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發
【摘要】在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為了積極踐行素質教育,體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許多學校在開設音樂課程時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建設能力為基礎和核心,將創造性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自主實踐相聯系,著眼于新課改的具體要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向,讓學生在一個更加自由且寬松的學習氛圍下主動接受優秀音樂作品的熏陶和感染,在自主分析及音樂創作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鑒賞能力、創作能力及審美能力。對此,本文站在宏觀的角度,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對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為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改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人們不再過于關注自身的物質追求,而是以精神文化需求為主體。為了保障人才培養模式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許多學校開始積極調整自身的教育策略以及人才培養目標,以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審美能力為主體。作為我國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意義重大,音樂老師需要以鑒賞能力的培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更多的藝術元素與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相聯系,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素質,以此來積極踐行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一、培養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結合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及素質教育的踐行意義重大,音樂老師及學校需要加強聯系和合作,明確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的相關作用及要求,給予學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以及肯定,通過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文化氛圍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實現個人音樂素養水平的綜合提升。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我國素質教育明確提出,老師必須要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及提升,了解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的現實條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前提下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創新和實踐的機會。對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來說,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及提升尤為關鍵,老師需要著眼于音樂教學的現實條件,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幫助學生在音樂感知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情感共鳴。其中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對老師和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積極開展不同形式的音樂審美活動,提升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及音樂審美偏好積極地接受優秀音樂作品的宣傳和感染,從而獲得更多的審美情緒,對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二)提高學生整體道德素質修養
作為情感釋放的重要方式和策略,音樂和文字尤為關鍵,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旋律和內涵的分析可以了解作者的生活感悟及思想情感,因此,在落實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能夠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在自主分析和感受的過程中調整個人的學習和行為方向,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真正地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一點對提高學生的整體道德和素質修養意義重大。
二、當代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強調了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價值和作用,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有一部分老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無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只關注簡單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是實質的教學質量及能力培養水平不容樂觀。
(一)學生非常的被動
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所區別,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音樂追求差異較大,有的學生對音樂課程缺乏一定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與老師進行互動時非常被動。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老師所采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非常機械和傳統,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長此以往就會使得學生對音樂學習非常反感,音樂老師也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
(二)高考壓力讓音樂鑒賞能力培養課程得不到重視
許多學生面臨著較大的高考壓力,我國現有的高考體系沒有將音樂課程納入考試成績之中,因此許多學校直接壓縮音樂鑒賞課,老師也忽略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所設置的音樂課程相對偏少,難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空間及時間。這一教學實踐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音樂建設能力的培養及提升,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集中個人的注意力,實質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相對較差。
(三)當代流行音樂的沖擊
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時代下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和多元,其中當代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直接改變著高中生的審美傾向及藝術偏好。古典音樂的欣賞非常重要,但是許多學生認為老師在課堂知識中所教授的音樂知識過于高端和經典,個人缺乏一定的參與積極性,難以意識到這一類型音樂的內涵和精髓,實質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受到了流行音樂的沖擊及威脅。
三、培養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
(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為了避免上文之中所存在的各類不足,在高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著眼于學生目前的音樂學習情況,積極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對學生心理狀態及心理偏好的分析及研究,以現代流行音樂為跳板,將古典音樂、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分析相融合,通過對比研究來讓學生意識到不同音樂形式的優點和區分,從而讓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與老師進行互動和溝通。這一點對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大有裨益,老師需要盡量避免簡單直白的干預和灌輸,為學生提供更多自由發揮和自主實踐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加強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系
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音樂與文化存在緊密的聯系。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音樂教育與相關文化相聯系,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及背景。另外,老師需要關注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靈活調整現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向,鼓勵和引導學生對詩歌及歌詞進行進一步的解讀,這一點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習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文化感悟。
(三)正確引導學生的情緒
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學習積極性及效率,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老師需要注重課堂氣氛的有效營造,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動,聆聽學生的意見,與學生做朋友,尊重學生的審美體驗以及審美偏好,保證學生能夠積極地釋放個人的個性,在自主學習和實踐研究的過程中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實現個人音樂審美能力水平的綜合提升。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的音樂教學內容和形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老師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將更多的文化元素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情緒上的引導,主動給予學生力所能及的幫助,保障學生掌握音樂鑒賞的具體技巧和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欣.新課程改革下高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
[2]司偉.新課程標準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3]焦斌.淺談新課改下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