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可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就需要不斷去積極探索教學過程的優化與改進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優化自身的學習方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地轉化自身的教育觀念,依托于科學技術對自身的教學手段進行優化。其中,現代信息技術這項科學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只是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引入與應用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求教師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只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優化學科課堂教學。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教育觀念;學習方法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環境下,多媒體、網絡和流媒體等技術都開始廣泛融入教育教學中,而且已經獲得了較佳的成效。但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之間的融合發展還在初級階段,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妥善解決,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進行結合,使現代信息技術真正與課堂教育教學得到深度融合,真正做到兩者的統一,才能讓教學效果獲得質的飛躍。本文首先闡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就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來闡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濫用信息技術,疏忽學生的信息接受跨度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引入與應用,避免了教師在課堂上過多地板書操作,節省了一些教學時間。一些教師為了填補這段時間的教學容量,認為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越多越好,就在教學視頻中融入了大量的知識內容,試圖讓學生將這些知識全盤接收下來。但是依舊在課時的限制之下,教師在單位時間內給學生傳輸的信息量非常多,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與信息的接受時間跨度,導致學生既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又容易遺忘知識,還缺乏自主思考、自主記憶和自主理解的時間。因此,這種做法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很難保證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難提高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2.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內容缺乏深度融合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內容沒有得到深度融合的情況下,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優勢很容易被削弱,即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流于形式,缺乏實用性。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教師的教育教學功能也被削弱,淡化了教師的主導角色,反而是現代信息技術占據了主導地位。有些老師在備課時不考慮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將精力集中在制作多媒體課件中,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盲目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沖淡了學生對教育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本末倒置,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現代信息技術這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并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不能很好地融合教育教學的實際內容而展開高效課堂教學。一些學生的注意力雖然已經受到吸引,但是思維卻還是沒有得以激活,只是單純地被靈活的畫面所吸引,并沒有注意到其中蘊含的教學內容,嚴重影響現代信息技術下的教育教學效果。
3.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教育假象
有了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后,有些教師就把信息技術作為展示自身信息技術水平高低的表演工具,認為課堂上信息技術利用越多教學水平越高,還有些教師認為,課堂教學中不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就是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課堂缺乏創新意識的表現,甚至有些教師在上課時將課堂板書都忽略了,課堂上的板書實際上就是教師通過講解,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后,形成一種新知識結構的外部支撐點,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轉變為理性認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板書是比較重要的內容。只是當現代信息技術被引入課堂后,教師的板書內容已經全部搬到了電子屏幕上,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基本知識的訓練和學習。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需要長時間觀看電子屏幕,不僅容易給學生帶來視覺疲勞,還會由于電子屏幕對知識內容的顯示速度過快而很難被學生接受,知識接受率非常低。這樣的教育現象是一種現代化教育的假象,而且容易讓學生慢慢喪失記筆記的習慣。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1.從轉變觀念開始,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運用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識存在誤區。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重新正確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或者自主通過多種渠道來學習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技巧,并在這個過程中樹立起正確的現代信息技術服務理念,思考如何讓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有效的服務。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做到分清主次,要明白教育最根本的需要是哪一點,然后決定自己的教學行為。此外,教師要看到自己的不足,還需要積極參加教師交流與教研活動,或者讓學生定期匿名給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評價,集思廣益,共同改進教育教學過程。
2.堅持兩大原則,加強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
在教育教學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堅持兩大教學原則。
首先,適用性原則。應把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看作眾多教學方式中的一種,從而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很難或不能解決的問題,讓它在適合的環境下發揮積極作用。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特點,正確科學地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確實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但是,不切實際地過分追求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將減弱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從實際授課類型與實際內容出發,課堂中在遇到難以突破的重難點時,可以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或者在只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時,科學、合理地選擇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工具來實施課堂教學。在有些情況下如果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教學,同樣可以保證有效教學效果,教師就可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減少教師備課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正確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定位,教師才能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優化教學。因此,這反映出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適用性原則。
其次,合理搭配原則。現代信息技術并非是全能的輔助教具,其既有應用優勢,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選擇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結合進行輔助教學,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展示過程的變化,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逐步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傳授了知識,更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認識掌握知識的思維方法,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體驗創新的過程,感悟創新思維的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很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圓滿輕松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應盡最大可能發揮出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綜合效益,讓課堂教學呈現出不一樣的活力。
3.加強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要讓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達到深度的融合狀態,首先需要做好軟硬件的建設工作,才能為兩者的深度融合打下基礎。因此,要求學校可以加強信息化建設,包括將寬帶接入學校、做好校內網絡教學環境建設工作,讓教師的備課、上課和自主學習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都得到滿足。而在軟件建設方面,則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加強軟件建設,學校可以結合教學需要為教師購進教學光盤,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資源。教師也可以自主搜集優秀的視頻或課例,科學合理地制作微課件,既可為學生的課后練習與鞏固提供指導,又可用于教師自身的教學反思之中。教師還可以對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進行二次加工,形成符合自己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
其次,為了更好地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學校應該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因此,學校要積極為教師組織各種培訓。學校也可以創建一個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形成人人參與以及全員應用的校園內部信息化環境。
最后,要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運用,還需要從優化教學模式這方面入手,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優勢互補。因此,教師應該探索有效的教與學方式,以構建一個基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效教學課堂。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的需要,靈活運用演示型教學模式與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旨在達到教與學的雙贏教學效果。其中,在演示型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優勢,為學生呈現由教師主導的直觀、生動、靈活的教學畫面。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思考空間,展開有效的師生互動。而在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下,則可讓學生利用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展開主題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適當地給予學生點撥,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個性化的自主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推廣與應用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其在一些學校的實踐應用中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存在許多不妥當之處,導致現代信息技術不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優勢。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該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用給予足夠的重視,努力克服其中的問題,讓現代信息技術真正可以為教育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輔助服務。只有正確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使信息技術恰如其分地應用到教學中,才能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高世明.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應用中存在問題的對策[J].贏未來,2017(13):295.
[2]吳運紅.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江西教育,2008(32):6.
[3]王軍,郭元.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127.
作者簡介:曹大磊(1981.10—),2004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專業,同年任教于嘉峪關市第四中學至今,一直從事中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