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筆者針對高職《員工關系管理》課程定位和課程所涉及的職業崗位群特點,探究如何在《員工關系管理》課程教學實踐中強化學生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質養成,提出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課程教學模式,以使課程教學更具針對性,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特色,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
關鍵詞:能力本位 高職教育
一、高職《員工關系管理》課程特點
《員工關系管理》是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技術課,員工關系管理內容較多,包括勞方與資方的勞動用工關系、員工與同事之間的溝通協作關系、上級與下級的管理服務關系,這三對關系之間的參與人員多,空間廣,變化快,彈性大,交叉多,不確定因素多,不容易設計再現相關的情景和任務。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工作活動情境涉及面不但廣,而且復雜。課程組經過深入企業調查,結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特點和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取向,將本課程所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從總體上劃分為管理發展方向和專業發展方向兩大類。
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首次就業崗位一般為行政文員、行政助理、人事文員等基礎崗位,工作1-2年后可以進入員工關系專員、人事專員、人事助理等專業性較強的專業崗位,3年后可以晉升到員工關系主管、人事主管等管理崗位或職業規劃師、勞資關系顧問、心理咨詢師等專業崗位,5年后可以晉升到人力資源經理崗位。
二、《員工關系管理》課程改革思路
《員工關系管理》課程特點以及本課程對應的崗位群和課程教學目標,課程組提出了全新課程改革思路:以就業為導向,以知識應用為基礎,以多元教學方法為手段,以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為主線,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培養學生員工關系管理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具備正確的勞動用工觀念,具有很好的服務意識,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等職業素養,以及未來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搭建起職業能力培養平臺,構建能力本位的《員工關系管理》教學模式。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員工關系管理》教學改革實踐
(一)設計基于能力本位的項目化教學內容體系
培養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勝任今后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實現高職教育與企業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必須認真分析《員工關系管理》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工作活動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煉出其中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工作任務為驅動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內容體系。由于《員工關系管理》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工作活動情境涉及面不但廣,而且復雜。在教學實踐中,課程組深入企業調研,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反復研究,根據課程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工作活動特點,結合課程定位和授課對象特點,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員工關系專員、人事專員、人事助理、員工關系主管、人事主管、人事經理、助理人力資源經理。管理發展方向行政助理人事文員、行政文員、行政文員勞資關系顧問、職業規劃師、心理咨詢師、員工關系專員專業發展方向行政助理、人事文員、行政文員對應的職業崗位群學模塊作為課程教學內容,即認知員工關系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員工溝通管理、員工使用管理、員工權益保障、員工義務管理、員工滿意度管理、裁員與離職管理、勞動爭議預防和處理,據此選取相應的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情境。在教學內容設計中,始終堅持以工學結合為主線,教學做考一體化,立體打造學生職業能力,體現課程結構與業務流程、課程內容與工作任務、課程目標與職業能力的有效對接。
(二)構建基于能力本位的多元立體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項目內容特點和要求,結合高職學生動手能力強于理論學習能力、形象思維強于邏輯思維的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融體驗教學、任務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教學、角色扮演、觀摩調研等多種教學方法為一體。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中心和以情境現場為中心,把知識融于項目中,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教學做一體化。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結合崗位工作活動特點,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興趣來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項目,使學生在項目的引領下主動探索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素養,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新模式。為了突破傳統的以個人學習為主的學習模式,我們推行團隊學習。引導學生根據性別與個性、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因素進行異質分組,讓具有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能力特長的7-8位同學組成一個項目小組。在項目小組中讓他們進行團隊學習,相互配合,共同鉆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主動性和互動性,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既高效掌握了職業崗位群所需知識,又提升了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等職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人際溝通、團隊合作等職業素質。
(三)創新課程考核方式,構建多維立體的考評體系
課程組對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設計了具有創新性的多元化和開放性的課程考核體系,將學生完成各項目任務的過程及其結果一起納入課程考核體系。每個項目任務完成后,首先由項目組長(由項目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對小組成員進行評價,從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職業素質四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價。然后由各項目小組推薦代表(每次推薦不同人員)組成評委組對各項目小組項目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評,具體考評項目、考評指標(以編寫勞動合同任務為例)。最后由教師根據公式計算每個成員的最終成績(個人最終成績=小組成員個人成績60%+所在小組成績40%)。期末本門課程學生個人總評成績由各個項目任務完成成績加權平均計算構成,打破以往期末一考定分數的傳統做法,激發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重視,提高學生參與過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考評體系對成績的評定更加客觀和立體,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學生作出綜合評價,達到高職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同時,這種成績評定方法也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質養成以及個性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作者簡介:王慧娟,單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職稱:講師。
課題名稱: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高職員工關系管理資源庫建設研究》課題,課題編號:SGYB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