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 薛海勤
一、引言
郡上舞是日本岐阜縣郡上市八幡町于7月中旬到9月上旬舉辦的傳統舞蹈,在道路和廣場中央移動屋型車篷,然后在周圍圍成圓圈跳舞。從昭和時代開始,郡上舞一直作為日本地方傳統文化進行保存和繼承,但是近年來隨著觀光化的推進,許多游客慕名而來。目前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旅游資源,郡上舞失去了原有作為“傳統文化”保存的意義和價值。根據時代變遷的“傳統文化”,當地居民持怎樣的觀點、以及傳統文化保存和繼承的意義是什么,這是本文將要探索的。
關鍵詞:郡上舞;傳統文化;變遷;意識
二、關于郡上舞
“郡上八幡”是指位于日本岐阜縣郡上市八幡町的小城鎮,從歷史上來看,戰國時代的遠藤盛數在八幡山建造一座城,并作為城下町(以諸侯的居誠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城鎮)誕生。包括郡上舞在內,在各種各樣的水環境和被選為名水百選的“宗祇水”中,郡上八幡打出了“水與舞蹈之城鎮”的提案。近年來,作為食品樣品發祥地,也開展了觀光事業。2012年度游客人數約為25.5萬人(岐阜縣觀光入住客統計調查)。
郡上舞是日本岐阜縣郡上市八幡町7月中旬到9月上旬舉辦的傳統舞蹈,在道路和廣場中央移動屋型車篷,然后在周圍圍成圓圈跳舞。從8月13日到16日的4天里,數萬的舞女徹夜跳盂蘭盆通宵舞蹈,在郡上八幡的街道行成了一場舞蹈盛宴。1996年12月,郡上舞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遺產。
郡上舞的由來,據說是江戶初期的郡上藩主遠藤慶隆為了實現領主的融合而獎勵的舞蹈。1971年設立了“郡上舞運營委員會”,主要在郡上舞的普及事業、保存、繼承等活動方面進行管理運營。
三、郡上舞現狀
2013年11月,本人訪問了岐阜縣郡上市八幡町郡上舞保存會及部分商店營業主,對郡上舞現在的運營形式、后繼接班人及郡上舞乖離等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
關于后繼接班人
“郡上舞保存會”由50名不同職業的會員組成,為了宣傳普及,淡季也會去市內外組織活動。關于后繼接班人的培養這個課題,保存會于1989年成立了“青少年俱樂部”。俱樂部于20年前開始舉辦活動,會員從小學4年級到初中3年級,高中生可以作為畢業生參加,此俱樂部是為了培養正統郡上舞繼承人而存在的組織。
郡上舞保存會現狀
目前郡上舞保存會進行的主要活動為,伴奏、演奏,許可證的審查、發行及出差公演等。由于郡上舞被指定為國家文化遺產,因而保護并保存郡上舞的責任更顯沉重。
據郡上舞保存會工作人員講述,為了吸引觀光客,演繹“觀光化的舞蹈”是很必要的。現在的舞蹈經費,很多是由市級行政補助來填補,同時還委托市政府進行運營。郡上舞和觀光等盛行的活動,也使得市、觀光協會、商工會議所等團體之間的關系變得緊密起來。
關于“郡上舞乖離”現象
從昭和時代開始,郡上舞一直作為日本地方傳統文化進行保存和繼承,但是近年來隨著觀光化的推進,作為日本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的郡上舞,逐漸與當地居民疏離。對于為何會發生“郡上舞乖離”的現象,結合采訪調查,從以下三點著手考慮。
(1)舞蹈的神圣化:郡上舞保存會把舞蹈參與者對鄉土藝術的“神圣性”喚醒了。
(2)舞蹈的觀光化:隨著盂蘭盆舞的神圣化,郡上舞作為鄉土藝術獲得了國家認可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游客意識的觀光化。
(3)舞蹈的本土化:因為引入了奏樂與移動屋型車篷,保存會以外的當地居民也慢慢地融入到舞蹈中來。
根據以上三種考慮,郡上舞保存會持有維護自己的鄉土文化的想法。但是,不屬于保存會的當地居民們被要求演繹“觀光化”后的舞蹈。觀光化帶來的不僅僅是郡上舞乖離這種現象。當地住民認為即使自己什么也不做,舞蹈的運營同樣也可以交給市政府或者保存會。由于居民對舞蹈敬而遠之、甚至冷淡排擠,所以產生疏離感。
上田酒店是當地最古老的酒館,位于郡上市八幡町元町,這里以獨特的秘藏酒而聞名。據上田老板回憶說,他幾乎每年都和家人、朋友或者鄰居一起去參加郡上舞。通宵跳盂蘭盆舞的時候,來喝酒的人特別多。雖然會有與平時見不到的人在舞蹈會上相遇、打招呼,但是與現在來此地的觀光客交流的感覺不同。對于郡上舞的意見,有很多人認為“使城鎮變得熱鬧”會對地域活性化起積極的作用,但同時也出現了堵車、隨地亂扔垃圾等不規范問題,甚至還出現了“一有游客加入就很難進行舞蹈”的言論。當然,作為商店經營者來說非常贊成游客前來給城鎮注入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游客帶來的種種問題。
四、結語
通過此次對郡上舞的考察,明確了傳統文化會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變化,一度衰退的郡上舞通過保存會的努力而復興了,但同時也因為步入觀光化的道路,引起了郡上舞乖離的現象。隨著觀光化的進行產生了住民與文化的距離感、對行政過于依賴等問題,需要思考的是,根據國家文化遺產的要求,行政機關全面參與郡上舞的運營,也是居民遠離舞蹈的原因之一。游客的增加,使之作為城市傳統文化代表的郡上舞變質,并給郡上舞和居民帶來了距離感。考慮到應該在傳統文化中發現“快樂”并感知“自我文化”,用多樣的視角把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對地域文化抱有熱情和喜愛的傳承活動聯系起來。作為傳統文化代表或著觀光化后的郡上舞,今后會以怎樣的形態發展,會繼續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進行考察。
參考文獻:
[1].井口貢.《観光文化と地元學》古今書院,2011.
[2].足立重和.《郡上八幡伝統を生きる―地域社會の語りと?????―》新曜社,2010.
[3].郡上八幡まちづくり誌編集委員會編.《ふるさと創生読本郡上八幡の本》はる書房,1992.
作者簡介: 馬曉(1989—)女,漢族,山東淄博人。任職于青島黃海學院國際交流中心,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
薛海勤(1978—),女,漢族,陜西省渭南市人。職務:青島黃海學院繼續教育中心副主任,職稱:講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