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礎課程改革綱要》強調:“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積極開發與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可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經成為我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對于高中地理實踐課堂來說,教師也應積極地開發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新型的課堂資源,如:多媒體網絡資源、校外調查資源、學生實驗資源等等。這樣更有利于使學生在豐富的地理課程資源中,深度理解地理教學內容,開展地理課程實踐。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資源;資源開發與利用
所謂地理課程資源是指形成地理課程的要素來源以及實施地理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地理課程資源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校內地理課程資源,一種是校外地理課程資源。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進行地理實踐課程資源的開發,這樣會使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和針對性,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幫助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本文,我將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淺談地理實踐課堂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一、 網絡資源開發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網絡教學進步的成熟,高中地理對于網絡教學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通過對地理網絡資源的開發,不僅可以創新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還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對于促進地理實踐教學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對于地理網絡資源的開發遍布各個方面,其中有抽象的內容,如:大氣運動、洋流運動等。還有具體的數據資源內容,如:降水量、氣候變化、人口變化、交通建設、工業區、農業區等等。將這些網絡資源放進學校網站,也有利于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自主學習。因此,這些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對于學生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荒漠化的防治》這節課時,由于學生所處的地理環境與荒漠地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通過網絡搜索一些關于荒漠化的視頻材料以及圖片、數據等形成實踐課堂教學資源,這樣在課上講解時也便于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如:在講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西北地區人與生態環境的紀錄片節選,又為學生展示了多張關于西北地區氣候、降水、天氣情況的示意圖。其次,啟發學生從人文和地理方面來總結荒漠化產生的原因。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還點燃了學生對于我國自然生態的學習熱情,對于開發課程網絡資源以及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都有非常積極地影響。
二、 實地考察探究
實地考察探究對于地理學科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課外活動,通過去校外考察探究地理現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對地理獨特的情感,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實踐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階段,地理實地考察內容主要分為地質地貌類、水文類、土壤類、區位考察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以及學校的地理位置來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例如:在教學《農業的區位選擇》這節課時,為了能夠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作為地理教師,我們選擇了離我校最近的一個蔬菜種植基地作為課程資源,帶領學生進行了實地考察,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對一路走來的基礎設施及交通環境做了記錄,有些小組還對種植基地的人員進行了訪問,并作了記錄。訪問內容主要集中在蔬菜的供應地、澆菜水源、勞動者的報酬及住址、運輸工具和運輸路線等方面。并且學生在探究結束后,當場總結了影響農業(蔬菜種植業)的區位因素,第二天就交上了活動探究報告。可見,通過開發校外實地考察資源并實施到地理實踐課堂當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地理實踐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有重要的意義。
三、 自主合作調查
在高中階段,地理調查類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熱點問題調查和鄉情民俗調查兩大類。在地理實踐課堂當中涉及社會調查的內容為人口、風景名勝、居民點、商業帶等等。教師在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時,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走訪距離學校比較近的居民點和商業街,還可以以當地的風景名勝旅游地
等為課程資源,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教材內容。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的調查活動先行探路,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學校的地理實踐課堂資源,對于地理實踐課堂資源庫的建立也有重要的幫助。
例如:對于高中地理《城市與城市化》這一章節,為了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從城市到郊區你選擇住在哪里?”這個探究活動,我們教師選擇了城市以及郊區的兩個代表性的商場地(商場和植物園)作為課程資源,帶領學生去發放了關于“城市和郊區你更愿意住在哪里”的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都是學生自己根據教材內容和實地特征做出來的,其調查的主要方向和內容為:調查者的年齡、調查者的收入情況、調查者對于郊區和城市的選擇、調查者認為城市或郊區的優勢或缺陷、調查者對于居住地的要求、調查者的居住觀念、調查者的工作地等等。在這次調查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的學生負責發放調查問卷并收回,有的學生負責采訪,有的學生負責錄像,分工非常明確,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并且在調查活動結束后,學生呈上的調查報告也非常有說服力。可見,通過開發校外地理實踐課堂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自主調查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組織實施能力、團結協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地理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改變學生對傳統地理課堂教學的認知有重要的作用。
總之,地理這門課程具有地域性和空間性的特點,并且這些特點都充分地體現在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當中,作為一名地理教師,為了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將教材內容與實踐相融合,培養學生對地理地域性和空間性的認知,我們必須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學校的地理位置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并合理的應用在實踐課堂的教學當中,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對于開發地理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常明月.高中地理網絡教學資源運用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
[2]劉彬.高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3]王人杰.新課改下高中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偉紅,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