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一直都是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發展,也可切實體現出小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便于小學生借助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價值觀,所以優化作文教學,也就成為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策略。在農村地區,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積極組織采風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其發現生活中的美,借此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便于小學生穩步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本文將從設計采風主題,確定采風重點;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保證采風活動的時效性;將采風與寫作結合起來,豐富學生寫作經驗;及時完善作文評價,客觀審視采風材料的文字創作效果四個角度來分析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以采風活動來優化作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地區;小學語文;采風活動;作文教學;整合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作一直都是難以突破的一個學習瓶頸,因為他們既需要整合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也要在充足的寫作靈感與表達欲望的激發下去進行文字創作,同時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與價值觀,才能寫出一篇好作文。但是,農村地區的小學生人生經歷單一,并不能時刻都能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文字創作,經常會產生靈感枯竭、寫作欲望低下等學習問題。針對這一現象,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積極組織采風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借此豐富學生的生活認識,促使小學生積極展開寫作練習,讓小學生學會用文字來記錄、描繪現實生活。
一、?設計采風主題,確定采風重點
采風一般發生于文藝類活動中,很少會出現在作文教學活動之中。但是,寫作本身就是通過一定的文字應用技巧去描繪生活、情感與思想的創作過程,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所以如果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采風經驗,充分認識家鄉美景與風土人情,同樣也可寫出豐富、充實的作文。但是,寫作一般都有明確的主題與主旨,不可猶如“大雜燴”一樣東拼西湊,而是要針對寫作主題有目的地去整理作文素材。因此,在組織采風活動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根據寫作主題確定采風重點,引導小學生針對性地搜集并整合生活資源,確保小學生可以真正將采風所得遷移到書面創作活動之中。
就如在“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積極組織了采風活動,即學生要選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對自己意義最為重大,或者自己最為喜愛的一處景觀進行觀察,全面搜集該景觀的景象特點,借此組織寫作教學。為此,小學生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全面搜集家鄉美景,以便在作文中描繪家鄉風景。接下來,小學生就可自主采風。比如,有的小學生選擇了傍晚時分回家路上的街道景觀,認為晚上炊煙裊裊、夕陽西下的景色十分溫暖,好似在指引自己回家,告訴自己父母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在等待自己。有的小學生則根據現在的時節觀察了麥田景象,認為金燦燦的麥田象征著豐收與希望,映出了人們的笑臉與夢想。再者,有的學生則觀察了校園的花壇、綠蔭十足的小路等等,指出學校是充滿希望與生機的地方,也代表著家鄉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追求夢想、不甘于現實的奮進精神。還有一些學生著重選擇了家庭范圍中的一處美景,認為家庭是承載自己悲傷、幸福的地方,所以對家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濃烈的情感,也因此描繪了家中的美麗景象。面對小學生的采風結論,筆者十分尊重小學生的寫作思路,且十分尊重小學生的創作意圖,鼓勵小學生積極將采風所得進行構思寫作,主動用文字來描繪家鄉美景。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保證采風活動的時效性
在采風活動中,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十分重要,因為他們眼睛看到的事物、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聞到的味道、皮膚觸碰到的感覺都可經過一定的思維創作成為作文內容,而這也是將采風活動與作文教學整合起來的初衷與意義。但是,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并不擅長觀察與記錄,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的感知覺器官所得代表著什么,導致采風活動形同虛設。對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小學生有意識地利用多種器官能力去攝取生活資源,保證小學生可以切實通過采風活動整理出豐富的寫作素材,為寫作練習做好充足的準備。
就如在“習作:寫觀察日記”一課教學中,筆者就為學生解釋了觀察日記的寫作重點,即小學生要全面觀察自己周圍生活中的人事物,然后將觀察所得寫在日記之中。為此,小學生要自主選擇一個觀察對象,可以是生活中的美景,也可以是一些動植物,抑或者是一些人物事跡。之后,小學生便要自覺展開采風活動,積極整理生活素材。為了幫助小學生準確獲取采風資料,筆者會主動訓練小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先拿自然景觀來說,小學生要確定觀察順序,即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四周到中心、從中心到四周等等,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視覺觀察順序,以便有機整理出觀察結論。接著,學生就可從自然景觀的形狀、顏色等角度進行視覺聯想,認真記錄自然景觀的特點。再如,在觀察周圍的人物事跡時,小學生要從人物的行為動作、神情態度、語言等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觀察,根據人物的外在活動表現與行為目的去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由此整合觀察材料。除此之外,如果小學生選擇了一株植物、一種動物來作為觀察對象,那么便要認真記錄觀察對象的生長習性、生存條件與活動特點,形成動態資料,借此整理出豐富的觀察資料。之后,小學生就可以自主進行書面寫作,積極撰寫觀察日記。
三、?將采風與寫作結合起來,豐富學生寫作經驗
當小學生通過采風活動搜集到豐富的寫作素材之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便要積極鼓勵小學生將采風所得記錄下來,鼓勵小學生自主進行寫作練習,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解放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創作,允許小學生根據自己的采風收獲選取一個獨特的寫作視角,告訴小學生要主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客觀描繪現實生活,不可虛構或捏造。由此,小學生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寫作意識,而教師同時也要積極整理每一輪寫作教學經驗,歸納寫作技巧,確保小學生可以循序漸進地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
就如在“習作:小小‘動物園”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要將自己的家人想象成一種動物,然后根據家人的行為習慣與動物的行為特點進行聯想創作,借此形成書面材料。為此,筆者鼓勵本班學生觀看《動物世界》,抑或者在周末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到附近的動物園觀察動物,或者直接借助網絡資源進行動物觀察等等。這些采風活動是為了拓展小學生對動物的認識,因為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動物種類很少,而這就有可能會限制學生的思維聯想。待采風活動結束之后,筆者就鼓勵小學生將采風材料創作成作文信息,切實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經驗。比如,有的小學生將自己調皮的弟弟比喻成猴子,表示自己的弟弟也很喜歡惡作劇,且十分好動,與經常上躥下跳的猴子十分類似。再如,有的小學生將自己的爺爺比喻成山羊,因為自己的爺爺也留著茂密的胡子,且做起事來總是慢慢吞吞,與山羊緩慢的行為動作十分相近,看起來比較穩重、沉穩。再者,有的學生會將自己的父親比喻成獅子,認為獅子十分威猛,就像是動物之王,借此表達父親在自己心中的偉岸地位,塑造了勇敢、堅強、樂觀、靠譜的父親形象。面對學生的文字創作,筆者感到十分開心,也就此證明采風活動確實是改善作文教學質量的好方法,所以筆者就再接再厲,繼續組織豐富的采風活動。
四、?及時完善作文評價,客觀審視采風材料的文字創作效果
既然采風活動是為了寫作教學而服務的,那么便要遵循寫作教學的常規程序。當小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之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豐富、多元的寫作評改活動,關注小學生的書面表達,客觀分析小學生是否使用生動、形象、簡潔、精確的文字記錄了采風活動,是否將采風對象的特點描繪了出來,是否真實呈現了自己在采風活動中的具體想法與情感等等。為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小組評改與教師評改統一起來,前者是為了訓練小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寫作反思能力,讓小學生通過反思、歸納與對比優化自身的寫作思維,借鑒他人的寫作思路;或者是需要借助教師的專業素養來引導小學生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調整寫作方法,確保小學生可以切實提升個人寫作能力。
就如在“習作:生活萬花筒”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小學生以采風活動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描述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事情,詳細寫出事情的起因、發展與結果,借此學會記錄現實、描繪生活。待學生完成寫作練習之后,筆者就組織了6人作文評改活動,要求學生分享自己所寫的作文,積極進行小組閱讀,通過同伴點評初步修改作文內容。在小組內部,學生可以針對本組成員所寫的敘事內容進行客觀分析,指出對方是否存在錯別字、語病與表達不清的問題,及時指出修改意見,幫助同組成員掌握敘事方法。待各個小組完成評改任務之后,筆者會統一整合各個小組的作文評改意見,針對小學生個體所寫的作文內容進行專業分析。比如,有的小學生所寫的作文并未明確講清楚事情的因果,讀起來十分模糊,而且沒有明確的主題。再如,有的小學生雖然較為詳細地敘述了一件事情的發生、經過與結果,但是同時也寫出了許多不相關內容,使得作文缺乏重點與針對性。對此,筆者會針對各個學生所出現的表達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而小學生也要及時進行作文修改,全面改善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與語言素材結構。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組織采風活動可以切實拓展小學生的寫作素材,促使小學生積極將生活作為最重要的作文素材庫,便于小學生形成熱愛生活、熱愛寫作的積極情感,使其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豐富的采風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寫作、積極創新,逐步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曉燕.葉圣陶生活教育思想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文教資料,2018(27):62-63.
[2]鄭陽.讓作文教學回歸“原生態”——談小學語文“套話作文”[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04-105.
[3]許海燕.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1+64.
[4]吳雪玉.淺議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4.
作者簡介:李虹雅,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金井鎮毓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