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為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新課程改革為學生帶去了活力與生機,轉化了傳統初中數學教學思想,打破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但是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因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為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果貢獻一些力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對策
一、 前言
盡管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逐漸轉化,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斷豐富,教學要求也從培養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知識轉化為促使學生全面素質發展。但是現階段初中數學仍是應試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教師要打破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就要開展更為深刻的初中數學教學改革與創新,從而在推動新課程改革進步的同時,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確保學生在掌握初中數學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 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現狀
(一) 教師教學現狀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主要是依靠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客觀性,就會造成學生失去學習初中數學知識的信心。教師過于重視初中數學教學結果,反而忽略了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學習態度等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無法獨立思考,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填鴨式的口述講解,教師會過分依賴初中數學教材,甚至出現照本宣科。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相關知識點的時候,一般讓學生理解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根據a×b+a×c+a×d=a(b+c+d)的法則進行因式分解,很多學生只是形式上學習了因式分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關注學生對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只顧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教學氛圍沉悶,學生也無法真正投入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久而久之反而嚴重影響數學教學效率。比如,在《因式分解》傳統授課之前設置48×2.6+48×3.5+48×2.7=?,學生很快寫成48×(2.6+3.5+2.7),加深學生對因式分解知識的理解,同時對提高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效率也有著極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管教師為學生準備豐富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學生的數學思維不能得到良好地建立。
(二) 學生學習現狀
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而初中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且具有一定難度的工具學科。學生對初中數學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無法投身到初中數學教學中,甚至導致學生出現對初中數學厭惡的情緒,學生不能真正感受到初中數學的學習樂趣,對初中數學不會報以重視的態度。即使教師為學生布置了相應的數學練習,學生也不會真正投入其中。學生只能掌握初中數學較為表面的知識,而不能真正進行獨立思考,學生的數學思維不能得到很好地構建,學生的數學邏輯得不到鍛煉,導致學生只能掌握單一的解題方式,而不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學生對于初中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有限,而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初中數學知識,學生不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缺乏主動學習的態度,總的來說,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態度嚴重影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三、 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對策
(一) 教師注重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教師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初中數學知識,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同時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初中數學知識體系,并且促使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教師要轉化初中數學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不能過分重視應試教育,過分關注學生的初中數學成績。可以應用導入型問題情境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學校階梯教室或學生自己在教室的凳子或椅子上貼上座位號,然后課前給學生發一張票,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票上的座位號找到自己的座位(在票號的設置上,教師可以設置兩個數字,分別是排數和號數)。在找座位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熟悉坐標系的知識,這時教師再提出幾個問題,如,“要確定一個座位一般需要幾個數據?為什么?”等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職業素養,不斷研讀初中數學教材,根據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構建完整的初中數學知識體系,同時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 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
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生是否可以真正參與到初中數學教學中。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初中數學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教學,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投入數學教學中,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還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初中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組織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感受初中數學的趣味性,使學生自主投身到初中數學的學習中。例如,在《代數式與代數式的值》一節設置了搶數字游戲,游戲規則:甲、乙兩人從一開始輪流數數(自然數),每次可以數一個或兩個數,不能不數或多數,規定一個數字,誰先數到該數便贏。先設置第一個數是30,是3的倍數,并由教師開始報數。很快學生找到規律,當老師數一個數時他數兩個數,老師數兩個數時他再數一個數,這樣他們總能抓住3的倍數,總能贏。幾輪之后,我重新設置一個數:40,它不是3的倍數。還是老師先開始,學生很自然地跟著老師報數,老師報1他跟1,報2就跟著2,剩下四個數時,無論怎么報數他們都是輸的那方。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把問題拋給學生去討論并揭開了這個游戲的方法:“當數字是3的倍數時,讓對方先報,每輪要使兩人所報數的總個數為3;若數字不是3的倍數,設該數(3n+1),n是大于1的自然數,先報完1,只剩下3n個數,這時又從對方開始,只要每次雙方所報的數共有三個,那樣就能勝券在握了。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加深了他們對代數式及其值的認識。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讓此陪伴學生終身。
(三)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初中數學知識,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注重與學生進行溝通,積極主動了解學生動態情況、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與學生打造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了解學生情況,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差異性,這樣學生才能尊重教師,從而更好地參與到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及時向教師提出,教師可以給予解答,從而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四、 總結
總的來說,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職業素養,轉化教學思想,優化教學方式,與學生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激發學生對初中數學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使初中數學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尉尚雄.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和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12):46-47.
[2]李長宏.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改進對策[J].學周刊,2016(29):189-190.
[3]楊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6):185.
[4]趙永.初中數學思想方法在拉薩市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拉薩:西藏大學,2014.
作者簡介:
陳凌云,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文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