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人們開始注重對綜合素養的培養,注重幼兒教育中的合作能力的培養,引申出“培養合作能力”這一概念。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即幼兒階段,幼兒園教育中混齡活動的合作能力教學成為輿論熱點。幼兒群體正處在綜合素養迅速發展的階段,更需要教育者密切關注新時代背景下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幼兒園;混齡活動;合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0-0026-02
引 言
幼兒教育是人成長過程中最基礎的教育。由于幼兒認知能力的限制,教師大多采用繪聲繪色的引導式教學。我國極為重視幼兒教育,我國的幼兒教育具有綜合性,涉及各方面的綜合素養,最大限度地對幼兒大腦進行開發。同時,幼兒在幼兒園中得到一定程度的綜合素養培養,可以為幼兒在未來發展中的綜合能力提升打下基礎。
一、幼兒教學特點
幼兒園中,教師的教學對象是三到六歲的幼兒群體。幼兒時期是人生的新階段,幼兒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他們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一階段是幼兒能夠得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迪階段。幼兒時常對周圍的事情有著強烈的新鮮感,他們會對某件事情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并且專心致志地完成,但是他們眼中的新鮮事物具有淺顯的特征,如色彩鮮艷的畫面、人物與情境十分飽和的內容、精致的線條及輪廓、新奇的構思、形狀小巧可愛的一些玩具等,都能夠勾起幼兒強烈的認知興趣,并且使他們想要深入研究。幼兒往往對這些事物的新鮮感不會持續太久,一部動畫片一眼看過去就不會再看第二遍,也不一定會記住里面的情節與人物;一個玩具往往剛拿到手的時候愛不釋手,甚至睡覺都要抱著,一旦過了那個短暫的周期,就喪失了興趣,轉而尋找另外一些新鮮的、未知的東西。在日后生活以及未來工作的展望中,教育者深知合作能力十分重要,因此,在幼兒教學中加強對其合作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要想更好地發展幼兒的身心健康、提升綜合素質,更需要教師有一定的分析滲透能力,將合作能力與課程教學結合在一起,在潛移默化下,讓幼兒受益匪淺,這具有深遠持久的意義[1]。
二、開展音樂活動
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有利于幼兒在學會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轉為關心他人,養成協商合作和利他的親社會行為。開展音樂活動,有助于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幼兒音樂活動一般包括唱歌、律動、打擊樂器、舞蹈和音樂欣賞。那么,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結合欣賞藝術進行教學,一定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幼兒主要分為大班、中班、小班三種等級。挑選歌曲時,教師可以認真地討論教學目標,分析歌曲結構,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園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利用圖譜實現教學目標。學習歌曲時,可以先熟悉其中的結構,然后根據結構變化特點進行改進,品味歌曲之后繼續分點概括,最后再調整仿照,按照圖譜讓幼兒循序漸進地學習音樂,學會唱歌,形成自己特有的音樂鑒賞能力,最終達到欣賞能力與歌唱方法的提升。然而,圖譜并不只是幼兒教師簡單地畫畫而已,它是色彩上的沖擊與思想上的線索。教師應當將圖譜上最直觀、最真實的內容反映給幼兒,讓幼兒了解具體形象且生動的事物。教師深刻地體會到,當他們對這些事物感興趣且能夠從中獲得原先沒有的知識內容時,幼兒自然能夠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從兩者綜合來看,幼兒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圖片與文字結合的意義,在幼兒了解歌詞、歌譜時,可以添加一些可愛的卡通圖像,這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
關于幼兒的混齡活動,如進行入門歌曲《小星星》的教學時,可以讓幼兒進行表演,在繪聲繪色的活動中歡快地學習歌曲,體驗到各自獨特而又可愛的魅力。再如,學習經典歌曲《兩只老虎》時,教師可以畫出老虎的圖譜,讓幼兒分組合作完成識別老虎特征的任務:“一只沒有眼睛”“一只沒有耳朵”……幼兒在驚喜中不知不覺地體會到歌曲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沉浸在欣賞教學與歌唱教學中,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三、樹立教師的榜樣作用
幼兒園作為培養三到六歲幼兒文學觀的主要陣地,幼兒需要得到更好的關注和指導。提升幼兒的合作能力,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并不低。幼兒教師和幼兒群體之間是少數比多數的關系。教師更應做好引導作用,在工作中對待同事認真、對待領導真誠、對待幼兒細心,這些都需要幼兒教師為此付出努力。
當然,這就像我國開展的“年度中國十大感動人物”一樣,在群體中選拔出色的人才,以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在整個幼兒教師團體中,校方可以通過幼兒評價、教師互評、家長評價等方式選拔出最優秀、最具模范作用的教師和先進團體,使整個幼兒教師群體迎接良好的社會風尚。幼兒此時正處于愛模仿的階段,教師若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幼兒合作學習的態度一定會十分積極,從而促成合作觀的養成。
教師要想解決后顧之憂必須腳踏實地,充分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特點,不但要密切關注團隊合作中表現出色、能力優秀的幼兒,讓幼兒持續健康發展,還要關愛在團隊中相對而言比較沉默的幼兒,讓他們能夠在團隊中展現自己的價值,同時鼓勵一直勇于創新探索的幼兒,使他們明白團隊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能力是可以慢慢提高的,幼兒的合作表現可以一步一步沉淀。無論是提升合作能力,還是更大范圍的綜合能力素質,根本來說,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四、把合作能力帶入幼兒文學
學習具有廣泛性。幼兒文學觀的美育對幼兒的綜合素養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是運用社會之美、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的健康審美教育。它不但能夠提高幼兒的素質,還能全面促進幼兒發展。在幼兒園中,教師要通過聽故事、聽童話朗讀、觀看有關幼兒題材的影視作品等,對幼兒進行幼兒文學觀的培養。在幼兒的這個階段,校園的養成教育活動也豐富著幼兒的空閑時間。一些幼兒文學作品內容豐富、語言優美,不但能夠有效地將知識傳達給幼兒,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團隊協作意識。
例如,童話《白雪公主》能夠激發幼兒在美德方面的善良與溫暖的品質。幼兒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多人分飾角色,組成一個故事演繹團隊,從中體現幼兒的合作能力。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以及其他正派角色之間,更是有著不可分割的友誼關系,更提升了幼兒的團隊表現力,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將這些喜聞樂見的、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運用于課堂教學,通過團隊協作演繹的特殊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結 語
不難看出,以上幾點是相輔相成的,在提升幼兒團隊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過程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增強教師的引導能力,著重培養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為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方可達到新時代背景下提升幼兒混齡活動中合作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郭華健.淺談幼兒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培養[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4):97-98.
作者簡介:趙燕(1982.9—),女,江蘇溧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