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生海
摘 要:當今社會,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道德與法治意識還比較薄弱,再加上一些學校的教師存在比較傳統的教學觀念,只是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在對于學生的自由發展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上卻大大忽略了,導致形成了呆板而又封閉的課堂氣氛。針對此情況,教師必須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充分調動初中生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體,努力加強道德與法治意識,成為道德與法治學課習的主人。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對于初中生而言,道德與法治課程區別于一般的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解難度且相關的理論知識過于抽象,使得初中生無法從本質上理解相關知識。對于教師而言,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論知識概念性過強,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難以進行有效講解。基于此,注重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教學是每個授課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必須切切實實地抓好落實。
一、創造優良的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情境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當下課的時候,教室的學生就像歡快的小鳥一樣嗖地一下就飛出了教室,可是當上課鈴一響,學生就像受了委屈的孩子,拖沓著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問題就來了,要想讓孩子們快速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中來,這就涉及了教學情境的設置,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實行新課改理念,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有趣的教學環節,給學生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比如,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給同學們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活動,可以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適當地設置新穎的教學方式。有效的教學情境方式主要有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活動情境等。創設情境是為了讓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實踐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
二、運用新穎的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手段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擁有了極大的興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引發他們的想象力,對于進一步的主動思考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少有同學對道德與法治課堂一下子就產生濃厚的興趣。或許,這也與平時課堂中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離不開的。一直強調學生要死記硬背,必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允許摻雜自己的半點思想。這樣下來,不僅不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反而適得其反,學生會逐漸對學習變得厭煩,甚至會有厭學的想法。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就不得不要求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思維方式,更多地增添一些創新的因素以及新穎的課堂模式,為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勾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導他們一步步走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道路。在教學中針對一些比較復雜的內容,教師更要靈活地采取相應的解決辦法,做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將學生引往成功的方向,為教學課堂增添新的色彩,給整節教學過程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當然,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學生的親身實踐,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進行結合才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以及道德法治知識的掌握起到更好的作用!此外,也要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在其中享受歡樂的同時學到課堂學不到的知識,提升團結互助能力,將無意間迸發的靈感得到升華!
三、培養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合作的能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這就要求引導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團結合作,多與人進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法開闊自己的眼界,增長自己的見識,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與他人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掌握學習的技巧,讓受教育者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我會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展開教學,前后四人一組,或者六人一小組,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個性特點給同學們之間作合理的結合,不會在同一小組中出現特別優秀或者相對來說都是學困生的情況。再者,我還可以把一些平時學習成績相對來說較好,具有較強責任心的學生選為小組組長,讓他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帶動著整個小組進行前進,由他來負責監督小組的整體自主學習情況,并且記錄每個人的點滴進步,這樣一來,既兼顧了每位學生的自身情況,讓學生在與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又能夠提高與他人的合作能力,受到啟發,達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創造優良的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情境,運用新穎的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手段,培養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對初中生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教學,使初中生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效培養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掌握了相應的有效學習策略,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去想問題,一切為學生考慮,達到了較好的初中生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杜曉華.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設計與實施[J].考試周刊,2017(12).
[2]高佩佩.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有效性的對策[J].考試周刊,2017(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