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紅
【關鍵詞】人文關懷;惡性腫瘤;護理滿意度
惡性腫瘤在臨床也被稱之為癌癥,該病通常情況下是由于患者體內細胞出現異常生長增殖狀況昕引發,目該病的發生率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和物質水平的不斷變化,逐漸呈現出升高趨勢在,造成患者出現劇烈疼痛或是死亡。人文關懷理念則是近年來臨床護理中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能夠在患者治療和護理中起到較高的運用價值。本研究則是對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干預效果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18.06~2019.06期間所接納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為52例,女性患者為48例,年齡(45.36±3.15)歲。將100例患者采用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43.46±2.54)歲)以及觀察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43.39±3.0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曉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此完全知曉并批準此次研究。
1.2方法給予兩組患者不同的護理模式,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則采用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模式,即對其實行常規護理手段、操作,并給予患者各項對癥治療和護理措施。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除了實行常規護理模式外,對其實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①舒適護理:護理人員積極為患者營造氛圍良好、溫馨舒適的診療環境,在對患者病房進行設置時,對患者病房的溫濕度、通風度進行合理調節,保障病房的整體舒適度以及溫馨度;采用輕音樂播放等方式來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心理起到緩解的效果,以此來確保患者身心的舒適度;積極樹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的自護能力,指導患者盡可能不要在化療前進食,在化療過程中做到無鋼針化一次性穿刺成功,以此來降低其焦慮恐懼感,促進其生理舒適度的提升。
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應當積極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充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詳細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應;對患者進行治療所采用的方式、藥物的使用和檢查的方式等相關內容的講解,以此來對患者的疑司起到消除作用。部分患者往往對病情會表現為過度擔憂,使其無法正視自身病癥而出現諸如焦慮、失眠等狀況。因此護理^員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積極同其進行交流來確保護護患關系的提升,組織患者參加病人交流會,為患者之間提供可交流的平臺,通過之間的互相鼓勵和疑問解答來幫助患者的樹立治療信心。
③語言、肢體干預:護理人員在對患者實行相應的診療和護理時,注意自身語言、肢體動作的溫和,讓患者感受到更為人性化的關懷;在其化療過程或是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保持語氣親切,給予患者安慰、鼓勵以及支持,并適宜采用鼓勵手勢、握患者手部等方式來給予患者相應的鼓勵,以此來對患者的治療信心起到提升的作用,適當在護理過程中保持微笑,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此外,護理人員積極加強與患者家屬溝通,鼓勵家屬參與到患者的整體治療、護理流程,進一步保障患者治療環境的良好氛圍。
④個性化護理: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個人文化程度、疾病認知度進行詳細了解,對患者入院后進行心理狀況、病情狀況等內容的給予各種護理評分,并基于此來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實行個性化護理,積極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健康宣教,在這一過程給予患者及其家屬足夠的尊重,告知住院期間的責任護士、診療醫生的姓名及聯系方法,依據其所提出的相關需求、實際病情來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開展了微笑服務,通過護士臺前移、免費租用輸液報警器等方法來確保護理效率和人文關懷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充分體現該護理模式的針對性以及個性化;患者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一周內電話回訪,做好患者延續性護理。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慮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其中抑郁程度以及護理滿意度分別采用SDS量表以及SAS量表來進行評估,以分數越高為抑郁情況、焦慮情況更嚴重;護理滿意度則采用100分制問卷調查形式,滿意:分數>90分;基本滿意:60分≤分數≤90分;不滿意:分數<60分為。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患者數×100%。
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9.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以(P<0.05)為數據差異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抑郁程度、焦慮程度比較觀察組SDS評分為41.31±3.56分,對照組SDS評分為75.61±3.64分,兩組數據相比較,t=47.636,p=O.001,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AS評分為42.39±2.97分,對照組SAS評分為68.91+2.65分,兩組數據相比較,t=47.112,p=0.001,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50例患者中,滿意例數為40例(80%)、基本滿意例數為8例(16%)、不滿意例數為2例(4%),總倆q+-思-i~率為96%(48/50),對照組50例患者中,滿意例數為30例(60%)、基本滿意例數為10例(20%)、不滿意例數為10例(20%),總滿意率為80%(40/50),兩組患者總滿意率相比較,x2=12.121,p=0.001,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惡性腫瘤是目前臨床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該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細胞出現異常增殖情況,而該情況又同其原本所在環境相沖突導致癌灶的產生,癌灶又對人體循環系統、淋巴系統造成入侵,并向其它組織進行入侵,最終對人體功能形成損傷。
而對患者而言,腫瘤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犍康以及生活質量,且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的心理、家庭經濟負擔的上升,嚴重干擾其預后效果,因此,良好心態的保持對于該病患者而言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措施。人文關懷護理是近年來臨床所提出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在整體的護理流程中充分發揮了“以人為本”的中心理念,通過具備專業性且具有責任心的護理人員來對患者進行護理,以積極主動同患者進行溝通、營造舒適治療環境、對患者進行相應宣教和針對性護理等方式的運用,來確保患者治療效果以及預后效果的提升,讓患者在認知疾病的基礎上來調節自身的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DS評分、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但護理滿意度明顯較對照組而言更高,說明人性化護理的運用充分改善了惡性腫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良好的運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對惡性腫瘤患者實行護理時,人文關懷護理的運用效果更佳,值得臨床進行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