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登科 毛忞歆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人文青年基金項目“中國工會實踐對產業工人幸福感影響機制研究”(課題編號:17YJC630103);中南民族大學教研項目“基于'工匠精神'的民族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YX18021);中南民族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資助“AI背景下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開發研究”(課題編號:CSQ1807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毛忞歆
摘?要:伴隨著生產力發展,制造業的升級成為了各個國家的熱點話題。近年,我國學術界針對制造業出現的人才、管理、工匠精神等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本文通過研究工匠精神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推進作用,引申出管理人才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的核心表征,從管理人才的輸送方和使用方提出工匠精神職業素質培養建議,構建中國制造2025計劃、管理人才和工匠精神職業素質三者的有機聯合。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管理人才;工匠精神;職業素質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逐步進入制造業的新時代,美國、日本、德國等國相繼提出制造業計劃,中國則提出“中國制造2025”計劃。制造業關乎國家的實力和國際地位,對一個國家的強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完善從研發、轉化、生產到管理的人才培養體系,其中加快培養制造業發展急需的經營管理人才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工匠精神對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性
中國制造2025計劃是中國制造業的一次革命性改造,是中國制造的一個門檻。工匠精神則與企業的發展、產品質量、技術創新等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制造業的發展水平。
1.工匠精神保障制造業產品質量大關
工匠精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職業——工匠。工匠精神是一種樂業敬業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到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任何事情,不能迷失方向。精益求精的態度在產品的生產中至關重要,因為制造型企業應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信念生產產品;除此之外,創新、專注和堅持滲透在制造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不同的意識條件下,員工的做事態度、方式、專注度等會有著較大的差異,員工的心態在產品上得到了最直接的反應。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自己高質量的產品就是核心競爭力,產品質量的降低直接導致企業產品質量指數的下跌,導致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制造型企業的工藝復雜,要求嚴格,工序繁瑣,質量要求較高,每一道工序上面甚至都有著各種各樣的高精度的要求。每一道工序的標準是否嚴格,工藝的開展流程是否流暢等,都會直接影響著企業產品的質量,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能制造出最精致、精度最好產品的企業將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最優,主要歸功于企業的生產者和管理者。正是他們日夜不息的努力和堅持、精益求精,才能為企業制造出核心產品。
2.工匠精神是制造型企業創新精神的源泉之一
工匠者,不僅是滿足于簡單的工藝品的制作,更是對自己工藝品的不斷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世界各國將創新放在國家戰略的重要位置,陳勁教授首次提出中國要走自主創新道路,并在研究創新的道路上發展了整合式創新、破壞式創新等理論,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靈魂,制造型企業同樣如此,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生產出新功能、新樣式、新核心的產品,才能贏得市場的歡迎。著名制造型企業徐工集團破除萬難進行工業設計創新,站在了行業的前列,打開了行業新的突破點,開拓了新的市場,也增強了企業的聲譽,這便是創新的力量。企業的生產人員、研發人員及管理人員,通過自身對改變的堅持,對研究的堅持,秉承工匠精神的指導,才能實現企業的創新。
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管理人才的核心素質表征
管理人才在企業、行業的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管理人才應當具有以下核心素質表征。
1.應用型素質表征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提到,管理就是實踐活動,任何脫離實踐的管理都還不會是好的管理。其一,企業在發展變化,市場在變化,政策在變化,日新月異,理論知識的更新遠不及現實的變化。其二,企業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制定根源于企業的實際情況,具體而言在于資產狀況、戰略目標、市場地位、資源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所有的決策應當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復合型素質表征
復合型人才包括知識復合、能力復合、思維復合等多方面。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這一特征決定每個人都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個人既要拓展知識面又要不斷調整心態,變革自己的思維,成為一名“光明思維者”。復合型人才則要求人才在掌握最核心、最突出的素養基礎上,明確自己所從事工作所需要的其他各種素養,并自己開展相關的學習,對相關的專業技能有相對比較全面性的了解,這樣程度上的復合在工作開展中則很有效率。
3.國際化創新型素質表征
在互聯網信息時代,同時又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視野眼界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創新是制造型企業發展進步最強大的推動力,是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因素。德國的眾多制造企業,其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足夠強大。高層管理人員需要進行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管理,唯有國際化的視野和眼界,在市場運營當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發展的趨勢,保持靈敏的嗅覺,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為企業的戰略發展做出超人一步的行動,走在行業的前沿。
4.領軍型素質表征
領軍型管理人才具有較好的領導素質,也被稱為“將才”,這些人掌握著最先進、最前沿的管理方式,而且具有很強科研能力、學術造詣、項目管理能力、團隊組織能力的人才?!皞ゴ蠛叫行枰媸帧?,企業的成長離不開領軍人才的引導。領軍型管理人才在項目的開拓方面是領航者,他們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長遠的見識眼光,為企業研發開拓新的方向和項目,提供市場空缺點,從而幫助企業填補市場空白,獲取市場地位;在團隊組織方面,提升企業員工的自信心和挑戰性,激發企業的活力,也為企業開拓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管理人才的工匠精神職業素質培養建議
管理人才的加速培養對解決我國制造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起著關鍵的作用;為了培養管理人才的工匠精神,企業和高校應承擔著同樣的責任。
1.高校企業雙發力,抓緊思想認識的教育貫徹
在學校層面,對未來管理者的工匠精神的培養要遵循“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原則,修正培養方案,從本科開始,開展有關工匠精神的課程和實踐活動;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采用創新的方式讓學生領悟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
在企業層面,引導管理人員通過閱讀有關工匠精神的相關書籍,汲取工匠精神的傳統文化內涵。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和實際情況建設企業文化書屋,并開設工匠精神板塊,在管理人員中積極組織企業的工匠精神分享會。倡導管理人員主動參與企業的活動策劃和公共服務,以及高難度的挑戰項目,在實踐中領略工匠精神的力量;開設相關的培養課程,邀請知名的“工匠”進行講座等,為企業的管理人員樹立榜樣;加大在企業的宣傳力度,通過板報、在線推文、實際演練、競賽等大力宣傳工匠精神,使得管理人員意識到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高思想行動力。
2.培養國際化視野,提高創新能力
高校是學生視野與創新能力獲取的重要基地,在校學習期間是人一生中精力最為旺盛,思想最活躍、創新力最強的時候。學??山M織學生學習相關的創新理論,例如整合式創新、破壞式創新等;在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實踐,在實踐中體會工匠精神中飽含的創新力,結合社會企業的情況,進行案例分析,構想有效的創新舉措。同時,高校應加大創新的宣傳力度,舉行創意大賽,鼓勵大學生發揮才智,提出創意想法,提高創新能力。
企業組織管理人員到外訪學、參加國家國際論壇、持續關注行業前端發展狀況、舉行企業創新大會等多種方式,逐步拓寬眼界,對工匠精神的創新精神有所領悟,提升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企業。管理人員在企業提供的機會與平臺上,通過學習的方式,深入新的生活環境,體會自由生活,領會創新點,形成自我的創新系統。改正落后和保守的觀念,在工匠精神的指導下,堅持把創新意識帶入工作,將創意領進工作,深化對工匠精神的體會。
3.增加實踐鍛煉,培養復合型能力
“實踐出真知”,培養管理人才的復合型必須扎根實際,在實際鍛煉中逐步形成管理人才的“工匠管理”能力,推動企業的發展進步。馬克思主義強調實踐決定認識,高校作為實踐培養平臺,同企業開展合作,推進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業的運作,促進產學研的深度融合;教師則要分析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復合性才能的缺失點,對癥下藥,幫助未來管理者明確自身發展短板,促使其思考、發現和領悟,總結歸納經驗教訓,不斷改善,在實踐中能夠明確自身所處的位置,不斷獲得前進的力量。
企業可以定期開展“管理人員下基層”學習活動,讓管理人員同生產工人學習基礎的生產工作。制造業的管理人員雖不是技術人員,但是應當深入技術工作人員的日常,了解工作的流程、步驟、關鍵點等,并積極學習先進同行中企業的技術特點,增強對自身的了解和對市場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的改革創新,將本企業的制造工藝再上一層樓,不斷推進企業的發展變化。這個過程充滿管理的全面性和復合性,對管理人員的鍛煉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中國制造2025.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制造2025》的通知[EB/OL].(2015-05-08)[2015-05-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2]張薇.心理學視野下工匠精神的培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8(20).
[3]王鶴.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8(29).
[4]高青松,李婷.“中國制造2025”研究進展及評述[J].工業技術經濟,2018(10).
[5]培養制造業人才需落實四大工程[J].教育科學論壇,2017(30):5-7.
[6]馮根堯.從制造業信息化看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培養[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版),2008(02):72-75.
[7]劉艷.關于我國制造業運營人才培養的思考及建議[J].市場周刊(研究版),2005(S3):99-101.
[8]王帥旗,方召.試論面向制造業的高職智能制造專業人才培養體系[J].內燃機與配件,2019(17):296-297.
[9]胡俊立.“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端制造業人才需求研究——以工業機器人專業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17):139-140.
[10]劉吉軒,任曉莉,李娜娜,王國平.以制造業發展為導向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6(71):12-16+27.
[11]唐德淼.創新工匠型人才產教共育路徑研究——基于“中國制造2025”視角[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7):115-116.
[12]馮根堯.從制造業信息化看現代生產運作管理人才的培養[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教學研究版),2008(02):72-75.
作者簡介:金登科(2000-?),男,河南西華人,中南民族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毛忞歆(1981-?),女,江蘇南京人,中南民族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