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微課教學,可以將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本文主要從微課的基本概念、制作要求和將微課教學融入到數學課堂中需要注意的幾點著手,說明了如何通過微課教學來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數學教學;應用初探
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逐漸被淘汰。但在數學課堂上,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頻繁使用,我們發現由于沒有板書,幻燈片的切換過快,使得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畫圖過程講解不夠詳細,信息量增大,教學重點不突出。
微課的主要特點是教學時間較短,一般以5~8分鐘為單位組織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傳統課堂中穿插微課教學,通過變換教學方式,將有趣的內容和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一方面有利于幫助學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通過播放微課視頻,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內,可以為學生呈現高度精煉的內容,給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和難點,起到加深理解,鞏固小結的作用,從而達到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獲最大的教學效果。
一、微課的基本概念和制作要求
教師要將微課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了解微課的基本概念和微課的制作要求。“微課”又名“微課程”,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視頻的形式,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主題、活動)等進行的一種視頻演示或聲音解說,具有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重點難點突出等特點。制作微課時需要注意的是。
1.微課要求嚴格把控時間。以5~8分鐘為宜,要做到字字珠璣、言簡意賅,呈現出的是整個課堂教學內容的精華,給學生提供最清晰地思路。
2.微課要求緊扣教學目標。一個微課只講解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并且緊緊圍繞著教學重點、難點、易錯點和考點。
3.微課要求有配套的教學設計和學習導案。微課的意義除了可以在課堂中輔助教學外,還可以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自主學習的輔助。
二、微課如何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
實踐表明,微課對數學課堂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和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對象分析。教學內容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王竹立教授所說的“好的微課,一切以效果為王,用戶體驗至上”中的“用戶”指的就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組織教學思路。比如問題解決思路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疑惑點,順著學生的問題思路來講解,一步步引導學生從問題的提出到解答。再比如,教師可以把學生上課的疑惑和難理解的知識點做個記錄,將學生的學習情況作為修改教學方法的依據。也可以讓往屆學生參與到微課的制作過程中,將學生認為的難點或者是學生在解題中的閃光點作為教學內容的參考。無論選擇何種內容,都必須符合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需求。
2.教學內容分析。數學微課的教學內容和其他課程還是有區別的。從內容形式方面分析,可以是數學概念的背景知識、可以是概念的講解與分析、可以是公式的推導、也可以是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等;從難易度方面分析,可以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的精煉;可以是疑點問題的提出和思考,也可以是易錯點的說明等;從具體表現形式方面分析,可以是新授知識點的展示,可以是已學知識點的總結,也可以是例題的分析和解答,也可以是易錯題的對比和分析等。
3.資源搜集設計。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不需要搜集教學資源,只需要根據教材中的內容設計教學內容即可。而微課是以視頻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需要優美的圖片、生動有趣的Flash動畫和格式清晰地視頻資料等,所以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搜集大量的資料,將本來枯燥無味的數學課變成有血有肉有活力的數學課堂,讓我們的數學公式也可以變得像長了腿的小人,自己一步步從開始的位置走到最終的答案。
4.時間設計。微課的設計要遵循“短小精悍”這四個字,因為短所以需要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因為精所以需要層次分明、言簡意賅、切中要害。
5.凝聚多方智慧。傳統的備課需要集體備課,微課的制作設計和應用更需要集體的力量。教師們可以在實施一段時間的微課教學后,邀請同行專家、同組教師來聽課、評課。大家一起坐下來,各抒己見,好的地方供大家借鑒,不足的地方,大家也一起探討,共同改進,努力將數學微課教學的教學效果落到實處,真正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6.教育技術的支持。微課制作包括視頻、音頻和flsh動畫制作,有的時候還需要攝影和錄像技術。雖然利用錄屏軟件可以將PPT演示和教師的講解同步錄制生成視頻,并且這種微課制作的技術要求和成本幾乎為零,但通過錄屏軟件錄出來的視頻會導致畫面不清晰,還會因為錄制手法太單一,聲音效果差等因素,而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一堂好的微課制作,也對教師的教育技術技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三、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將微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可以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瓶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一次不小的教學變革,它逼迫廣大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地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這樣的模式來改進教學方法,相信我們的教學質量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梁樂明等.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思考[J].中國教育網絡,2013(10):28.
[3]蘇小兵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95.
[4]胡鐵生等.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4):37.
作者簡介
高云靜(1983.12—),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西臨汾;職務/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陸軍軍事交通學院鎮江校區;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