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恒
【摘 要】本文闡述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從師資力量、學生整體素質、教學模式、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論述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并從實訓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 環境藝術設計? 實訓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0C-0158-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房地產行業、建筑行業等發展迅速,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面臨著較大的機遇和挑戰。實訓教學是實現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教學手段,當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實訓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該專業實訓教學改革和創新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趨勢。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
(一)預見性。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要滿足客戶的裝飾要求。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環境藝術設計領域也在不斷發展,環境藝術設計不僅要滿足當前的設計需求,還要與未來的主流趨勢相適應。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學習的實用性,因此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二)創造性。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內容是創造,需要根據人們的生活環境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和創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三)適應性。文化和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現代社會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具有極強的時代適應性。這需要學生有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同時要具備獨特的審美感知和一定的文學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時代適應力。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
(一)師資力量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與社會發展有著緊密聯系的學科,新工藝、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對該專業內容和方向產生影響,促進該專業內容的更新。這就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教師僅僅從事教學工作,而缺乏社會實踐,必然會與主流發展趨勢脫軌,也就很難通過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近年來高職教育提倡的“雙師”結構在理論層面上解決了教師實踐教學水平較低的問題,但高職院校專職教師除了課程教學任務外,還有著繁雜的教務工作、課題研究工作等,因此“雙師”結構并沒有帶來顯著的效果。
(二)學生整體素質方面。隨著教育的不斷普及,高職學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且高職院校錄取批次相對落后,使得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下降,學生的文化知識、學習素質相對較弱,三年的在校學習時間并不能滿足大部分學生的理論學習需求。另外,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基本上是由學校教師帶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且較為形式化,使得學生的設計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效果低下。
(三)教學模式方面。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有課程設計、專業實訓、畢業實訓、畢業設計等環節,這些環節是提高學生設計水平的重要途徑。但目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大多流于形式,實訓課程的作業形式也十分單一,大多數學生通過繪畫和攝影的方式表現自己的觀察對象,在作品形式上也更加注重藝術表現力,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實用性。即便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參觀材料市場、施工現場等,也大多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一遍,學生回到學校后依然是記不住材料名稱或是不知道材料的使用方法,很難真正地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
(四)學生評價體系方面。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評價標準大多較為單一,在成績評定方面基本采用了同一的標準,但畢竟不同的專業要求是不同的,這樣并不利于學生實踐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大部分高職院校會在小型展廳展示一部分學生的作品,但受到空間的限制,學生很少會考慮到后續性的設計,且只有小部分學生能根據所學知識表現自己的思想。
三、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優化策略
(一)優化實訓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相較于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結合高職教育特點優化實訓教學內容:
第一,在實訓教學中增加施工模擬操作環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通過施工模擬操作實驗,學生可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裝修構造、節點等與材料的關系,加深對材料應用、構造和工藝之間關系的認識,同時利用實驗室中具備的常用器具和自己的設計圖進行實際操作,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推敲自己的設計的合理性,提升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在實訓教學中增加項目教學。以工作室為基礎引導學生對設計項目進行真題真做,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新開發的樓盤小區進行考察,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對業主進行調研,了解業主的環境需求,引導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并在老師的指導和業主的建議下進行適當修改,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設計能力。
第三,增加企業實踐環節。加強與環境藝術設計相關公司合作,安排學生進入公司參與實踐,讓學生跟隨設計師做一些基礎的輔助性工作,如CAD繪圖、預算報表等。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基礎性的工作鞏固所學知識,并近距離觀察設計師的設計技巧、設計思想,拓寬自身知識體系,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積累工作經驗,為畢業后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
第四,重視學生實訓、實習后的分析總結。實訓大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而實習則是主要在企業設計師的指導下獨立地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且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必定是分散在不同的公司,實習后的總結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座談會等方式讓學生自由地抒發自己在實訓和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收獲,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二)靈活運用工程案例教學法。我國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起步和發展相對較晚,且大多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方式方法仍受傳統教育方式方法影響,顯得古板且枯燥無味。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吸取新知識的熱情是十分重要的。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師將知識融入案例中,為學生提供模擬真實的工程案例,能夠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并接受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打開思路,了解每個知識點運用到案例中的細節。因此,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中應用工程案例教學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運用工程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要注意案例要精挑細選,讓學生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要給他們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自由發揮想象力。要為學生營造自由發揮的環境和氛圍,可以通過討論和交流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活躍氣氛,還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可以加快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同時,將生活現象融入教學中,加快學生的理解速度。教師應注重案例教學的深度和互動性,而不僅僅是分析表面存在的東西,要通過案例教學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采用多樣化教學形式。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受教育過程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設計能力的訓練,而且他們多數是藝術生,這對他們學習環境設計有很大的幫助,他們的感性思維比普通學生要好很多。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增強他們的感性思維上就比較容易。但是,他們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并沒有系統的認識,在剛接觸這一學科時,對這一學科所要學習的內容總是會比較陌生的,對學習未知的東西,沒有明確的學習方法和方向,難免會產生畏難情緒,進而對理論知識抱有厭倦的心理,常常會忽略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只注重實際的動手能力。這樣的現象如同學習文化課的偏科現象,看似問題不大,實則隱患重重。
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比如小組合作、課外實踐等幫助學生解除不良心理,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和態度面對未知的困難,讓他們體會到課程的實際意義和趣味,從而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自主創新和設計的動力。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灌輸只會不斷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活是設計靈感的源泉,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留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內容融入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學于生活、用于生活。這就需要教師在具備專業素養的同時,擁有較為豐富的生活閱歷,通過適當的教學互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構建合理的學生評價體系。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不能僅僅使用書面試卷進行評價,這樣并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設計能力,而應在書面試卷評價的同時,考核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應同時采納教師評價建議和企業相關人員評價建議。在評價內容上,可以從理論知識、學習態度、實踐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核,加大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考核評價在綜合評價體系中占據的比重,提高學生評價體系的系統性和合理性。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高職院校要定期或不定期組織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接受教學能力培訓和專業知識培訓,促使教師不斷了解和學習最新的環境藝術設計動態,強化自身專業素養,為實訓教學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其次,要組織教師到環境藝術設計企業實習,親身體會相關工藝流程和技術,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從而提高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實訓教學質量。另外,環境藝術設計教研組可以積極進行教材內容更新,將自己的項目經驗和有所了解的項目信息編入教材,增加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良好的實訓教學能夠使得環境藝術設計教學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為了更好地實現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訓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要不斷完善實訓教學體系,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坎友,方莉玫.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6)
[2]李海海.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與區域房地產業發展適應度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8)
[3]王怡文,王怡婉,陳婷婷,等.關于新中式景觀應用于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8(47)
[4]亓輝,朱桂銀.淺析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創新創造能力的提升[J].科技展望,2017(2)
【作者簡介】黃 恒(1986— ),女,廣西欽州人,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