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匠精神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精神,是支撐其在教育第一線奮力拼搏、忘我奉獻的動力源泉,因此在中職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據此,本文以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為例,探討工匠精神在中職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職教育;實施策略
總的來說,工匠精神的主要內涵是以“更高效、更人性化、更科學”為基本的發展目標,以孜孜不倦的教學精神精益求精,從而將自己的教學工作做到極致而無可挑剔。目前,在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擬分析這些問題,并具體分析工匠精神的實施策略。
一、 欠缺工匠精神的前提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問題
(一) 教學理念落后
傳統的教學理念可以概括為“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附屬”。這種教學理念雖然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大量的知識,但是卻不利于其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的養成,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失去興趣,教學過程的教學目標就難以達成。
(二) 教學方法不科學
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因為此類教學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收獲教學奇效,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可謂長久不衰,但是這卻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遇問題也不愿思考、不會思考,對教學過程產生不利影響。
(三) 教學內容多為理論知識,缺少實踐
應試教育背景下,教師根據考試內容的要求,注重理論知識教學而忽略實踐知識教學,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所學的知識都用在了考試上卻應用不到生活中。
二、 工匠精神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路徑
(一) 構建多元化的授課體系
首先,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兩條腿走路”,堅持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統一,即本著客觀公平的原則,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一分為二,體現其獨立性,同時也要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雙向通道,體現兩者的關聯性。其次,學前教育包括教學技能培養和師德教育兩部分,兩者必須步調一致,即教學技能與師德教育課程平分秋色,同時保證兩者之間的獨立性和關聯性不受影響。
(二)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期望制定教學目標,即教師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大多數學生來此專業是為了學習什么?”“大多數學生日后要從事學前教育行業,他們需要什么?”“我們應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即教師作為學生的授業恩師,有責任成為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提供者”,從而讓學生學習到他們需要的實用知識。
(三) 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
首先,每一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日后大都會從事學前教育行業,因此,課程教學內容也必須遵循這樣的一個大前提——與實際學前教育工作掛鉤。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明確重點,即刻意地培養學生專業的教育知識,從實際情況出發,以教育知識為導向培養學生的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教學技能,從而培養其真正的“教學能力”;其次,教學內容要靈活多樣,即能夠根據學生學習需求的不同靈活地變更其教學重點和難點,這一點對適應中職學前課程的特點非常重要,同時還要保障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即所講的內容必須要符合現代社會對學前教師的要求。
(四)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由于現代化的教學方法非常多,所以本文只列舉兩個基本的教學方法。第一,興趣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兼顧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教學方法常常與其他教學方法混用以發揮最大的教學作用。例如將要提到的第二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以實踐為知識教學主體,旨在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對培養其基礎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作為中職教師,是培養未來職業工作者的教師,所以對學前教育專業來說,教師自身首先應具備豐富的學前教育工作經驗,然后才是過硬的教育能力,這是提升教師專業能力的先決條件和必要基礎。同時,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教育教學理念,即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從而讓學生接受更加系統、科學、人性化的教育。
(六) 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首先,以提升專業能力為目標,努力滿足崗位的實際需求。學前教育人才的專業能力包括工作技能和職業素養兩部分,這也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課程設置上,要以師德教育和職業禮儀、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教育為主要課程。
其次,課程設置必須符合學前教育行業對人才發展的要求。當今社會,學前教育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都是空前的,特別是對學前教育來說,注重提升學前教學質量是其提升自身發展競爭力的主要手段。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專注于人才的全面化、精英化培養,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也必須符合學前教育行業對人才發展的要求,突出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育人價值。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多元化的授課體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及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是進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六步關鍵”,在深入貫徹工匠精神的基礎上很好地解決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問題。當然,上述分析只是筆者的淺見,更多更好的教學改革方法還需要不斷探索和發現。
參考文獻:
[1]龐玉偉.中職學前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2016(12):00201-00201.
[2]閆偉華.談工匠精神培養與中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中國培訓,2017(2):211-211.
[3]盧敏月.新時期中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發揮與培育[J].職業,2017(4):42-43.
[4]郭建峰.淺談工匠精神在中職機械專業技能訓練中的滲透教育[J].學苑教育,2016(20):70-70.
[5]王曉璐.淺論“工匠精神”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培育方式[J].農家科技旬刊,2017(3):59-59.
作者簡介:
劉麗,副教授,遼寧省大連市,大連職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