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賀琴
摘 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可以實現師生、生生之間高效率的交流,使參與合作者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而共同創造更優異的成績。文章通過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對中學體育教學中采用的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分析,指出其中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策略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中學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較有效的實施提供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合作學習;策略實施
引言
合作學習早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80年代傳入我國,90年代末應用于體育教學當中。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現今,國家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能夠與他人進行較好溝通的合作型人才,這就要求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注重培養這類人才,在我國的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已被廣泛采用并得到廣大教師與學生的一致好評。
1“合作學習”內涵
1.1“合作學習”概念
不同學者對“合作學習”有不同的認識,國際上尚未有統一概念。這里我們將“合作學習”界定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在一些由2-6人組成的異質小組中一起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在每個小組中學生們通常從事于各種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學習活動。
1.2“合作學習”的策略
“合作學習”的策略是指在教學或其他活動中,以同質或異質小組為基本活動單位,以小組內成員合作性活動為活動主體,并以達成小組活動目標為其標準,以小組的整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頗多,例如:合理的組建小組、小組間積極互賴;有效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恰當可行的組織教學活動;掌握合作學習方法,使合作學習生成一種技巧;建立小組合作的規章秩序,使小組合作能夠具有有序性和有效性;培養學生間進行合作學習的習慣,并且建構合理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等。
2“合作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2.1相互作用,有效的意見交流
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緩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通過異質分組,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動合作,使學生置身于一種寬松的學習氛圍當中,組內成員為完成其學習任務,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展開激烈的討論,小組成員間進行意見交流。“合作學習”就是充分利用小組內各個成員的聰明智慧,形成合力,最終解決或完成學習任務。在體育教學當中廣泛使用“合作學習”,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2.2得到他人幫助指導,分享他人成績和有利影響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間其成績或技能優異的個人則成為該組的核心人物,他或多或少的充當著教師的角色,將自己的技能通過自己的講解與示范傳授給組內其他成員。在這一過程中,技能的傳授者即其該組的核心人物在教別人時自己也將其該技能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而其接受他人指導幫助的人,在無教師角色的心理干預下的情況下,可以更好的完成知識或技能的學習,而不用擔心真正的教師會不會因為自己這次動作沒有做好而批評自己。
2.3得到同伴的高度承認與重視
在體育教學這一特殊的教學情境中,身體的直接參與使得“合作學習”變得更加重要。在體育技能學習過程中,通過異質分組(即每個組內成員的技能水平有高有低),使組內技能較好的同學幫助其該組內技能較差的同學。不言而喻,該組內這位或某些技能較好的同學就會得到同伴的高度承認,使得其自信心急劇增加,或產生某種滿足感。
2.4充分利用他人的聰明才智減少對失敗的恐懼感
體育的最終目的是保持健康、感受快樂。對于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體驗與感受快樂是其體育課的最根本目標。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得其中學生拋開獨立的個體,而是將自己置身于一個小的集體之中,在這個集體中的所有成員都為一個目標共同努力。正如《周易大傳》中所說:“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季瀏在《體育心理學》中曾提到:“針對青少年兒童而言,參與運動應更注重他們成功體驗的獲得。”
3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策略存在的問題
3.1學生無合作基礎
在現今的社會家庭中,由于早期獨生子女及優生優育等國家政策的影響,出于現在中學的學生多半為其家庭中的“獨苗”。在家庭生活中,上有長輩的溺愛,下有父母的關愛,在其整個生存的空間中并沒有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更無從談起與人合作的基礎。作為家庭中的“小皇上”被送入校園接受文化洗禮的他們,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懂的互幫互助的真正含義,也可以夸張的說,他們眼中只有自己。
3.2學生合作意識較低
研究發現,被分成小組的學生們在整個分組合作的過程中,并沒有呈現出較強的合作意識及積極合作學習的熱情,彼此合作可有可無,并不影響其技能學習的最后結果。這也正是其原因所在,在體育“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心理上更加注重的是學習結果,并不是“合作學習”的過程,也不是該過程中組員之間的互助與情感的交流。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合作學習”,學生主觀意念上并不期盼進行合作,即學生合作意識較低。
4“合作學習”策略的實施
4.1體育教師合作學習觀的養成
就其現狀可知部分中學體育教師缺乏組織“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培養體育教師的合作學習觀念。體育教師是進行“合作學習”的策劃者和組織者,是“合作學習”開展實施的執行者與協調者,是在“合作學習”開展整個過程中的監控者,是最終對“合作學習”開展成敗的評價者,因此體育教師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都呈現出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體育教師合作學習觀的養成是中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必要前提。
4.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實施的主體是學生本身,所以也可視學生這一因素是衡量“合作學習”開展成功與否的本質影響因素,這樣看來,學生合作意識的強烈則對“合作學習”開展也產生較大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形成交往與合作的技能。在合作學習這一過程當中,學生對學習內容不但要自我解讀、自我理解,而且要學會表述、學會傾聽、學會詢問、學會贊揚、學會支持、學會說服和學會采納,等等。
4.3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作為其活動主體設置目標任務,并以此來促進和保障教學互助活動的順利進行。為了完成目標任務,小組內成員必須進行分工合作、資源共享、角色輪換、集體獎勵等手段,創造和諧有效的學習環境和依賴關系。
小結
“合作學習”是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但作為一種新式的教學方法其在實施策略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為使得“合作學習”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在日常中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應更加注重培養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為“合作學習”開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參考文獻]
[1]劉越超.中小學體育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2:7-9.
[2]徐艷紅. 以"自主-合作學習"為視角例析初中體育課堂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2:11-12.
(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 體育系,山西 晉中 0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