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魁 施寵 宋文杰
摘 要 新形勢下,做好家訪工作意義重大。目前,新疆高校家訪活動存在家訪形式單一、受訪學生覆蓋不全面、缺乏后續跟蹤等問題。因此,本文提出創新新疆高校家訪實效性的提升路徑,從四個方面提出具體解決措施,確保家訪活動收到實效、走向深入。
關鍵詞 新疆高校 家訪 實效性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6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79
Research on Way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Visits in Xinjiang
FENG Kui[1],SHI Chong[1], SONG Wenjie[2]
([1] College of Grassland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2] Student Affairs Office of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a good home visit. At present, home visit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have such problems as single form of home visits, incomplete coverage of interviewed students and lack of follow-up.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 visits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home visits.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the family visit; effectiveness; improving path
青年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大學及教師對青年的成長成才發揮著引領示范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1]當前,家庭、學校、社會各個層面無不關心青年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毫無疑問,開展家訪活動,是做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舉措。尤其在新疆高校,干部、教師開展家訪活動也是進一步推進“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中聯系學生、聯系學生家長、與學生交朋友的具體舉措。通過家訪,讓后進學生心中有溫暖,讓貧困學生切身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讓學生家長更加了解學生在校思想、學習情況,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1 新疆高校家訪的目的與意義
(1)加強家校聯系,構建長效聯系機制。家訪,是高校教師與學生家庭及家長聯系和溝通的助推劑,是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合力育人的有效措施。高校學生眾多,師生比例相差較大,教師的教學、科研、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班主任、輔導員很難保證與每一位學生家長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因此,每年寒暑假集中組隊的家訪有效地緩解了這種局面。新疆高校,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54.07%的學生為少數民族學生;新疆農業大學以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為例,54.72%的學生為少數民族學生,少數民族大學生越來越多,表明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同時,也能直觀感受到,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家庭,由于多數家長不精通國家通用語言,打電話等訪問方式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能作為家訪的輔助形式,通過面對面的專訪,教師利用科研出差、回家探親順訪等形式,建立高校教育與學生家庭共同管理、關心、服務學生的立體模式,對于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以及提升思想政治管理實效性意義重大。
(2)落實精準資助政策,促進資助工作提升。家庭困難的學生不光面臨著吃不起飯、交不起學費的問題,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心理自卑、學習下降、沒有自信心、怕與人交往等顯性或隱性問題。不讓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失學是黨和國家作出的莊嚴承諾,家訪活動是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2]通過家訪,精準核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了解建檔立卡及低保家庭情況,提升資助精細化管理水平,夯實育人理念。通過家訪,面對面地與學生家長溝通,實地了解并查看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保證了資助工作的精準性,更好的發揮了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通過“家訪—精準核定家庭情況—決定是否資助—開展資助誠信及感恩教育”四步法,夯實資助育人工作,讓政府、學校、家庭廣泛參與資助工作,建立社會、家庭、學校、教師之間的信任,打通資助育人“最后一公里”,促進高校資助工作整體提升。
(3)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增強思政教育針對性。不光要對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專訪,還對特殊關心關愛學生、心理障礙學生、違紀學生、學業預警學生、后進生等特殊學生進行家訪。對于專業課教師來說,開展家訪活動,意味著進一步走進學生,這也有利于推進課程思政改革創新,有利于專業和學科建設,有利于激發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對于輔導員來說,開展家訪活動是落實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與學生打成一片,有利于聚焦學生這一主體,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這個中心環節。通過實地家訪活動,與學生、家長面對面如實匯報學生在校表現及思想狀況,宣傳學校辦學理念和方針,征求家長對學校管理的意見,親切詢問學生及家庭遇到的困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學生及家長遇到的困難,談心交心、幫辦實事,與家長在一起幫助學生做一個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真正俯下身子傾聽學生和家長的訴求,既能讓家長放心把學生交給我們,也能讓學生更加有歸屬感和獲得感。
2 新疆高校家訪存在的問題
(1)家訪成本高,難以覆蓋所有學生。目前,新疆各高校家訪的范圍主要集中在新疆區內。由于新疆地域寬廣,學生來自南北疆各地,比較分散,有時驅車200余公里,只能家訪到一名學生,有時下午出發,基本上要到晚上才能結束一個家訪,路途遙遠、路況差、村落之間較分散,致使家訪活動經濟和時間成本偏高,因此難以覆蓋到每一名學生。新疆農業大學2019年寒假家訪活動中,256名輔導員、一線教師共實地家訪學生1156人,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4.56%,其中家庭困難學生有207人,占家訪總人數的17.91%。以新疆農業大學草業與環境科學學院2019年寒假家訪活動為例,1名副書記、3名輔導員教師組成家訪小組,赴喀什市、疏勒縣、岳普湖縣、英吉沙縣、伽師縣、阿圖什市等地專訪15名學生;校領導赴和田地區洛浦縣專訪了學院1名學生;17名專業課教師利用科研出差、回鄉探親在伊犁州、昌吉州、阿克蘇地區、石河子市等地順訪了20名學生,實地專訪學生僅占全院學生的2.90%。
(2)缺乏后續跟蹤和反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繁而雜,由于種種原因,家訪后的跟蹤和反饋機制沒能及時建立起來,家訪后的效果容易大打折扣,也容易使學生家長對家訪失去信任感、對孩子的成長變化失去期待感。[3]因此,家訪后需及時召開家訪成果展示會議,交流家訪經驗,梳理家訪過程中家長期待的問題、家訪人員看到的實際問題以及學生提出的問題,并協調各個部門及時解決,最后指派專人定期回訪教育效果。
3 新疆高校家訪實效性提升路徑的構建
(1)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安排。高校應當把家訪活動當成一項重要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任務和家訪工作的“關鍵詞”,從頂層設計、安排部署。對于具體來做這項工作的基層學院來說,首先,應成立家訪領導小組,由學院黨委書記擔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主管學生工作領導)擔任副組長,在學生工作辦公室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層層分級,明確責任,使家訪活動走向深入;其次,“學校+學院”兩方應積極籌措資金,設立專款專用,解決家訪人員交通、租車、食宿及慰問等費用,確保家訪活動順利實施;最后,應當建立靈活的家訪工作機制,除輔導員全程參與以外,應積極鼓勵更多地“三進兩聯一交友”教師參與其中,采用“專訪+順訪”的靈活形式,統一安排專訪的時間和地點及租賃車輛等事項,“三進兩聯一交友”教師自行協調順訪的時間及地點等事項,這種彈性的家訪方式有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形成多層次的家訪隊伍,容易使領導、輔導員與“三進兩聯一交友”教師之間形成合力,更好地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
(2)創新工作模式,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家訪前,家訪人員應分別向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了解在校學生在校的學習成績、思想狀況、資助獎懲等基本情況,以便向學生家長如實說明學生在校情況,要與家長一起督促學生假期積極參與社區(村)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應對參加家訪的教師開展相關集中培訓,培訓的內容要涵蓋國家和學校的政策、資助育人工作理念、資助成效及家訪方法措施等,并提出明確要求,進一步強調家訪的紀律、訪談內容、宣傳教育內容、訪談技巧等,本著因人而異、因材施“訪”的教育原則,針對不同學生,合理制定訪談提綱,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提綱,避免訪談不到位導致信息的失實等問題;家訪前,要通過電話、微信、QQ等方式與學生及家長取得聯系,初步確定走訪行程,做好路線規劃;家訪結束后,應整理談話內容,做好宣傳工作,并提交家訪報告,落實家訪成果。
(3)注重方式方法,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家訪過程中,要講究方法和策略,要努力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避免雙方因存在不信任,在交談中保持沉默和謹慎的心理態度,從而導致家訪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在交流的過程中講究談話技巧,消除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戒備,營造和諧的氛圍。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學生在校的思想、學習表現作為切入點,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少一些批評和抱怨,對于學生的違紀表現和缺點,應委婉地指出,與學生家長共同探討教育學生的方法。對于因為貧困而導致心理負擔較重的學生,要幫助學生家長分析家庭致貧的原因,結合新疆農業大學優勢的農科專業背景以及專家團隊,了解家庭收入來源,詢問家庭支出狀況,多角度、多手段、多方法助力貧困家庭村民脫貧致富,并向學生家長宣講國家和社會以及學校的各類資助政策,鼓勵學生多在學校勤工儉學,利用假期兼職。
(4)線上線下結合,力爭實現全覆蓋。新形勢下,應該結合實際工作,建立靈活、高效的家訪工作機制。作為實地家訪的一種有效補充,還可以通過書信、電話、微信、QQ等形式,擴大家訪覆蓋范圍,拓寬家訪的路徑,通過期末放假前郵寄“致家長一封信”,班主任、輔導員填寫成績單、一對一的給學生寫評語,開學學生報到時反饋家長意見,不但擴大了家訪范圍,還建立了家校長效聯系機制。家訪過程中,應積極做到入腦、入心、入行,尤其是在訪談中,應該做到尊重學生的隱私,有的放矢,更加注重家訪的藝術,努力做有溫度的思政教育。
4 結語
教育之難,難在潤物無聲,難在潛移默化。實踐證明,“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不適合90后、00后的年輕一代,通過家訪活動實現“一對一”個性化的教育、精準化的交流,是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三觀”的最好方法。對于參與家訪的班主任、輔導員、“三進兩聯一交友”教師來說,參與家訪活動也是增強其職業情懷,幫助其了解大學生,促進其工作能力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在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的關鍵時期,作為高校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感人、以理服人,努力構建“大思政”育人的創新模式。[4]不斷的搭建平臺、構建載體,堅持問題導向,落細、落小、落實家訪工作,把黨和學校的辦學育人方針、政策宣傳到每一個家庭,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規律、新模式,使家訪工作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2] 張意.高校貧困生家訪實效性提升路徑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1):112-114.
[3] 李丹,任思琦,王昌齡.新形勢下高校家訪工作的現狀和解決對策研究[J].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2018(4):233-234.
[4] 張爍.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