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的全面推行,語文學科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已經成為小學高年段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要要求之一。整本書閱讀教學是針對整本書閱讀開展的教學活動。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學段年齡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不同類型的書籍,在教師的組織下,圍繞話題展開整本書的閱讀和教學指導,本文從閱讀導讀課、閱讀指導課、閱讀交流課和拓展延伸課四類課型入手,以《狼王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展開闡述。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小學語文;高年段;課型指導
早在1941年,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提出“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片短章作輔佐”的主張。隨著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的全面推行,語文學科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已經成為小學高年段學生閱讀教學的重要要求之一。
整本書閱讀教學是針對整本書閱讀開展的教學活動。在班級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學段年齡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不同類型的書籍,在教師的組織下,圍繞話題展開整本書的閱讀和教學指導,在教學策略上,筆者認為,小學高年段整本書閱讀教學課型可以分為:閱讀導讀課、閱讀指導課、閱讀交流課和拓展延伸課,以下將以《狼王夢》整本書閱讀指導為例,闡述四類課型操作方法。
一、?興趣激發,上好閱讀推薦課
新課標一直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對于小學高年段的學生,閱讀整本書并不難,難在于如何始終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從閱讀方法的指導到閱讀感悟的分享、交流,從閱讀策略的構建到閱讀評價的實施,環環都需要建立在濃厚閱讀興趣的基礎上,因此,閱讀推薦課著重點在于興趣的激發,是整本書閱讀的基礎。語文課堂需要積極的反應,需要熱鬧的交流,更需要靜靜地思考和潛心的涵泳。因此,閱讀推薦課在設計上,以激發興趣的目的,通過音頻的導入、閱讀方法的指導,啟發學生質疑,引起學生讀下去的欲望,同時在課外閱讀指導上,始終留給學生閱讀的空間,通過片段閱讀,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德國教育家第惠多斯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這都說明了“興趣”在教育教學中的巨大作用。學生的閱讀興趣直接影響閱讀的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要能夠找到并正確運用了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方法,學生就能將老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筆者在執教《狼王夢》整本書閱讀推薦課時,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自主閱讀為目標,通過片段閱讀,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一開始,教師以生動的語言導入:“同學們,讀書,是一個陪伴我們長大的話題,它的涓涓細流最終能夠匯成一片浩瀚,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使我們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們的人生充滿靈氣、充滿智慧。今天,老師想要和大家一起閱讀一本書,它就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狼王夢》。”接著指導學生瀏覽封面封底、書尾的借鑒評價等,獲取閱讀信息,再指導學生走進作者,閱讀目錄,初步感受全文。課堂上可以使用“喜馬拉雅FM”播放音頻《狼王夢導讀課》,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對照自己閱讀目錄所獲取的信息,進行信息的梳理。最后進入片段導讀,出示片段,讓學生認識母狼紫嵐和狼王黑桑,在片段推薦中,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為下一課時指導作鋪墊。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能按照教師預設的教學環節,環環深入進行閱讀方法的學習,尤其對課堂上使用到的“喜馬拉雅FM”App很感興趣,可以看出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的運用,能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寬了閱讀途徑。
二、?整書通讀,上好閱讀指導課
閱讀指導課的教學是一個“授人以漁”的過程,因為整本書的篇幅相比單篇而言很長,尤其面對像《狼王夢》這樣的長篇小說,學生容易望而卻步,失去閱讀的興趣和耐心,所以,小學閱讀指導課需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閱讀指導課的設計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設計上以把握全書整體內容,梳理小說脈絡為重難點,引導學生用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梳理,學生分組繪制,組內交流完善,最終進行內容呈現匯報。
筆者在執教《狼王夢》閱讀指導課時,以長文短教為理念,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梳理小說脈絡作為重難點,在引導中穿插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閱讀規律,從“預讀——泛讀——通讀”,進而指導學生“讀——記——寫”都是閱讀的好習慣。小說的情節總是圍繞一定線索展開的,為了幫助學生理清小說的線索,梳理文中主要人物的脈絡關系,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完一本書,你會了解到書中很多很多的信息,這些信息你可以儲存在腦子里,作為自己的知識財富,但有的時候,遇到刨根問底的人,你也要學會耐心地給他講解,把事情講清楚,這時候,你就需要在腦海里對小說故事的這個脈絡非常清晰。”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繪制的方法,帶領學生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把事情發展的主要線索梳理清楚,形成一個清晰的脈絡圖。在此基礎上,抽取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更深入地去品讀小說細節,把握文章主旨,吸引學生深入閱讀的興趣,為下一階段閱讀教學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上好閱讀鑒賞課
整本書閱讀的鑒賞課的教學應該從文體出發進行指導,在設計上,以作品感悟為重點,指導學生品讀,進行交流匯報,在課堂上,以學生匯報交流為主體,教師只提供學生投石問路的拐杖,學生自己發表見解,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這里特別要指出,對于小學的閱讀鑒賞,要從小說的特點出發,教師帶領學生圍繞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典型環境和深刻主題等方面進行鑒賞,以感悟人物形象為重點,指導學生抓準文本細節來品讀人物,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知力,形成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初步評價,以及對人物背后的人文內涵的深刻理解。
筆者在執教《狼王夢》閱讀鑒賞課時,以嘗試品析小說中的人物、品賞小說的語言,積累優美的語匯,學習紫嵐不屈不撓,為了理想而執著奮斗的精神為目標,課前先讓學生用一周時間深入閱讀《狼王夢》,教師整理閱讀微信群和云盤上學生的感想,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準備課堂點評。課堂上,師生聚焦“夢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聊讀書的收獲。讓學生回憶書中內容,分享看書時留給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和感受。通過學生七嘴八舌的分享,教師適時地進行整理和板書,在學生課堂發表觀點時,教師始終站在一個引路人的角度,傾聽學生的觀點,適當進行點撥,學生進行分享,同時傾聽同伴的感受,深化了對作品的認識,增添了閱讀興趣。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讓學生規劃自己的夢想,并談談為了夢想可以做哪些努力,進行讀寫結合,提高了能力的運用水平。
四、?拓展延伸,上好閱讀交流課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是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利感。”對一本好書的品讀和交流,僅僅靠一節課是不夠的。閱讀交流課的重要任務是引發學生討論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促使學生對文本內容再挖掘、再思考,從而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同時,課外閱讀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只有通過以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愉悅感才更強烈,因此在閱讀交流課上,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繼續閱讀的興趣,進行思維拓展,推薦學生課后進行仿寫、讀后感撰寫等。
筆者在執教《狼王夢》閱讀交流課時,以通過閱讀交流課,培養學生繼續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興趣,在交流中發表自己對書中人物的看法,總結課外閱讀的常用方法,并能運用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和培養學生養成寫讀后感的好習慣為目標,課前,讓學生利用一周時間再讀《狼王夢》,關注書中細節描寫。課堂上,教師從回顧導入,指導學生展開交流,“《狼王夢》展示了動物世界的神奇,描寫了動物的情感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小說精彩的情節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那些精彩的片段一定讓我們記憶猶新,先在小組內交流,收集最精彩的片段在班級中交流。”學生朗讀精彩片段,教師引導學生評析,學生先交流大家共同關注的句段,再交流個別關注的精彩片段。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進人物,分解“狼王夢”,讓學生談談最喜歡書中哪個人物,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點撥總結,布置學生回去撰寫讀后感。這時,教師可以回應閱讀導讀課時對于作者的介紹,再次介紹作者,推薦閱讀沈石溪的其他動物小說,激勵學生多讀課外書。從筆者教學實踐看,閱讀交流課后,很多孩子還捧起這本書在安靜地閱讀,可以看出課堂真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起到了積極效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單元內容主題,圍繞主題開展拓展閱讀,將課內習得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通過四種類型的閱讀指導課,層層深入,在背景資料和課外閱讀材料的幫助下,教會學生從多角度去理解文本,既能達到增加閱讀量的目的,又能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語感、體會感情、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等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李懷源.由葉圣陶“讀整本的書”思想談小學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09(4).
[4]裴杏平.指導閱讀整本書的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09(11).
[5]葉雪冰.開展班級讀書會,引領“讀整本的書”[J].教學研究,2008(6).
[6]呂華明.導讀推進?主題探討——以《草房子》為例,談高年級整本書的閱讀指導[J].作文教學研究,2014(2).
作者簡介:
黃逸玲,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市番禺區時代南陽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