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純楠 王巖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讓學生主動成長、合作發展,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創建“三案”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注重學思結合、自主合作、以學定教,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三案”導學;自主合作;高效課堂
一、內涵及理論依據
1.“三案一體”是由預學案、教學案和檢學案構成的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整體,其主要特點是具有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解決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問題。預學案是讓學生依據現有的知識能力在課前自行解決部分學習內容的學案;教學案是教師導學的方案,根據學情,在預學案基礎上預設導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檢學案是教師檢測學生達標的習題案。
2.“三案”依據的理論。(1)建構主義理論:“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是建構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促進者。(2)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策略:在適當條件下,95%的學生只要得到適合各自特點的學習幫助和學習時空,都能夠很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編寫與實施
(一)“三案”的編寫
1.“三案”的內容
“三案”應包括:三維教學目標、知識重點難點、學法與學習策略指導、課前預習引導、情景創設引入、問題或方法自主探究與討論、知識升華提煉與示范、課堂練習與反饋、教師個性鏈接和教師教學后記。
2.“三案”的結構體系
“三案”應充分體現課前、課中、課后的發展和聯系,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鏈條,凸顯高效性的課堂改革理念。“三案”的運用起到四大作用:課前預習導學—課堂研討助學—課內訓練固學—課后反思再學。
3.“三案”的編寫程序
“三案”編寫四步程序為:(1)個人輪流主筆→集體討論修訂→骨干把關審核→個性鏈接補充。(2)“三案”的編制過程應是突出個人能力和發揮集體智慧的過程,編制的“三案”既要體現共性,同時也要張揚個性。(3)要求備課組提前一周做好“三案”編寫安排、提前二天編好“三案”、提前一天下發給學生。
(二)“三案”的實施
1.預學案
預習案為課中教學案的實施做知識準備,每節課通過課前展示環節(5~8分鐘),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依據學生在預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課堂中的問題探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教學案
首先,教師要圍繞當節課的三維目標,把握重點與難點,構建課堂知識脈絡,研究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和拓展提升點,找準關鍵,研究學法,探尋規律。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次化,梯次漸進化”。其次,要緊扣學習目標的落實來設計問題和學習過程。教師要清楚時間點撥、點撥內容,要把著力點放在易錯知識點、易混知識點、方法、規律、知識結構、注意事項、拓展上。最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力于培養學習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和發現知識規律的能力,以達到當節課的三維目標。
3.檢學案
主要用來鞏固教學案中所學習的知識。訓練題的設計必須緊扣本節課教學案中的問題和能力培養目標,做到當堂知識達標。
三、效果與反思
(一)實踐效果
1.“三案”導學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三案”導學收獲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上,分組協作、競爭評比,以及管理評價體系的逐步完善,使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空前高漲,學生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挑戰自我,收獲成功,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三案”導學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一是教師更關注教與學的方式研究,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學習,發掘學生創造性潛能,“三案”的實施為課堂教學設計了明確的方法流程;二是通過編寫“三案”培養了教師之間合作研究精神,教師彼此增強了互助合作,共同發展。
(二)反思總結
1.轉變觀念
在開始實施“三案”導學時,通過學習和培訓讓教師轉變觀念,轉換教育角色,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提高。但是由于教師隊伍的年齡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課堂上“三案一體”實施過程和效果參差不齊,還需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2.編寫流程
“三案”編寫的流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首先,“三案”的編寫的過程中,先有教師個人的深度備課形成供集體研討的初稿;再由備課組集體研討修改定稿,在集體研討的基礎上形成供教學使用的“三案”。但在個人再加工,增強班級針對性、學情針對性上做得不夠,個人還需根據本班學情進行修改、補充甚至再創造。其次,針對文科和理科的特點,各學科的“三案”設計更應該突出學科特色,效果會更好。
3.實施過程
在“三案”導學的實施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應是預習先行,先學后導。但是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很多學生還依賴教師的“講”,沒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質疑能力差,提不出問題或提出的問題質量不高,這就需要教師科學的指導,為學生提供資源和環境條件,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積極互動,從而取得自主學習和高效課堂的應有效果。
通過幾年的課改實踐,真切地感受到“三案”導學為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不僅較好地完成了學生的“成才”教育,學生“成人”的教育效果也日益彰顯。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