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婧
(中北大學信息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莫什科夫斯基1854年生于德國的布萊斯勞,是波蘭籍著名鋼琴家、作曲家、指揮家。先后在德累斯頓和柏林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后在柏林以鋼琴家和指揮家的身份活躍于音樂界。1897年起,他又定居巴黎,最后在巴黎逝世。主要創作有《西班牙隨想曲》、練習曲(Op.72)、《火花》等作品。作為作曲家的莫什科夫斯基在音樂史上并不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但他創作的一些輕松愉悅、雅俗共賞的沙龍鋼琴音樂是最受歡迎、流傳最廣的作品。
《莫什科夫斯基鋼琴技巧練習曲15首》NO.2這首作品是專門訓練左手快速跑動的作品,雙三部曲式結構,可分為A段(1—16小節)、B段(17—44小節)、A段(45—52小節)、B’段(53—68小節)、A’段(69—84小節)、coda(85小節—95小節)。
A段(1—16小節),可以分成兩大句,前8小節是第一句,9—16小節是第二句,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重復。這段主題性格熱情、充滿力量,好像波浪般向前流動,這就需要我們在演奏右手切分的八度和弦時,手指要慢下鍵,歌唱般地推下去,大臂發力,指尖要抓緊琴鍵,手腕和手臂要放松。下鍵時要感覺琴鍵很深,手指仿佛觸不到底,讓聲音盡量延長。1、2小節右手三個和弦要用一個大臂動作、一個呼吸彈完,同時注意要彈出旋律的重音。
左手的三連音快速跑動要求手指彈出的聲音要非常清晰、均勻、流暢、顆粒性強。我們在練習中可以采取高抬指和低觸鍵兩個方式去練習,在慢練階段,可以運用高彈指的方式練習,彈每個音的時候手指掌關節充分打開,運用掌關節的爆發力下鍵,下鍵速度要快,一關節要抓牢琴鍵。提速階段運用低觸鍵的方式練習,貼鍵彈跳音,發力點在手指一關節,一關節往回抓鍵,手腕不要隨意晃動,只是單純活動一關節。手指在快速跑動的同時要運用手腕及手臂的相互配合。在旋律上下拐彎的地方,手腕要幫忙,但動作要小。另外,當手指跑動的音區幅度較大,這就需要大臂的配合。旋律上行時,手臂要帶動手指前進,下行時,又要有推回來的感覺。左手第1小節三個音一個短句子,第2小節十二個音一個長句子,兩句氣息的長短要彈出對比。
這一段踏板要跟著右手的旋律踩,切分節奏的重音以及每小節第一拍的重音要加同音踏板。

B段(17—44小節),B段主題性格輕柔飄逸,需要手指觸鍵靈巧輕快,并突出音色明亮的感覺,17—24小節,兩小節一個小結構,注意突出左手和弦高聲部的旋律音。

25—32小節,4小節一句,要注意突出右手雙音高聲部的旋律,小指要將高聲部的旋律勾出來,每一句左手、右手要隨著旋律的高低起伏做漸強和漸弱。33—44小節要注意左右手交替出現的旋律性的和弦連接,右手突出高聲部小指旋律,左手突出高聲部大指旋律。技術要點同A段一樣,只不過右手變成快速的三連音跑動,左手變成和弦旋律。基本上都是運用同音踏板,25—32小節踏板跟著右手的雙音旋律踩,每一個雙音踩一次同音踏板。

33、34小節跟著右手旋律踩踏板,35、36小節左手每個三連音的第一個音的重音踩一下踏板,37至40小節根據左手的旋律來踩踏板。

A段(45—52小節)和B’段(53—68小節)這兩段和前面的技術訓練和音樂處理基本一致。A’段(69—84小節)和coda(85小節—95小節)主要出現一個新的技術難點,雙手快速交替,這一技術要注意左右手的銜接,每個手要提前準備位置,保證雙手交替的連貫性。

踏板的運用注意譜面上的標記,69—72小節每小節的第一拍加同音踏板,73—89小節,句子變短,每拍加一個重音,93—95,最后四個和弦每個和弦都加同音踏板,全曲在四個強有力的和弦中光輝、燦爛、有力量的結束。
《莫什科夫斯基鋼琴練習曲Op.72》是一套集技巧性、音樂性、藝術性于一身的練習曲集,通常在學習車爾尼練習曲(0P.740)和肖邦練習曲之間學習,它的技巧并不十分復雜,但音樂的變化、音樂的內涵要比車爾尼豐富許多,可以讓學生通過練習一些技術難度較小作品,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對學生今后學習肖邦、李斯特等高難度練習曲有很好的過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