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法明
摘 要 為探索高職層次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標準,本文首先探析信息素養的內涵,參考國內外本科層次人才信息素養培養標準,擬定了高職信息素養培養標準,包含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三個維度,分析了高層層次信息素養培養的需求,并對信息素養培養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信息素養 培養標準 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25
Research on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IN Fami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f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with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for undergraduates at home and abroad, formulates the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ree dimensions of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 information morality and information ability, analyzes the need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evel, and advances the way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is discussed.
Key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standa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0 引言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將信息素養定義為能夠識別何時需要信息,并具有查找、評估和有效使用相關信息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有的研究者認為信息素養還應包含懷疑主義、判斷力、自由思考、質疑和理解能力。
世界各國非常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美國大學與圖書館協會(ACRL)在2015年通過了新版《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1]對信息素養進行了重新定義,成為美國信息素養教育的指導文件,并在高等教育界產生重大影響。2014年日本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標準》,[2]該標準是目前亞洲國家較為系統和權威的信息素養標準,包含了高等教育中信息素養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能以及實踐過程。
我國高等教育界已意識到建立高校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的必要性與重要性,2006年清華大學等發布了我國首個地方性文件《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3]教育部日益重視信息素養的培養,2018年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將信息素養培養提升至新的高度。但時至今日,我國仍缺乏針對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職教育的全國性信息素養培養標準,本文旨在借鑒世界各國信息素養研究的基礎上,嘗試提出適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信息素養培養標準。
1 信息素養內涵
1.1 信息素養要素
一般認為信息素養必須包含以下要素:(1)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指對新信息的敏銳度,對信息在科學研究與實踐等各項活動中的性質、價值及功能的重視程度,也是人們根據在信息的角度上對各種現象、行為以及理論觀點的感受、理解和評價;信息意識的強弱決定了獲取、判斷和利用信息能力的自覺程度;(2)信息能力:人們在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時表現出的能力。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個人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工作能力;(3)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信息活動中尊重知識產權、不危害社會或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不傳遞不良信息的原則,是涵蓋信息的創造、信息的傳播和信息的使用等領域的行為規范。
1.2 信息能力培養要素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培養的核心,按照信息的使用過程,信息能力涵蓋以下要素:(1)確認所需信息:理解問題所需要用的信息,并計劃尋獲方法;(2)獲取信息:利用網絡、圖書館、調查等方式獲取所需信息;(3)評估信息:辨別信息的來源及真偽,信息是否支撐問題解決;(4)利用信息:將信息納入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創造新知識,解決問題或課題。
2 信息素養培養標準
2.1 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人們產生信息需求,形成信息動機,進而自覺開始尋求、利用并形成信息興趣的來源和動力。具體評價標準包括:(1)理解信息如何生成,如何傳播;(2)具有收集和利用信息的自覺性和敏銳性;(3)理解常見信息的種類和特征;(4)理解獲取信息的方法以及能夠得到的服務;(5)理解信息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和價值。
2.2 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子集,是社會道德在信息領域的體現,具體評價標準包括:(1)明白部分信息具有知識產權,不能隨意剽竊;(2)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基本的信息安全措施;(3)遵循信息社會的各項道德規范。
2.3 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們有效使用各類信息工具,通過各種信息資源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以解決實際課題任務和創造知識的能力。信息能力的本質是終身學習能力,是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信息能力包含分析信息需求、獲取所需信息、評價分析信息、應用和發布信息等四個維度。
(1)分析信息需求。能夠準確描述信息需求,對所需要的信息范圍進行具體地確定,評價標準包括:①能將任務課題轉換為所需信息,有效描述信息需求;②能評估所需信息的性質和范圍;③能權衡獲取信息的收益和成本。
(2)獲取所需信息。能夠利用所掌握的獲取信息的手段,準確、有效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圖書館、信息檢索系統、互聯網、社會調查以及各種科學探究方法等,其評價標準包括:①能選擇合適的信息檢索系統獲取所需信息;②能夠構思和實現搜索策略;③能夠根據獲取信息的效果,優化搜索策略。
(3)評價分析信息。能夠評價和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使用合適的工具去處理、組織信息,其評價標準包括:①能判斷信息的真偽,按照信息對完成課題任務的重要性進行排序;②能夠對信息進行解析重構,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
(4)應用和發布信息。在符合法律法規、道德規范的前提下,能夠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且創造性的發布、交流和利用,其評價標準包括:①整合新的信息,重新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②利用信息解決問題或研究課題;③理解發布信息的對象,掌握發布信息的技能。
3 信息素養培養原則
3.1 信息素養培養強調實用
學術型本科培養的是學術研究型人才,應用型本科則培養的是能夠在各行各業中應用科學理論從事高技術專業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屬于“理論應用型”人才;而高職??婆囵B的則是在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用技術型人才,屬于“職業技能型”人才。[4]不同的人才培養定位,決定了高職層次學生信息素養需要偏向實際工作一線,輔助提升工作實效為目的,具有“實用性”的烙印。因此高職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信息素養課程,還必須強調信息素養與專業課程的結合,與一定的應用場景相關聯,需要從“信息素養”走向“創新素養”。
3.2 信息素養培養需有針對性
我國在初高中階段已經進行了必要的信息技術教育,因此高職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信息意識,會使用搜索引擎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但對照以上六個維度仍有以下弱項:(1)信息意識較為薄弱,缺少分析信息需求、獲取和利用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2)不會或很少使用專業文獻檢索工具查找信息;(3)信息評估能力偏弱,對獲得的信息難以做到去偽存真;(4)缺乏基于信息進行知識創造的能力;(5)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缺乏認知。
信息素養培養標準的制定和教育活動的實施,需要重點解決以上弱項。
3.3 信息素養培養需與情境結合
信息素養的培養首先需要信息素養基礎課程的支撐,包括“圖書館文獻檢索”、“計算機信息檢索”等。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信息素養并不是獨立存在,它是與一定場景和情景相關聯的,因此信息素養的培養還必須和專業課程、科研課題、雙創項目等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在教學研究活動中,通過獲取和利用信息資源來探索概念和解決問題,以達到提升信息素養、增長知識和能力的目的。最后,信息素養培養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因此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走向“創新素養”的培養,將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最終目的。
4 南信院信息素養培養實踐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內較早借鑒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悉尼協議》對專業建設進行規范,學校把信息素養作為八大專業核心能力之一進行培養。學校規定,在畢業時,學生必須可以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工具,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并根據學校的“信息”特色,重點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將信息素養劃分為四個具體指標:(1)可以熟練完成計算機硬件組裝與維護、軟件安裝及其操作;(2)熟練運用信息技術和工具,去獲取、處理并使用信息的能力;(3)了解信息安全防護方法,解決電腦的安全問題;(4)能夠完成小型的有線/無線局域網的組建。
學校通過信息素養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創融通項目三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基礎課程包括信息軟件應用、計算機應用與網絡維護、文檔處理與信息檢索等內容,增強學生信息意識,培養學生基本信息能力。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選擇部分專業課程,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把信息素養的培養融入專業教學中。比如教師在課上發布課題,學生分組研究課題確定信息需求,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獲取信息,最后利用信息解決課題。另外學校利用各類專創融通項目,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完成創新,指導學生完成專利文檔的撰寫和申請,塑造學生的信息道德,培養學生高階信息應用能力。通過以上三個維度的培養措施,學生的信息素養明顯提升,在畢業生問卷調查中,學生對信息素養培養的滿意度達到4.6分(最高5分)。
5 結論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職場人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信息素養是以上兩種能力的核心素養之一,因此加強信息素養的培養是不同層次高等教育的趨勢。國家有必要制定統一的信息素養培養標準,指導高校開展教學活動。本文嘗試提出了高職層次信息素養培養標準,并對培養方法進行了探討,該方法在南信院的培養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金項目:2018年11月江蘇省教育信息化中心2018年度江蘇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課題:高職工科專業信息素養標準與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180068)
參考文獻
[1] 韓麗風,王茜,李津,等.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5.33(6):118-126.
[2] 梁正華,張國臣.日本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標準及啟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5.38(8):141-144.
[3] 曾曉牧,孫平,王夢麗,等.北京地區高校信息素質能力指標體系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3):64-67.
[4] 徐理勤,顧建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運行條件探討[J].高教探索,2007(2):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