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娣
摘 要: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生態發展的戰略目標。低碳交通是近年來交通行業的新理念,以節能減排降耗為目的,通過技術創新與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最終推進節能減排,發揮生態效應。文章就紹興低碳交通實踐效果,提出了對生態紹興建設的一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生態紹興;低碳交通;實踐;思考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02-0086-02
Abstract: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uilding a beautiful China." The report of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Low-carbon transport is a new concept in the transpor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ave energy, reduce emissions and reduce consumption, we have implemen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ultimately promote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us giving full play to ecological effects.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low-carbon transport in Shaox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haoxing.
Keywords: Ecological Shaoxing; low-carbon traffic; practice; thinking
1 在城市生態建設中低碳交通的作用與意義
1.1 發展低碳交通有利于優化空氣質量
通過新能源車輛的推廣使用、道路建設養護工程中的技術創新、出行信息的電子化程度提高、公共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物流與水運的運輸工作更新升級等,通過這些硬件與科技的應用,從根本上鞏固節能減排的基礎,減少尾氣排放,優化空氣質量。
1.2 發展低碳交通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
近年來,交通行業嚴控高耗能車輛的使用、逐步減少高能耗公路客運比例,完成客運市場的升級轉型。貨運物流行業甩掛運輸及低碳低耗運輸方式的應用,可將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達15%-20%,有利于促進運輸產業的結構性調整,也間接帶動各產業鏈的結構優化。
1.3 發展低碳交通有利于優化城市治堵
低碳交通的理念中通過不斷完善城市道路路網布局,統籌調整公交運力與公交線路設置、優化出租車運力,大力發展公共自行車等低碳運輸工具,為城市提供立體多樣化的交通組織形式,從而使居民少選擇私家車出行減少城市擁堵。同時通過在報紙、網絡、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為低碳交通的發展夯實良好的群眾基礎,及時轉化到交通參與者的實際行動中去。
2 我市低碳交通發展的現狀與成就
紹興市低碳交通的謀劃與發展起步早,進展快,近年來,紹興交通行業以“公交優先、結構調整、科技先行、節能環保”為主線,以節能減排降耗為目的,扎實推進行業資源節約型與節能減排建設工作,夯實了低碳交通的良好基礎。
(1)新能源客車投放率全省領先。紹興市目前擁有客運車輛2157輛、公交客車1720輛、出租汽車2638輛和貨運車輛46031輛,總計52546輛。五年內全市投入新型能源天然氣車1344輛:其中客車LNG車414輛(公交車383輛),出租汽車CNG:930輛),共建加氣站8個。新增天然氣18輛貨車牽引頭,掛車45輛。從中可以看出,在公交和出租板塊,新能源客車所占比例提高較快,對我市的低排放效果更為明顯。
(2)水運復興促進運輸方式轉型減排。紹興依托京杭、杭甬運河的優勢,為實現低碳經濟,紹興市加快淘汰落后船型,研究出有紹興特色的船尾線型,并采用低轉速大直徑螺旋槳,提高了螺旋槳敞水效率,使推力減額因數增加以及增大伴流分數,有效地減小了船舶航行阻力,提高了船身效率,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積極推進清潔能源LPG(液化石油氣)替代柴油,發揮其污染排放小、安全性能優、經濟效益高、動力性能好等優點,現有7艘LPG客游船舶正式投入運行,開創我市內河船舶運用綠色能源的先河。隨著物流業的發展,紹興大力發展港航物流,水運業以其低碳低耗的運輸優勢被重新發掘。2017年全市共有港口經營企業54家,泊位114個,其中危險貨物港口經營企業3家。全年完成港口吞吐量1938.4萬噸,三年來增長144.17%,其中出港84.9萬噸,進港1853.5萬噸,進港量增加217.2%。
(3)“四邊三化”打造綠色生態道路。在現代道路建設理念中,公路已發展具有換氣制氧功能的生態路,道路植綠與護綠是減少汽車排放污染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境內普通公路總里程達到9365.984公里,高速公路7條計414.496公里。2012年以來啟動了公路“三化”行動,共投入4.24億元,種植樹木87萬株,綠化草灌424萬平方米,公路沿線綠化覆蓋率有了較大提升。在邊坡處治工程中,采用邊坡種植綠化,以適應“四邊三化”的工作要求,特別是渚暨 斯線的生態建設卓有成效,因此被評為浙江交通十大最美生態樣板路之一。
(4)公交優化與電子物流雙管齊下的循環交通。讓公交先行,讓公交暢通,紹興市積極推進公交線網優化調整工作,落實“一個提速、四個縮短”,即提高公共交通運行速度,縮短乘客步行銜接時間、候車時間、乘車時間和找車時間。為建設以高鐵站為樞紐的便捷低碳公共交通體系,2013年來,開通了二條BRT快速公交線,新增優化城市公交線路40%,為構筑城市節能交通新格局暢通“血脈”。同步推進的還有大物流建設,鼓勵傳統貨運積極轉型,發展物流電子商務,提高物流經營的整體效率。目前,全市共有物流基地、園區及貨運站場35個,其中占地50畝以上規模的有9家,總占地面積2098畝,建設面積85.6萬平方米,總投資24億元。
(5)駕培與維修的節能推進。近年來,我市累計二級維護和檢測各類運輸車輛142446輛次,累計對9498輛新增或轉藉車輛進行了燃料消耗量限值核查,從源頭上杜絕了高耗能車輛的營運。同時推廣“水性漆”、“油改電”烤漆房、車身清潔“雨污管網”分離等先進設備設施,全市一二類維修企業紅外線烤漆房已達到98%。運用科技手段促進駕培行業節能減排,全市投放新駕培模擬器。激勵駕校淘汰更新老舊“油老虎”教練車,積極推廣電動移庫設施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的節油意識和水平。
(6)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實現交通管理的信息化。2015年紹興以柯橋區為試點進行智慧交通平臺建設,平臺匯聚了綜合交通大數據,對道路、車輛、公路鐵路客流量等進行實時監測,實現了大交通行動監測和運行數據分析展示,為政府提供決策輔助。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直接連通到有出行需求的居民,為居民提供實時路況、公交、客運、公共自行車等出行信息,提高居民公共出行的便捷度,積極引導居民的選擇低碳出行方式。平臺投運三年來,應用成效明顯,正在爭取紹興市三區全覆蓋,已成為浙江省“智慧交通”建設運行的樣板。
3 低碳循交通存在的瓶頸與困擾
發展低碳交通是治霾治水的重要切入點,也是提高經濟效能、促進產業轉型的重要舉措,但不可否認,當前交通生態建設過程中存在著不少短板與不足,總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即理念認識不足、系統規劃欠缺、資金保障匱缺、配套政策不足、部門協作不夠、共識有待提高。
(1)理念認知局限,系統規劃欠缺。低碳交通是全新的生態理念,比節能減排降耗更全面更系統,技術含量也更高,涵蓋了整個交通行業的管理、建設與運營。低碳交通整體的系統的感知還缺乏,特別是將該理念放到我市“兩重”戰略與生態紹興建設、大紹興發展綱要等大背景下的專題規劃還沒有介入,從零打碎敲到打包策劃,從條塊疏理到整體謀劃,從單兵作戰到合力出征,都需要站在生態紹興建設的高度來提煉與規劃。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物流與水運如何有機契合、新能源車推廣與加氣站配套布局的矛盾如何解決、公路建設與交通治堵之間的關系如何理順、生態公路與成本控制上的矛盾如何調和、產業轉型與市場需求之間的政策扶持如何擔當等問題。
(2)資金保障匱缺,配套政策不足。低碳交通投入大,見效慢,不同于其他項目的投入,回報都能在預期內得以直接體現,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投入期、培育期與磨合期。目前,由于燃油稅費改革、公路取消收費、地方交通融資平臺的撤并等變化,交通運輸部門的資金壓力大,交通節能減排工作缺少專項資金,在低碳交通這樣的大規劃大投入方面無力承擔。
(3)部門協作不夠,共識有待提高。低碳交通是城市生態建設的一個重頭戲,主要職能集中在交通部門,但其中也牽涉到方方面面,需要多個部門合力,需要通過全體交通參與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促進低碳交通的深入開展。因此,低碳交通要打破部門之間的制肘與壁壘,打破瓶頸與束縛,形成整體合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共識,從全市一盤棋的高度來規劃和推進這項工作。
4 對策與建議
建設低碳交通需要有跨越行業的統籌規劃,需要與生態紹興建設一盤棋思考意識,更要作為與當前治霾治水相結合的重要載體與抓手來看待。對此,有以下五個方面對策建議。
(1)低碳交通需要政府牽頭部門協作合力推進。低碳交通是城市生態建設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參與面廣,要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建議提高到政府決策的層面來開展工作,由政府牽頭制訂規劃,統籌協調,明確部門目標與責任,促進部門配合,形成多方合力的工作機制。
(2)要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政策扶持。低碳交通建設離不開科技支持與資金保障,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低碳交通發展中的杠桿作用,加強低碳節能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運用,加快物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提高交通運行指揮調度平臺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行業的信息化管理能力。特別是在物流智能化建設、甩掛運輸推廣應用、新能源車輛推廣、港口建設、公路建設、交通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需要一定的資金保障,建議政府能拔出專項資金,以保障低碳交通的深化推進。
(3)完善大城市框架下的路網布局。紹興市拆縣設區后,大城市架構基本形成,現有的路網布局略顯滯后。建議:一是要打通主城區外圍的交通要道,建設連接三區的便捷快速路;二是要完善高速公路的走向設置,對新建高速公路入城口應避開解放路、中興路這樣的主干道,以緩解城市擁堵;三是要打通主城區的斷頭路,規劃環城高架快速通道,化解車輛集聚井字型主干道的矛盾,讓車流進出順暢。
(4)成立市級節能機構提高社會參與力。使用新能源車輛是減少尾氣排放的有效措施,但現有不少不順暢之處,如新能源的儲備與輸送瓶頸未打通,加氣站稀缺,新能源車維修保養等技術保障滯后,扶持政策與優惠措施與推廣勢頭不相適應。要解決這系列矛盾,可成立市級的節能減排機構統領全局,整體規劃新能源車輛的推廣和配套設施的完善工作,協調解決新能源車的后顧之憂,為社會車輛廣泛使用新能源車打好基礎。
(5)發揮運河優勢建設水上黃金通道。從國家發展海洋經濟的長遠規劃來看,從寧波、舟山等地港口建設獲益非淺的實際來看,水運的產業前景大有拓展空間。對此,建議及時把脈我市的水運前景與航道規劃,對提高水運比重的節能效益進行科學評估,結合大物流發展規劃,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水上物流,加大對水運業的政策扶持,實施新能源船舶應用的補助機制,完善內河貨運碼頭的布局與建設,致力于打造一個以運河為主體的水上黃金通道。
參考文獻:
[1]紹興市“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Z].
[2]2015年紹興交通年鑒[Z].
[3]2016年紹興交通年鑒[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