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精神是新近被納入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要素之一,將科學精神的培養落實到思想政治課的各個教學環節,是對今后一段時期內思想政治學科教學實踐的基本要求。對于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不僅有利于中學生養成求真、批判、創新的精神,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師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來更好地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基于此,本文重點研究科學精神的含義以及培養中學生科學精神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科學精神;現實意義;思想政治
一、 解讀科學精神
我國對于科學精神的關注可以追溯到新文化運動前后,新文化運動打出的旗號是民主與科學,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是為了反對當時封建復古潮流和迷信盲從傾向。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送來了科學的指導思想,我國將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用科學思想對待各種時代挑戰。更加重要的是教育部將原來征求意見稿中的理性精神改為科學精神,充分證明了科學精神的力量不容忽視。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內容要素之一的科學精神就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取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追求真理,科學精神的宗旨。竺可楨概括為只問是非,不計利害。追求真理是科學精神的終極目標,表現在以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對待客觀實在,摒棄偽科學,修正謬誤,遠離愚昧,自覺地做到誠實守信、公正理性。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都離不開真理這個終極目標,許多科學家也將追求真理作為畢生的事業。
批判質疑,科學精神的前提。質疑與批判,是建立在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的基礎上。例如,在現代化進程中,對于在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這個問題上,總體來說有兩個傾向,一個是堅決反對外來文化,一個是主張全面剔除傳統文化。這兩種傾向最后都沒有采用,而是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對待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對待外來文化,取其精華,并按照自身實際來改造和發揚,這樣才能走出既體現世界文明水準又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科學精神的核心是勇于創新的精神。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探索未知、尋求真理的過程。沒有創新,科學發展就沒有活力、民族進步就沒有動力、國家興旺就沒有保障。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只有勇于創新,才能跟隨時代發展。
作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一的科學精神是一種對學生發展終生有益的思維方式,是與“非科學精神”相對而言的概念,學生只有具備這種思維方式,才能科學理性地對待問題,理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二、 培養中學生科學精神的現實意義
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就是使科學成為他們自覺的意志,在碰到任何事情時都可以本能地用科學方式解決;感悟人生智慧,過有意義的生活;以銳意進取的態度和負責任的行動促進社會進步。其具體意義筆者以為如下:
(一) 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信念和道德定力
人生如屋,信念如柱,柱折屋塌,柱堅屋固。信念作為意識層面的核心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前途命運,亦關系到國家民族的興衰成敗。思想政治課主要圍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引導學生把它們內化為指導自己的價值信念,以便于以后更好地擔當社會責任。特別是現代社會文化多元,學生具有強大道德定力支撐,才不至于在以后的發展中迷失方向。學生在科學精神指導下才能明辨是非,避免利己主義、個人主義等思潮侵蝕,自覺選擇符合社會要求、人民利益的價值追求,毫不動搖地堅定信仰,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 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思維能力
學生的思維發展會經歷由混沌到嚴謹,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其間離不開學生的自我認知,而自我認知離不開科學精神的指導。現代社會,教育能給予學生重要的東西已經不是知識,因為搜索引擎無所不知。教育應該著力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這是搜索引擎給不了的,這也是學生最迫切需要的。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有利于學生不盲從、不迷信,并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橫向比較、由淺入深,縱向觀察、由表及里的全方位思考;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建構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 有利于學生智慧地解決現實問題
科學精神給予學生發展以能力層面和意識層面的支撐,在能力和信念都有所保證之后,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也會隨之增強。有著成熟人格和科學思維的學生遇到現實問題會理性思考,會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問題。不經意間,學生在遇到問題,他的頭腦中會浮現一條解決問題的邏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辨別信息,如何尋找有效途徑既可以解決問題又能將成本降到最小。學生就會感覺到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看待問題的角度變寬,認知疆域會隨之擴展。
(四) 有利于學生合理規劃生活
信息時代的來臨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好事情。但是究竟怎樣的道路適合自己,自己應該在什么崗位上,這是需要慎重思考的。高中是學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轉折點,學生需要在這個階段學著理性地為自己規劃未來的發展路徑。需要理性的剖析自己,客觀地看待社會,這不僅對自身發展有益,更重要的是,只有每個人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社會才會更高效、更有序的前進。
總之,科學精神倡導求真、批判、創新的品質有利于培養中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科學思維方式,智慧地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合理規劃生活的本領。科學精神的作用滲透到學生成長的各方面,從精神層面上來說,有利于學生形成科學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全面、理智,對價值信念的形成起指導作用,看待人生積極樂觀。從能力層面來說,有利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遇到的問題,理性對待利弊得失。
參考文獻:
[1]崔允漷.追問“核心素養”[J].全球教育展望,2016(5):3-10.
[2]劉慶昌.科學精神:現代人的基本品格[J].課程教學研究,2017(4):4-7.
[3]《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項目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R].2016:1-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37.
作者簡介:蒼偉然,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