氛圍。同時,要注意用一個完整的生活故事貫穿教學環節,讓學生走進故事情境,深入理解教材內容。但是,在實際利用故事創設生活情境時,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這一劑教學“良方”,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其中,在《做更好的自己》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學會積極接納和欣賞自己,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課堂上,教師可先請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怎樣接納自己?怎樣欣賞自己?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要求他們在課本上勾畫出問題答案。當學生通過問題思考初步了解了這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后,可以故事形式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期間,先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工作初期,曾陷入過迷茫狀態,會當著學生的面說自己沒有準備好教案。面對工作上的困擾,我沒有放棄,而是先學會接納自己的緊張、失敗與種種不適應,再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發展自己。分享完自己的故事以后,可鼓勵學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故事分享中,有的學生會講自己生活中學會揚長避短的事情,有的學生會講自己生活中主動改正缺點的事情,有的學生會講自己不斷激發潛能的事情……在這里,通過用故事創設生活情境,學生將真正理解如何發現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四)游戲形式
學生都比較喜歡玩游戲,游戲是幫助他們學習知識的窗口。在生活情境應用時,可嘗試用游戲來創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生活情境中,自主開展學習活動,發展良好學科素養。用游戲來創設生活情境,可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但是,在組織游戲時,要盡量選擇有生活氣息的游戲材料,布置富有生活化的游戲環境,以促使學生在玩中學,真正掌握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在游戲中,要注意設計一個生活主題,緊緊抓住生活事例布置整個游戲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的好奇心,鞏固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在《情緒的管理》一課教學時,可設計“情緒病毒”這樣一個小游戲。游戲中,精心創設一個“酒會”情境。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先指定一名學生為“情緒源”,再鼓勵學生在酒會上與他人展開交流,而“情緒源”要在交流中用眨眼動作將自己的不安情緒傳給其他人。被感染的學生要繼續將這種不安情緒傳遞給下一個人。5分鐘游戲結束以后,學生發現所有人都被這種不安情緒傳染了。在這里,通過游戲形式創設“酒會”這樣一個生活情境,學生了解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緒會相互感染。待學生理解了這一方面學科知識以后,可向其講解情緒調節方法,讓他們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改善情緒,不將孤獨壓抑、消極低沉等不良情緒傳遞給其他人,能夠做到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實現健康成長,擁有一定的自我調試力、自我控制力。
(五)實踐形式
俗話說:“生活處處皆學問?!币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生活情境的運用。對于生活情境的應用,可通過實踐活動形式來實現。用實踐活動來創設生活情境,可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會。但是,在實踐活動組織中,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確定一個活動主題,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設計主題,再引導他們對活動主題進行剖析。如具體內容是什么?當學生抓住活動主題以后,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實踐生活體驗中,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展開思考。同時,在實踐活動組織期間,為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情境中,要注意強調活動形式的多樣性,精心選擇比較適合的全班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等組織形式。其中,在小組活動中,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保證每個小組有4~6人,并確定好組內核心成員,引導他們設計與生活相關的活動方案。用實踐形式創設生活情境,可在無形中增加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要把握好這種生活情境應用法。我在《愛的家人間》一課教學時,為了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家人親情,讓他們學會改善家庭親子關系,增進與父母的情感。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我先組織了一次個人實踐活動。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回家幫爸爸、媽媽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課堂上,我隨機叫了一名學生提問道:“回家之后你有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嗎?”這名學生回答道:“我為爸爸媽媽端了洗腳水,幫他們洗了一次腳。”我繼續追問:“那他們的反應怎樣呢?”這名學生回答道:“爸爸媽媽說我長大了。”接著,我請其他學生說一說這次實踐活動的感受,其中一名學生說道:“經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的關系更近了?!贝龑W生對親情有了一定體悟以后,我開始用《相親相愛一家人》這首歌曲導入課堂新知。在用音樂熏陶氛圍的基礎上,請學生結合為父母洗一次腳、捶一次背的生活情境談一談自己對家人的愛。然后,進行一次“你了解父母嗎?”小調查,增進學生對親情的了解。整個教學過程,通過以實踐形式創設洗一次腳、捶一次背的生活情境,達到了知識教學目的。
三、教學實踐后的反思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創設生活情境是道德與法治課堂知識的關鍵,也是提高課程改革中教學活力的重要途徑?;仡櫼酝钋榫辰虒W,已經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基本實現了對生活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課堂知識學習中,仍需要繼續開發生活情境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盡早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同時,要在生活情境下,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更為深入的探究性學習行為,讓他們的學習方法得以完善,發展他們的個性,改善他們的道德品質。另外,要繼續豐富生活情境創設手段,用豐富多彩的情境教學法拓展學生知識面。同時,通過較好地處理生活情境教學和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積累更多知識點,學會運用學科知識。
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得到: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導向,重視應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是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的關鍵。而在生活情境實際應用中,要利用好影視片段增進學生對生活百態的了解。同時,要嘗試以情景劇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生活體驗,再通過故事、游戲等趣味性較強的形式,緊密聯系生活,用生活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切實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秋波.創設生活情境構建《道德與法治》活力課堂探研[J].成才之路,2018,585(29):15.
[2]孫培培.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8.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