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希 李永湘 方永鋒
摘 要:基于對西部地方高校機制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研究了機制專業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三個突出問題,給出了應對措施,提出了基于就業導向和OBE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方法,引入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改進機制專業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培養學生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
關鍵詞:機械工程; 就業;OBE;教學改革
0 緒論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簡稱機制專業)是機械工程學科下的一個主要專業,是工業的基石。一個區域內機制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往往可以反映出當地工業發展的好與差,是當地實體企業經營情況的晴雨表。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復雜,就業水平衡量指標很多,社會關注,政府和高校都很重視,一些教師和學者對大學生就業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例如,福州大學許志銘提出了基于模糊數學方法的大學生全程式預就業評價方法[1]。宜賓學院童娟將簽約率、畢業生供需比、畢業滿意度、用人單位滿意度、就業結構五個方面作為大學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標準,基于層次分析法和BP神經網絡進行就業水平評價操作[2]。合肥學院劉罡等從學生自身、企業和學校三個角度研究了機制專業女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困難[3]。河北聯合大學李成研究了質量意識強化、加強實踐、開展創業、分類指導四種促進機械類畢業生就業的舉措[4]。長沙理工大學劉亞輝等從地域分布、行業分布、崗位分布和薪資待遇四個方面分析研究了湖南省高校機械類本科生的就業情況和存在的問題[5]。以上研究多集中在我國東部地區的高校機械類本科生的就業問題,很少涉及到西部不發達地區。西部不發達地區大中型制造企業極少,小微型加工廠也遠沒有湖廣、江浙地區的數量多,在此環境下建設機制專業難度大,培養出來的機制專業大學生就業難度也比東部地區困難。研究西部不發達地區機制大學生就業情況對幫助和促進學生就業、改進機制專業本科教學工作很有意義,下面以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2018屆機制專業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分析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并研究探討其應對措施。
1 機制專業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2018屆機制專業大學畢業生共96人,已簽約的同學為85人(包含就業、升學和入伍),未簽約的同學為11人,簽約率約為88.5%。機制專業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分布如表1所示。機制專業畢業生的總體就業率一般,就業質量還需提高,就業崗位與機制專業相關的學生所占比例不足50%,就業地點主要集中在貴州省內。機制專業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1) 學生個人素質不高,就業目標不明確。通過對畢業生的調查和同就業單位的交流,整體上認為學生的個人素質不高,與企業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在思想的開放性、獨立創造性、行業視野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部分參與過學科競賽方面的學生表現出良好的競爭力。少數學生就業目標不明確,就業目標制定得太高,把就業范圍限制得太窄,例如某同學想要在畢節市內找月薪6000元以上的崗位,且要求不加班、每周雙休,省外不去。在這種前提條件下,在畢節市內符合該學生要求的工作崗位很少,有這種崗位時學生的能力水平又不夠。若把地域范圍擴大到全國或降低點其它要求,則適合他的工作崗位會比較多。之所以出現這種偏差,一方面是學生制定的就業目標沒有充分考慮當地就業環境,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經濟不發達,制造業比較落后,缺少有競爭力的實體企業,企業給出的薪酬不高。
(2)地方制造業不景氣,機制行業變化大。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由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其發動的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制造業不少企業效益不是很好,西部地區的制造業發展更加困難,例如制造出來的電動汽車找不到銷路等。在此環境下企業擴大產能的意愿很小,對新員工的需求量減少。當老板對保障老員工的薪資都吃力的時候,沒有更多的意愿和資金去引入新員工。為了在困境中求生存,一些制造企業在改革、融資、重組等,企業所有權、股權結構、管理模式、主營業務、產品結構等變化很快,企業裁員、公司破產的事情偶有發生。制造業不景氣導致機制專業就業情況不如往年理想。
(3)信息封閉行動遲緩,教育與市場脫節。雖然一部分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招的新員工不多,但一些新的企業和工作崗位也在出現,受限于不發達的交通條件和不靈通的就業情報等,學校對制造企業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不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未能很好的匹配企業的新要求。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的機制專業本科大學生在就業時常常遇到比上不足、比下又多余的尷尬境地。一些企業偏愛理論水平、設計能力較強的重點大學的機制專業學生,也有一些企業偏愛薪酬較低而動手能力較強的專科生,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的機制專業本科大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明確、優勢不突出。由于學生大四在外實習等原因,四年一期基本沒有安排就業招聘等,學生就業工作主要壓在四年二期,就業工作開展較晚,錯過了一些企業秋冬季節的招聘。
2 基于就業導向和OBE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
要解決機制專業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上述突出問題,首要在教育,引入基于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對機制專業的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進行改革,以適應學生就業要求,而不僅僅是畢業要求。
2.1 課程設置改革
機制專業的課程設置需要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需求和企業要求。專業必修課需要體制專業特點,為機制專業學生鋪墊良好的專業知識基礎。專業選修課需要適應時代發展需求,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步伐相一致。機制專業課程教材和參考書版本不可過舊,需要及時更新。
2.2 課堂教學改革
基于OBE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越來越受到高校重視。基于OBE教學理念的機制專業課堂教學需要理清學生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學生主要面向什么類型的就業單位和就業崗位?學生在課堂上不僅需要學到專業知識,還需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開放的心態、基本的禮儀禮節、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教師不僅要教授好教材中的專業知識,還需及時補充與時代相符的技術發展動態,傳授為人處事的基本禮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課程教師不僅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導師,也是學生人生的導師。
2.3 實訓實習改革
實訓實習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的主要途徑。尤其機制專業的很多工作是需要逐漸積累經驗的,學生最原始的工作經驗積累主要來源于實訓實習。要保證機制專業學生至少一個月的金工實習,建立基于學生成果導向的評級機制。要安排學生半年至一年的企業實習,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良好的專業技能是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保障。西部地方高校的許多大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差,專業理論知識不扎實,進入企業往往只能從企業一線操作工干起。良好的專業技能,例如數控機床操作技能等,可成為其上崗的主要通行證。此外,可將教學實訓與學科競賽相結合,以比賽促進學生學習和實踐,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全國和省市級學科競賽活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交流能力等,開拓學生視野,使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3 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就業競爭日益激烈,西部地區地方高校的機制專業大學生要想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找到滿意的工作,就需要學校以就業和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改革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和實訓實習等,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個人修養,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志銘.應用模糊數學方法構建“全程式預就業”質量評價模型的研究 [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04):26-30.
[2]童娟.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J].現代電子技術,2018(07):160-164.
[3]劉罡,宋海峰,吳曉紅.本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女生就業力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1):457-458.
[4]李成.促進機械類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7):6-7.
[5]劉亞輝,田雙喜,田艷媚.地方高校機械類本科生就業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S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