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小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教學,不僅可以讓小學生對課本知識得到一個很好的補充,對知識體系得到更好的完善,還可以通過拓展閱讀讓小學生最大程度上獲取知識,提升小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拓展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其朝著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探索發現,歸納總結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小學進行拓展閱讀,并讓小學生自發地在拓展閱讀中查找教學內容資料,讓小學生做到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因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作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閱讀;重要性;策略
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一個不喜歡閱讀的人,往往是一個思維停滯、碌碌無為、品格狹隘的人。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如果不進行拓展閱讀,只通過課本上的知識,不能夠做到對事物的全面了解,就會造成知識面的狹窄、綜合學習能力低下、事物聯想能力較差和不利于日后學習與發展等重要因素。語文教材中的閱讀簡明扼要,內容和數量十分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面對這樣的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拓展閱讀與輔導,讓學生的讀書興趣向外拓展,學生通過大量的拓展閱讀,不僅開闊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增長了知識儲備,還可以讓學生變得明事懂禮,辨別是非。大量的拓展閱讀,豐富的智慧積累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道德水平。
一、 拓展閱讀的意義與重要作用
(一) 拓展閱讀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與讀書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中,對閱讀產生興趣,這是教師首先要做的事,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順利地進行拓展閱讀。黑格爾曾說過:“一個深廣的心靈總是把興趣的領域推廣到無數事物上去?!睂W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會主動去求知,只有學生懷揣這種求知欲望,對知識的無限渴望才會主動去進行拓展閱讀,才會在閱讀中找到答案和體現閱讀的樂趣。最后,拓展閱讀作為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補充,它具有更為獨特的教育方式,通過學生們都比較喜歡的童話故事、英雄故事、神話故事等一些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都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十分符合小學生年齡上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進行拓展閱讀并喜歡上拓展閱讀。
(二) 拓展閱讀可以更好地回饋教育教學內容
雖然拓展閱讀可以讓學生獲得大量的知識,但是還是要以教育教學內容為主體,拓展閱讀只是讓學生適當、適量地向課外拓展延伸。在獲取更多知識的同時,更好地輔助教育教學內容。拓展閱讀讓學生從精到博地廣泛閱讀,再從博到精地細致研究。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更豐富的知識,增長閱歷,還可以在拓展閱讀的細致研究中對課本內容進行一個很好的反饋,讓課本內容理解得更為深入,記憶更為深刻。大量的閱讀還可以提供語言上的豐富積累,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明顯的提升。
(三) 大量的拓展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水準
小學生寫作都是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一些親身經歷或者是通過一些事情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等一些素材。小學生年齡畢竟比較小,接觸的人或事物也比較少,寫作能力就會被現實情況所制約,所以小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就會出現“流水賬”的形式,作文內容顯得空洞無味。拓展閱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激活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和豐富的寫作方法,讓小學生寫的作文不在空洞無味,因此,小學生有必要進行拓展閱讀,知識和能力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只有扎實的拓展閱讀基礎,小學生才可以寫出優美的文章,才能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情用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字表達出來,讓學生的寫作能力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二、 拓展閱讀的方法策略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通過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以課本為中心,向外拓展延伸、練習對比,發現研究,在不斷閱讀思索的過程中,反思課堂的教學內容及意義,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完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一) 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人物進行拓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今中外的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形形色色,有杰出的詩人,如孟浩然、駱賓王,有優秀的作家,如老舍、冰心,還有神話人物,如女媧、普羅米修斯,還有偉大英雄如雷鋒、劉胡蘭等等。學生們想要深入了解這些歷史上的偉人,通過課本上的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學生就需要進行拓展閱讀來了解更多的知識。在學生查閱資料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運引導。從教學內容的人物方面進行拓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閱讀到該作者的其他優秀作品,了解該作者所處時代背景,還可以通過該作者的人生事跡來鼓勵學生。例如,《西門豹》這堂課,學生通過課堂教學了解西門豹一步步地摸清底細,破除迷信,懲戒了巫婆和官紳,為人民興修水利,表現出過人的智慧與謀略。通過拓展閱讀學生進一步了解了主人公西門豹,學生還學到了西門豹身上優良的品質:“一諾千金,誠實守信?!?/p>
(二) 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歷史背景進行拓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特殊背景下的文章,小學生沒有經歷過那樣的年代,不能完全理解和感悟對文章內容。這樣就會造成學生情感不能投入,記憶不夠深刻的情況。例如,《金色的魚鉤》《圓明園的毀滅》《文成公主進藏》等,這些教學內容的時代背景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有很大出入,學生在內容理解和情感感悟上都會有一定的難度,文章強烈的情感描寫很難讓學生引起共鳴,起不到教育教學效果。例如,《七律·長征》一詩歌中的“只等閑”“泥丸”“三軍”等含義深刻的詞語,只有把他放入特定的歷史背景才會對這些詞有些了解。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查找相關的歷史資料,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就會了解紅軍長征時期的歷史背景,才能夠了解紅軍長征時期的艱難,才會對這首詩有更多的領悟,引發學生愛國情懷。
(三) 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重點部分進行拓展
小學教學內容,大多都可以找到一個重點的句子,或者關鍵詞來統領全文。例如《蝙蝠和雷達》這篇教學內容,全文都緊緊圍繞“蝙蝠”,科學家經過反反復復的觀察和實驗,終于找到了蝙蝠在夜晚飛行的秘密。在通過拓展閱讀學生知道了雷達這樣的發明叫做生物學中的“仿生學”,例如根據螢火蟲,人們創造出來了人工冷光,用于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根據青蛙的眼睛人們創造出來了“電子娃眼”,用于指揮飛機的降落,根據動物的爪子,人們創造出來了起重機的掛鉤,用于重物的吊鉤等等許多發明,拓展閱讀讓學生知道了生物仿生學發明創造出來的設備和科技,正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水平和生產技術。這樣除了會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去進行閱讀,查閱資料,還會讓學生更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發現并尋找更多的知識和問題,更有助于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尋找答案。
(四) 從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文章的體裁上進行拓展
小學生教育教學課本上有敘述文、人物傳記、詩歌、故事、散文等多種不同體裁的文章類型,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體裁作為拓展閱讀的切入點,讓學生閱讀與本文體裁相關的拓展文章。例如古詩《早發白帝城》,學生通過李白隨性灑脫的文筆了解到了整首詩的優美,這樣的簡短精練的句子,前后對仗工整,這樣的形式會讓學生喜歡上中國古詩詞,學生會通過拓展閱讀去了解更多優美的古詩詞。
三、 小學生拓展閱讀現狀
當今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和家長都意識到了拓展閱讀的重要性,都會給小學生買大量的,學生喜歡的書籍。這是全體教師教學中不斷的方法探索,經驗累積才會取得這樣的成績,但這之中,還存在一些值得教師改進和完善的不足之處。首先,小學生天性好動,不能夠靜下心來安靜的閱讀。其次,有的學生怕吃苦,怕受累,行為懶惰,精神懶散,不喜歡拓展閱讀,不愿意去課外尋找材料,人物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就夠用了,沒有必要浪費時間進行拓展閱讀,及時閱讀也是應付教育教學,對學生學習沒有任務效果和意義。再次,小學生拓展閱讀數量和質量都不足,例如《金色的魚鉤》這節課,教師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理解了紅軍長征,可是教師沒有再往下繼續拓展,沒有紅軍長征是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紅軍長征是怎樣的一個惡劣環境,紅軍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食物是怎樣的一個短缺。這些知識沒有給學生進行拓展閱讀,金色的魚鉤在同學們看來,只是老班長釣魚用魚鉤,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有大量的拓展閱讀,學生才會明白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讓文章內容與學生情愫產生共鳴。最后,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多的拓展,以保證小學生身心健康的茁壯成長。例如,《尊嚴》這節課,教師就應該適當的用“尊嚴”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知道羞辱,知道尊嚴是一個人應該有的品格,學生更是如此。但也不要過分強調尊嚴,因為小學生如果因為自己內心脆弱而自尊心太過強大,尊嚴受到威脅的時候,幼小的心靈很容易受到打擊,這樣對學生健康成長非常不利,所以拓展閱讀也要適可而止,要具有針對性,這樣學生才能在拓展閱讀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體會讀書帶來的樂趣。
四、 結束語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的想象也會受到生活經驗的制約,閱讀在有限的時間里帶給我無限的想象。”拓展閱讀是小學生必須要進行的一種學習方式,它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還可以深化學生教學內容的學習。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來開展學生拓展閱讀,促進學生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郭紅秀.芻議小學語文的拓展閱讀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5(8).
[2]袁江平.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10):3-4.
[3]熊麗麗.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運用分析[J].中外交流,2018(33):204-205.
[4]喬亞娟.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3(85).
[5]賴曉芬.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23):237-238.
[6]王亮.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8(34):132-133.
作者簡介:王凌云,福建省南安市,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