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新課標反復強調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和理解,感受歌曲或樂曲所表達的內涵。以求讓每位學生在“發現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中,都能釋放自己的個性,使“個性”在藝術教學中閃光、潛移默化中提升素養。
【關鍵詞】個性;情景表演;合作交流;互動評價;活動體驗;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本質在于對音樂的體驗與反映。《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使他們的情感得到釋放并引起共鳴,從而達到真正地喜愛、理解音樂。”體驗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個體實踐。那如何以發展學生個性為歸宿,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獨立發揮出個性來呢?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要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顯現、綻放出來,讓學生從美好的音樂中獲得美的體驗,從而提升素養。
一、情景表演展示個性
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必須更加注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讓學生解放自己的天性,激發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自己的表演進行創新,融入自己的個性完成表演。把自己的個性與表演完美結合起來,完成表演后不僅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從而完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
如我在教授完《兩只小象》這首歌后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的是一片迷人的亞熱帶風光,雨林叢中走來一對小伙伴——兩只小象,它們用象鼻勾著,友好問好的溫馨場景,親密無間的可愛形象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引人無限遐想。孩子們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兩兩組成一對:有的小手握成圓球在頭上前后左右隨音樂有節奏地晃動,你望望我,我瞅瞅你,滿心歡喜的;有的雙手相交,頭挨著頭親熱地一起緩慢行走,拍打,撫摸;有的忽而頭碰頭,忽而手拉手,忽而撞撞腰,忽而頂頂屁屁,來模仿小象親熱友愛的樣子;有一個同學還唱道:“洗澡澡,洗澡澡,我用象鼻來把你洗澡澡”,那認真勁就別提啦。學生就這樣在這輕松音樂氛圍中象平時游戲玩鬧一樣,快快樂樂、富于創造地表達了對音樂的感受、表達了自我與友愛,全身心地沉浸在自我表演之中,張揚了孩子的個性、自主能力、想象力,培養了自信心。
二、合作交流 綻放個性
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合作能力是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學習各方面的音樂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團隊意識進行培養。對于音樂中的團隊意識養成,教師可以通過合唱或是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與團隊意識進行培養。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團隊意識,還能夠通過與同學的交流發現自身的問題,也能夠在與同學的交流中對知識進行鞏固,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為了讓學生感受走進春天氛圍,我在欣賞前先組織學生以“春”為主題展開討論,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并積極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后聽優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掘春天的美。在講授《以“春”為主題》創編活動這一課時,我對同學們說:“大自然的春天充滿朝氣蓬勃,表現春天的作品有成千上萬,對“春天”的有感而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我們欣賞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來表現,你們可用打擊樂器或你們各自掌握的各種樂器(凡是能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可以來表現),用你的想象去創作吧”。學生很快發現,生活中能發出聲響的東西如報紙、玻璃瓶、筷子、風鈴,這些普通的東西,也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課后學生自由組合,自由地體驗、感受,并在第二次上課時帶來了自己發現的不同于他人的打擊樂器。如聲勢樂器:咬牙來表現雨打在擋雨篷上、搓手聲表現小鳥拍打翅膀聲;塑料袋表現冰雪消融……在最后的教學中,讓每一個同學都選定角色,然后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表演,舞蹈好的同學表演跳舞,唱歌好的同學表演歌唱,節奏感好的同學以打擊樂器做伴奏,比較淘氣的同學可以表演聲勢樂器,不善于表演的同學可以手拿道具或布景,創設一個春意盎然的季節,邊歌唱邊搖擺,通過身臨其境的表演,在音樂聲中感受體驗不一樣的藝術魅力。這給課堂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同學們在組織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知識,每一個參與者都很好地發揮了自己的長處。
三、互動評價 尊重個性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練習,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答案;同一首歌曲,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更可能有多種不同的理解。體驗既然是一種個性化的實踐過程,在評價設計上,就應該采用尊重個別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有見地的意見,在寬松和諧的環境氣氛中學習音樂,心情舒暢,思維活躍,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摒棄強調“答案唯一”。
在《蝸牛和黃鸝鳥》一課中,學生可自由選擇角色,或扮演大樹或扮演纏繞大樹的葡萄藤,或扮演伶俐可愛的黃鸝鳥或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蝸牛,表演完畢后,請學生對不同角色進行評價,對出色的同學用音樂語言給予充分褒獎并進行模仿借鑒吸收,對表演一般的同學,同學們真誠的批評幫助、指導,借助學生的交流、表達、分享等環節,促使學生對體驗進行反思,使體驗得以升華和深化。
四、活動體驗個性創作
在音樂表演中較為注重表演者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表演者需要在表演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結合自己對樂譜的理解才能把整個表演活靈活現地展現給觀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對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表演中加入自己對于音樂的理解,從而完成屬于自己的表演。
比如,在教學《波基上校進行曲》時,老師要求學生聽到相同樂段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表達,其中一組學生用紙張做了幾頂帽子戴了起來,說自己是上校、士兵,然后隨著音樂按不同音樂片段戴上不同的帽子,從而發現了規律,把歌曲ABA的回旋曲式結構以坐立或列隊的形式來表達和領會。
著名特級教師蔡澄清這樣說:“創新,就是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創新,就是獨立創造,推陳出新;創新,就是打破常規,另走新路;創新,就是破舊立新,創造特色”。由此看來,創新總是和個性相聯系的,每個學生都具有潛在的創造性,教師的教育必須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任何一個機會,而且應該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發展,鼓勵他們發表不同見解,鼓勵他們的個性創作,進而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
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音樂來喚醒自己的個性,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從而找到自己人生的道路。在音樂學習中,音樂能夠作為一個學生發現自己個性的明燈,讓學生找到真實的自我。教師們在教學中應當耐心觀察并培養每一位學生,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通過一些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發掘自己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成長,釋放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音樂的課堂中閃耀,在教師的引導下成長!
參考文獻
[1]賀曉娟.用趣味教學,提高小學生音樂素養[J].北方音樂,2018,38(18):194.
[2]徐誼.開展創作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J].小學教學參考,2018(24):60.
[3]祁曉霞.核心素養培養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之路[J].文教資料,2018(23):79-80.
作者簡介:鐘小艷(1973—),女,畬族,浙江蘭溪人,本科,浙江省金華市江濱小學,小學一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