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紅
摘要:溝通貫穿于審計全過程。本文主要從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的角度討論了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審計各個階段溝通的主要事項,溝通不僅僅存在于事務所內部項目組成員之間,還包括不限于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和治理層、前任會計師、委托方等的外部溝通,在業務承接、審前準備、審計實施、撰寫報告等階段,溝通內容各有所側重,主要涉及審計目的、評價、結論和建議等事項,溝通方式通常為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文章還進一步對于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溝通事項;思考
一、引言
為加強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制度建設、規范經濟責任審計行為,2010年10 月12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32號)、2014年7月27日中央紀委機關等部委聯合印發了《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實施細則》(審經責發[2014]102號),國家機關越來越重視經濟責任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已經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一項常規業務,溝通貫穿于經濟責任審計的各個階段,做好溝通對順利完成經濟責任審計而言至關重要。
二、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
(一)經濟責任審計的概念
所謂經濟責任審計,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對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履行的職責、義務。
(二)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包括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三)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是: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經濟管理和監督職責情況。
(四)審計溝通
審計溝通是指審計機構與委托方、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治理層就審計有關事項、依據、結論、決定或建議進行積極有效探討和交流的過程,交流的內容可能會經多次反復傳遞和反饋,以求最終達成一致。
三、審計溝通主要事項
在項目業務承接、審前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階段,溝通事項各不相同,下文初步探討如下:
(一)業務承接階段
通過投標方式獲得的業務,項目合伙人、負責經理以及市場部專員收到招標文件后,認真閱讀招標文件中所有的須知、說明、合同條件、格式、技術規范、報價說明、清單、附錄等,并對其進行理解分析。如存在需要招標方澄清的問題,在投標截止期前規定的時間內,可通過電話詢問等方式與招標人進行溝通,以取得招標人的答復。投標人一旦中標,則需進一步溝通業務約定書細節,對約定書格式、內容協商一致后再履行簽約程序。
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業務,一般是項目合伙人、業務接洽人直接與委托方溝通審計范圍、審計內容、時間要求、審計收費等事項,并以業務約定書的書面簽約方式確定。
(二)審前準備階段
簽約后,項目負責經理帶人去現場了解企業情況,包括歷史沿革、主營業務、注冊資本、職工人數、子公司及特點等;了解被審計人員基本情況:包括任職時間、承擔的主要工作(含在子公司任職情況)、審計期間等;布置審計資料的準備(提供清單),與委托方協商是否需要安排負責人述職,了解委托方內審底稿要求等。項目負責經理制定審計計劃時,需根據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經濟責任指標考核內容評估審計項目風險;搜集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財經法律法規和政策;與人力資源部溝通落實項目的人員及時間安排。
完善的審計計劃方案中應重點關注被審計企業審計期間發生的重大事項,評估審計風險,以確定現場審計的重點。審計方案應結合被審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反映審計風險和重點關注事項,并報項目合伙人批準后實施;審計方案確定后,在項目組內進行溝通交流,加深對項目的理解,確保每位成員了解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工作底稿編制要求以及重點關注事項及識別的重大審計風險領域等。
(三)審計實施階段
項目負責經理應加強項目管理,負責指導和監督項目組按照審計計劃執行,并根據項目組成員的專業能力合理進行審計分工,明確審計人員應完成的程序、目標及重要性。
項目負責經理應重視現場檢查和復核工作;重點把控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完善支撐審計結論的審計證據搜集,及時做好訪談記錄的簽字確認、項目組內部討論會議記錄。定期檢查審計計劃的執行情況,必要時召開項目組內部會議,及時對計劃進行修改和補充,保證審計計劃的嚴謹性和可操作性。若發現重大情況,需要調整審計工作方案的應及時報告待批準后實施。
項目負責經理應就審計發現的問題,尤其是重大損失及風險事項或涉及違法違規性質嚴重的問題,及時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職能部門、相關人員進行恰當的溝通、核實、取證,必要時對重大影響事項延伸擴大審計范圍。
經濟責任審計區別于其他類型審計,一般采取財務基礎審計與訪談、問卷、專家評議等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其中訪談程序尤為頻繁和重要,某些事項的取證需要向有關人員了解情況時,一般采取調查談話的方式。項目組應在訪談前做好信息的搜集準備工作,明確談話目的,明確訪談小組成員組成,確定主要提問人和記錄人,審計調查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獲取被訪談對象的信任,訪談中保持耐心,有禮有節,心態平和,善于傾聽,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應有的職業懷疑,注意提問的措辭,通過巧妙設計不著痕跡提問,重點問題應分別向相關部門、各層級相關人員人反復詢問、推敲事實真相。
(四)審計報告階段
會計師事務所應重視并切實做好審計報告的各級復核工作,嚴格執行現場項目經理復核-項目負責經理復核-項目合伙人復核-質控復核的程序。
審計報告要以前期有效的審計工作為基礎,合格的審計證據為依據,及時整理、分析和總結,得出恰當的審計結論。
審計項目組在這一階段整理工作底稿、匯總分析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初步撰擬審計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涉及的相關內容尤其是發現的問題和審計調整事項必須有書面證據支撐。審計報告內容應當清晰、完整,包括基本情況、財務績效分析、企業負責人主要經營業績、內部控制建立及執行情況、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及建議、審計結論及其他需說明的重大事項等,力求語言嚴謹精練、論述清楚。
項目負責經理應及時與被審計對象及委托方溝通報告內容,此階段口頭與書面溝通并存,項目組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審計報告初稿意見時,應耐心聽取對方的反饋意見,如出現重大意見分歧時,及時向項目合伙人溝通匯報,必要性召開項目組內部會議討論,補充取證材料,實事求是反映審計情況和問題。審計報告中對于問題和責任要認定準確,如實、客觀、公正反映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等問題,注意規范用詞遣句,細節決定報告質量及溝通的效果。項目負責經理或項目合伙人必要時可以與對方進行多輪溝通,最終溝通結果應以手簽或郵件等書面形式確認,完成溝通程序后出具正式的審計報告。
四、溝通的意義
綜上,會計師事務所內部以及與委托方、被審計單位、被審計對象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基礎。溝通對提高審計效率和項目質量發揮著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 32號)及其《實施細則》(審經責發[2014] 102號).
[2]《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辦發[2010] 32號)及其《實施細則》(審經責發[2014] 102號).
[3]2010年修訂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