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
摘 要:“互聯網+”給采集檔案信息擴大采集范圍留下了實施的可能性。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局勢之下,研究實物檔案有平臺化、數字化、小眾化等特點。在“互聯網+”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對實體檔案在管理的時候出現的問題及檔案所記載歷史活動的傳播上實體檔案出現的問題用反思現代性、多元化思維、否定性思維等后現代主義的思考方式進行審視。
關鍵詞:互聯網+;實體檔案研究;反思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和大碰撞的時代,因為得到信息的渠道非常多,也就引發了各種觀點之間的“戰爭”。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實物檔案更加具有生動形象和真實的特點,這個特點變成推進檔案的傳播和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人們主動建造實體檔案有促進作用。對檔案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還需要繼續的努力,尤其是對“互聯網+”和實物檔案的討論。在當前這種開放的社會下,對實物檔案擁有的特點怎么發展等研究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1]。
1 實物檔案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特點
1.1 平臺化
一些學者認為,實物檔案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數據的歸檔及分析。在當前這種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之下,實物檔案的網狀模式結構的多信息節點給信息的碰撞創造了機會。管理實物檔案的系統應當是有智能識別檔案標簽、感知檔案所處環境、實時跟蹤的復合系統。平臺化可以讓老百姓和國家共享檔案所承受的文化傳播與傳遞作用。而且實物檔案的網絡化不僅可以供國內傳播,還能供全世界的喜歡中國文化的人與他自己喜歡的東西面對面。不僅能跨越國界,也能跨越時間的界限,向一些歷史學家供給一個產生歷史研究靈感的檔案。
1.2 數字化
單純的用文字的方式在紙張書本上刻畫的檔案形式太單調,缺少深刻的思想和觀賞的價值,實物檔案正好擁有這些文字檔案所不具備的優點。實物檔案形象生動、立體豐滿、直觀的體現了他所具的價值,以引起人們對檔案解讀的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對實體檔案施以保護或傳播,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它的數字化和一般的檔案有很大的區別。實物檔案的數字化對檔案的存儲要求更加嚴格,因為它是三維的立體的,所以檔案管理工作的展開不能完全照搬其他類型的工作方式。我們應該要考慮到檔案的立體性,因而需要運用一系列的三維技術,給實物檔案的完善帶來了難題[2]。
1.3 小眾化
不難發現,在檔案文化的傳遞方面,實物檔案具有的小眾化的特點,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受到了密切關注,也因此涌現出一群針對實物檔案的小眾化這一特點精心研究的學者。他們通過自己數據的收集及收集數據的鑒別對實物檔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獨特的見解和看法[3]。他們通過對實物檔案種類簡單、數量稀少、開發原始等問題的研究,提出了他們的意見,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對工作的扶持力度、鼓勵工作人員主動地對檔案進行收集、分類、編輯等工作。
2 在“互聯網+”背景下實物檔案研究出現的問題
2.1 實物檔案收集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個是收集實物檔案首先要知道實物檔案的概念是什么。我們應該明確實物檔案的范疇,制訂實物檔案的級別、年代、劃分類別的判斷依據。在這個要求下,我們首先應該明確文物、文化遺產、實體檔案、檔案等概念的區別。在實物檔案概念的確定的同時參考文化遺產、文獻遺跡保護等保護建檔的流程。同時,在保護少數民族實物檔案的時候應該突出少數民族實物檔案的豐富性,突出少數民族在實物檔案研究方面的重要性,保護文化遺產的必要性,傳承價值及特有性價值。二是實物檔案在保管方面也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由于實物檔案的材質不確定,大小規格比較多樣,保養的方法也比較復雜,所以就會出現存放上隔了很遠,甚至可能不在同一個庫房,導致保養起來相當的麻煩。最后就是實物檔案在檢索上存在麻煩,由于實物檔案的各種特性,他的保存可能分布在好幾個庫房,檢索起來很繁雜。因此,實體檔案的發展比較緩慢,利用率也比較低下。
2.2 實物檔案在檔案文化角度的傳播問題
有人認為,美術的實物檔案就是一種最原始的,沒有經過加工的欣賞性和實用功能合為一體的信息。木材質、布材質以及陶、瓷材質的實物檔案因為他們的材質容易破損使收集的大大增加[4]。攝像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不夠致使信息的傳播困難,拍出的照片和實物不一致使得后面的整理工作出錯,沒有辦法利用,不光會導致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也會使后面的工作沒有辦法正常進行。我們在歸檔的過程中,也應該了解到實物檔案與文化遺產之間的聯系,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在歸檔上有一定的共同點,就是在一定的地域、企業或者部門、個人都可以保存實物。其通過文物、遺跡等的概念表達了實物檔案的意義。我國在文化遺產方面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又能按地區分成鄉村、城市文化遺產。
2.3 實體檔案在少數民族研究上出現的問題
學術界有人提議,對少數民族的檔案進行管理,新穎別致,用比較有民族特色的云南舉例,用這個來論證,他的針對性比較強,而且例子比較多,在這個基礎上,在少數民族的檔案研究方面多多拓展。在實物檔案的法律法規上,忽略了一部分跟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村落、民族文化等有關系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與少數民族的實物檔案有點關系。從其他民族的方面看,對實物檔案保護方面的法律不可或缺。在云南的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資源給實物檔案的研究給出了重要的參考價值,但是少數民族的實物檔案建設是一個巨大且繁雜的過程,少數民族分散比較廣,所以以后必定要進行整合。然后就是,對少數民族實物檔案的概念也沒有一個具體的界定,不清楚哪些應該算在里面,那些不應該列到里面[5]。
3 反思
我們不能否認,我們自己在那么一個從信息往知識社會過渡的社會?,F代化的理解讀懂檔案里面的文化、檔案里面的價值和含義,要使用后現代的看法來了解實物檔案的意義和“互聯網+”背景下面的保護少數民族的文化的意義。實物檔案不可以離開他是一個檔案的根本品質,應該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提高研究的權力。后現代主義用反思現代性、多元化思維、否定性思維等特有的方式,重新認真閱讀少數民族檔案材料,很容易發現,少數民族的價值觀符合主流的價值觀,是主流的一個分支。實物檔案和語言檔案一起用才能突出體現少數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優點。在這個時代,我們應該高度關注實物檔案,實物檔案看起來已經涼了,實際上它應該重新出現在大眾眼里,重新開始。首先,我們應該對實物檔案這個概念重新定義,不管是用傳統思維的方法,還是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跨越界限和融合的新型價值觀都在變更原來的檔案領域不承認實物檔案概念的情況.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里面,人們獲得各種信息主要就靠不同的通訊工具及軟件,為實體檔案包含內容的擴大提供了可能,實體檔案里面包含的東西不光光是文字。在檔案的歸檔里,實物檔案扮演了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
參考文獻
[1]華林,張偉,劉為,韓南南.云南省國家綜合檔案館少數民族實物檔案資源建設案例與啟示[J].檔案管理,2016(04):65-67.
[2]于金霞.高職院校實物檔案的整理和利用研究——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6(09):43+18.
[3]汪倩秋,王澤華,劉順,胡以高.論高校聲像、實物檔案的開發與利用——以河海大學校史館為例[J].檔案與建設,2016(03):34-36.
[4]吳剛,程磊,郭偉.淺析地市級農科院所實物檔案陳列室建設——以南充市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4,33(05):53-55+80.
[5]彭勁,王峰.館藏實物珍品見證辦學發展歷程——安徽師范大學檔案館館藏實物檔案珍品介紹[J].長沙大學學報,2014,28(04):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