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小學作文寫作一直是一線語文教師的頭痛之處,筆者從教學背景和教學的四個出路來進行闡述,試圖從寫農村之美,農村之情,農村之思和購買書籍擴大閱讀四個方面來提升鄉村小學生語文寫作水平,提高從教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回歸式寫作
一、前言
毫無疑問,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目前的背景下,顯得非常頭痛。城市包圍農村,城鎮小學不斷發展和擴張,師資和生源都遠遠超過農村。在語文教學這一板塊,尤其體現在作文上,學生的視野狹小和格局狹隘體現得一覽無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接近城鎮學生,有頗多難處。
筆者從教數年,從經驗上看,要想接近城鎮小學生作文水平有一定難度,城鄉差異化帶來了差距,但也體現了各自的優勢。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利用農村的環境教學優勢,減少城鄉之間的差距。
二、充分利用環境生活化教學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文是藝術創作,但小學生并不知道這種藝術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生活中的學生引進藝術的殿堂,這十分考驗教師的手段。目前,教師通常過度依賴網絡,作文書等,學生從根本上難以入門,并且很難從一個農村小孩在閱讀作文書中視野格局廣大的作文之后變得思維開闊,因此必須牢牢結合實際,結合學生最親切最容易聯想最容易接觸的內容——田野,山川,河流,動物等。從這些寶貴的身邊財富著手,并將其發揚光大,這是提升自我作文水平的捷徑,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優勢和有效方式。
1.寫農村之美
誠然,鄉村最大的劣勢是貧窮,但貧窮中的財富卻需要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融入生活中發現。首先,農村之美,美在自然。鄉村有條件,作文課閱讀課等教師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對自然進行觀察。譬如,春天花開時節,帶領學生在田野里觀察花的開放;并且獲取一些植物的標本帶回教室,既可以裝扮教室,又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感。以此為例,農村之美可以教學生這么敘述:花是春天的季節,沒有花就沒有春天的美麗;土地是花的季節,沒有土地則沒有花的妖嬈。教師帶領學生這么手把手的教學——從生活體驗到作文語句提煉,學生從中學會的作文技巧一覽無余,并且體驗通透,感悟深刻。
再如,農村的冬天,凋敝蕭索。城市終年不見冬天的凄涼,此種眼見為實的書寫最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城市無法見證到這種打動人心的自然之美,那么農村教師就可以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利用自然的利用,再結合作文的手段擴大學生的優勢。
2.寫農村之情
將農村問題寫得最動人,最吸引人,毫無疑問,是感情。作文最能打動考官的毋庸置疑的也是情感。城市之路有城市道路的情感,農村有農村的故事。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時,充分結合學生的家庭背景,鄉村背景進行故事的創作,最后在作文的敘述中提煉出深厚的感情。
例如學生最常見的是鄉村勞動,寫作時,同樣可課外實地觀察。這種觀察不同于學生平常所見的勞動觀察,教師在這樣的課外考察中占的角色是指引學生觀察某些方面,并指引學生發現某些方面的價值,否則,最常見的仍然不見得寫得出彩。例如寫秋天的收割時,大量的學生會寫“農民伯伯流下了許多汗水,看著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我再也不能浪費糧食了。”這樣的文章沒有問題,卻很平常,沒有出彩,沒有競爭的實力。教師要做的就是讓每個學生注意觀察勞動的農民的任何一個方面,采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抒發出節約糧食,惜勞動果實的真情實意。農村學生寫勞動之事的巨大優勢在于,只有真實的經歷過的人,才能把最深刻最隱秘的感情用最精準最細膩的筆道書寫出來。以剛才為例,可以將句子改為“生命的汗水從農民伯伯頸脖子流下,在烈日下流淌,在黃土地上流淌,最后掉在一顆顆金黃飽滿的糧食上;原來,那飽滿的糧食就是這樣沾滿了農民伯伯的汗水呀,我的小飯盒再也承擔不了那些曾經浪費的羞恥了。”
3.寫農村之思
然而,要提高農村小孩寫作水平,不僅要在技術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如前所述寫農村之美,寫農村之情;而且要在根本上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只有思想。因此,教師在技術指導之后要進行最艱難的思想指導。這部分指導是漫長的,并且同樣需要寫作技巧。故而寫農村之思,是技術與思想的加持。
最好的辦法,仍然采用寫作的經典方式:以小見大。切入主題,正面反面側面剖析所寫主題之后,寫思想。能否寫得深刻,寫出能激起讀者共鳴,產生情感連接的作文,靠的就是那份真摯抓人的情思。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同樣采用具體事例,或者任意修改一個學生作文,并進行前后對比,將前后對比的結果尤其是差異部分告知學生,從而引導學生在寫作時如何抓住思想。
例如寫留守兒童,空巢老人。通常的學生會寫老人很孤單,很無聊,自己去陪老爺爺老奶奶玩,但是沒有把深刻性揭示出來。教師充分利用好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完整地表達出其思想時最好的教學。寫留守兒童,寫空巢老人,最容易寫下深刻性的方法是對比。將小作者寫作時,把自己的處境把爺爺奶奶的處境和寫作的對象進行對比,其深刻性躍然紙上。
4.購買書籍擴大閱讀
對于農村中小學來說,擴展農村小學生視野最好的方式,就是開展閱讀,只有眼界開闊后寫作才有底氣,才有大氣,才有利氣。在經費有限時,這條路可以縮小但不能因噎廢食。
參考文獻
[1]唐永建.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3-15
[2]劉波.農村學生知識儲備的現狀之讀書習慣的養成[J].新課程(上旬),2013(08).
作者簡介
盛五三(1966—),男,一級教師,桐城市嬉子湖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