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有時代發展的必然性。深度學習的達成需要通過教師的教學策略來推進,分別從教師引導能力提升修煉、教學設計進行全面擬定、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智慧生成、多元組織教學評價這四個方面策略,共同推進深度學習的達成。深度學習是達成核心素養培育的必然路徑,設計真實性、合作性、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持續評價、及時反饋的評價方式,通過培養路徑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深度學習;教學策略;培養路徑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簡單重復”“生搬硬套”“機械訓練”等淺層次學習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時代的發展召喚深度學習,膚淺化學習的困境抑制學生的自主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難以達成。深度學習理論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教師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學生學習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促進學生走向深度學習是當前課堂教學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 時代發展需要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有時代發展的必然性。深度學習是理解性的學習,學習者通過批判性地學習新知識,將自己學習中的感悟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實現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效遷移與融合,進行了知識有意義的建構過程,從而提升了學習者的綜合學習能力,最終滿足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度學習的價值從中得以體現,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能力與素養。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現實問題解決的緊迫性,都需要創新型人才的深度學習能力來實現。面向未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與養成,亟待于深度學習活動的推進。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不得不選擇深度學習為學生的未來鋪路。
二、 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課程改革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課堂教學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深度學習不能只憑借學生的學習活動來達到,還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活動來進行支撐與推動。深度教學理論在實際課堂之中對教師教學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學生學習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課程教學改革的現狀迫切要求我們探索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推進深度學習的達成。
(一) 教師引導能力提升修煉
課堂教學是動態系統建構與引導相統一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文本,還要拓展內容,有效地整合各種資源。研讀文本,教師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挖掘實踐點,營造拓展空間,增強課堂活力,實現語文素養的深度發展。教師適度的引導才能顯現學生的主體性,深入學習課堂,還要有良好的引導藝術。比如,可以從課文主題入手,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探究活動;可以通過學習活動與思維活動相結合,引導學生實現對新知的主動建構;可以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理解與掌握;可以聚焦思維或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向較高思維層次邁進。
(二) 教學設計進行全面擬定
基于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構建互動開放的課堂,讓語文教學呈現新的生機。
在教學活動中,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進行全面系統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設計,深入開展語文學習活動,使教學過程精彩紛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以《蘇州園林》教學為例,課堂導入巧妙設計,欣賞一幅幅美麗的風景圖,配以優美的語言,學生沉浸于美景之中。適時引入課題,觀看蘇州園林景點視頻,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美的享受。抓住“圖畫美”這個總特征為主線,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講究”,再從每一個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圖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個細處來具體說明這總特點的。通過設計“我來當導游”活動環節,為游客介紹蘇州園林的美,既簡化了教學步驟,又優化了教學內容。學生將客觀感受應用到學習中,促進學生創造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智慧生成
新課程,新理念,語文教學迎接新挑戰。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精心設計問題,學生感知感悟反思碰撞,在課堂實踐中生成智慧。教師設計問題精當,學生就能深入思考學習,促進學生思維持續發展。以《我的叔叔于勒》教學為例,通過圍繞于勒是小說的線索人物,讓學生進行梳理式閱讀,概括本文情節。針對學生概括的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的情節內容,我設計這樣問題:“趕于勒”為什么以插敘方式安排?人物相遇為什么要安排船上呢?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交流討論明確,以插敘方式安排,能夠使情節一波三折,高潮迭起;而安排船上相遇,則是給人物亮相提供了特有的展臺,更能體現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達到諷刺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理性探究,體會文章構思精美,培養學生創造性閱讀的能力。
(四) 多元組織教學評價
評價的內容與形式和學生的深度學習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教學評價是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在教學活動中評價是真實性的評價,也是持續性的評價,具有導向、激勵、反饋等功能。評價標準應是多樣的,促進學生的發展。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班級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可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來評價;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是即時評價、延時評價、定性評價、定量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還可以是口頭評價、書面評價、體態語輔助評價等。評價統一標準對學生來說是不現實的,學生個體差異是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學生評價要求也不一樣,本著以生為本的理念,優等生則需要贊譽鞭策,中等生則需要肯定激勵,學困生則需要寬容鼓舞。關注學生的發展,實施分層次評價,體現了“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新課標所倡導的評價理念。
三、 學生深度學習的培養路徑
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的路徑達成,深度學習的價值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能力與素養。核心素養的培育與養成,有待于深度學習活動的推進。深度學習培養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 設計真實性、合作性、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在深度學習活動中,學習任務的設計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最主要的就是吸引學生認知投入和情感參與,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為了重構學習過程,學習任務可以從真實性、合作性、選擇性、挑戰性方面進行設計。真實性方面,是指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體驗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建構過程;合作性方面,是指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進行互助性學習,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和諧發展;選擇性方面,是指學習不具有強制性,提倡學生“讓我用自己的方式來愛你”,根據自己的認知方式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挑戰性方面,是指學生學會學習、樂于探究、開拓思路、勇于實踐,從而推動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二) 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式的基本維度是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也是課改的六字箴言。自主是學習的基本方式,沒有自主就沒有學習的真正發生,合作與探究是自主學習的高級階段。學生素養的提高,關鍵還是課堂教學。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才能得以真正實現。教師通過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實踐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能夠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合作討論、敢于發表看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的發展,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 選擇持續評價、及時反饋的評價方式
深度學習的結果評價,不以獲取知識多少為標準,而以學生思維實踐能力提升為標準。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持續評價、及時反饋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評價,促進學生深入學習。持續關注的評價方式,更加注重過程的評價,強化課堂學習深度與效度。深度學習過程是漸進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教師應及時給予評價,增進師生情感交流。以《安塞腰鼓》教學為例,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畫面導入后,讓學生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鼓勵學生找到更多更好的詞、句子來修飾、評價安塞腰鼓,并及時給予肯定。學生對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評價,又以“安塞腰鼓美”進行尋美點比賽,并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各小組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爭當小組發言代表。有學生提出將文章改成詩來朗讀的想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評價,大家都贊同這種改法。教師也肯定了這個想法很有創意,讓學生按這種形式創作出更好的詩句,找出更多的美點。教師呵護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角。
綜上所述,這幾點關于深度學習教學策略及培養路徑,有助于我們推動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度。關于深度學習,我們還有很多未知領域有待探索,積極投身教學實踐,追求深度學習的夢想,用智慧去探尋……
參考文獻:
[1]安富海.促進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
[2]劉麗麗.我們如何進行深度學習?[J].福建教育,2017(3).
[3]曾家延,董澤華.學生深度學習的內涵與培養路徑研究[J].基礎教育,2017,14(4):59-67.
作者簡介:
張振麗,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將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