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面對兒童音樂教育這個復雜的命題時,不能簡單地用成人視唱練耳教學去生搬硬套,與教育學、心理學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在了解兒童的認知、需要和反饋的前提下,開展的音樂教育才是有效的。因此應該有針對性的改進教育方式,選擇性地調整教學內容,以期有效合理地開展兒童視唱練耳課程,幫助孩子打開音樂藝術的大門。
【關鍵詞】視唱練耳課;兒童音樂;音樂教育;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視唱練耳課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視唱練耳教學有助于兒童形成固定音高的聽覺
兒童視唱練耳教學的意義在于培養其形成良好的音樂聽覺甚至固定音高。良好的音樂聽覺能力是衡量一個音樂人音樂能力的標準。有可能來源于天賦,但也可以通過后天培養訓練獲得,而兒童時期正是培養此能力的關鍵時期。綜上所述,音樂教育的作用就是需要我們把兒童無意識的、不成體系的聲音訊號與具體的音樂符號進行聯結對應,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形成一種有意識的、成體系學習,增強信息記憶度,幫助兒童形成固定的聽覺。
(二)視唱練耳教學可以幫助兒童構建良好的內心聽覺
視唱練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構建良好的內心聽覺,內心聽覺在兒童教學中可以通過視奏來培養。視奏能力的訓練是一種體現綜合能力的活動,視唱練耳教學要做的就是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改變兒童的視奏能力。在閱讀樂譜的過程中,并不是簡單的見譜出聲,是一個經由轉化的過程。首先需要經過觀察和識讀,其次利用感覺和內心與之配合,將文字譜稿轉化為內心聽覺,再將樂譜轉化為音高唱出。在完成了上述過程的基礎上,就能大大減少由于視奏能力不夠而出現的錯誤。相應的,內心聽覺幫助兒童形成較強的轉換意識以及適應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音高音程之間的關系,使之連貫。
(三)視唱練耳教學可以有效地培養兒童的樂感
樂感即對音樂的感知,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后天培養。兒童時期是認知力和感官能力飛速成長的時期,所以在兒童時期通過視唱練耳的教學來提高樂感是非常有必要的。幫助兒童培養樂感可以從最基本的開始,如2/4拍的強、弱;4/4拍的強弱、強、次強、弱,教學中按照這種關系演唱會好聽很多。教兒童完成一首視唱作品可以循序漸進的從最初級的強弱處理到感受這首作品的音響效果,豐富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視唱練耳教學可以培養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
視唱作品把完整的音樂作品還原成最初的曲譜,培養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要從把視唱作品升華成完整的音樂作品開始。兒童認識了曲譜中的節奏和音調,才能通過聆聽去主動感受、欣賞音樂,也能識別節拍和調式的變化以及樂曲中富含的情感。只有從全面的通識知識入手,才能體會不同風格、不同類型、各具特色的音樂,而不遺漏。
二、兒童視唱練耳教學的主要內容
(一)對音高的聽覺認識
音高聽覺是指對音與音在音高和關系上的辨認和判斷,比如在聽到和弦或者音程時,能快速判斷出是哪幾個音。借助鋼琴讓兒童有音高的位置感、音色感和音量感,再通過學習樂理知識來了解音樂要素可以形成音高聽覺。對聽音的時候不涉及節奏,所以可以進行反復地練習,讓兒童在大腦和內心反應出音高的位置,在反復聽取的過程中形成對不同音的記憶和識別。
(二)對節奏的訓練
兒童對節奏的反應是敏銳的,但在掌握節奏的同時往往會影響兒童對音準的把握,所以節奏的訓練十分重要。可以通過學習基本的節奏型、拍打節奏、聽寫節奏來訓練學習者的音樂記憶能力和反應能力。在教學中,把節奏訓練作為整堂課的“放松”環節,可以用合作的方式進行節奏訓練激發起兒童的學習興趣。
(三)樂感的培養
培養樂感可以從模仿開始,先聆聽完整的音樂作品,再回歸曲譜進行模仿情感的演唱。教學者在引導兒童開口唱之前可以介紹視唱作品的背景,或要求學生著重注意譜面的表情記號,按照要求演唱。兒童的情感經驗十分單純,要通過不斷地引領、導入達到真情實切有代入感的演唱。培養樂感不是一蹴即成的事情,要從小去感受、努力訓練才能有進步。
三、視唱練耳課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訓練方法
(一)音準的訓練方法
兒童的音準培養應當從唱音階和構唱音程開始。在教學中,音階的訓練有助于學生熟悉音高,是讓學生對音高有概念最直接的方法。把C大調的音階訓練作為每堂課的開始,初學者跟著鋼琴同步唱,有利于快速找準音的位置。熟悉音階后直接給標準音,讓學生主動地去找中央C,完成c1-c2的音階訓練。音程的構唱也是訓練音準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利用生活中常見的音樂小細節來引導兒童發現和關注視唱練耳的技巧,例如門鈴聲的叮咚其實就是一個大三度的音程關系。音程構唱第一步是跟著鋼琴模唱,第二步直接給低音,讓學生按照搭橋的方式找到冠音,第三步用給出標準音,讓學生通過標準音構唱到根音再去構唱冠音。
(二)節奏的訓練方法
學習和熟練打出單個節奏型對兒童來說是節奏訓練的第一步,可以畫出每個節奏型對應的圖示,根據圖示加上手的比劃來掌握節奏型。比如,在學習大切分節奏型時,可以教學生按照圖示用手的停頓比劃出切分節奏該有的節點。在熟練掌握每個節奏型后,把簡單的和有難度的組合在一起,用不同的道具如鼓、鋼琴鍵、鉛筆等敲擊節奏,讓學生感受不同音質下的節奏;第二,在訓練二八節奏型和四個十六節奏型時,要和學生強調節奏的均等性,手的拍合和口念節奏速度要一致。訓練切分節奏時可以讓學生把時值長的部分加重音,以強調它的不同,這也會成為學生的一個記憶點。
(三)利用小組合作的訓練方法
在兒童視唱練耳的教學中,適當的加入小組合作能讓學生把學習和“游戲”結合,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眼前一亮。第一步,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給兩組學生不同的節奏型,節奏型不同時各自擊打節奏,在遇到相同節奏型時,兩組同學同時對拍手;第二步,加入音高,在反應出節奏的同時也要注意音準。這種合作的方式能夠激發兒童的集體榮譽感,促使兒童更加集中精力在學習上。
了解音樂的人是幸運的的,因為其能更直觀看到音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但欣賞音樂從來不需要我們一定要了解音樂本身,從某個意義上來說,音樂所要表達的東西才是音樂作為藝術的根本載體。
但是,音樂教育的意義體現在用具體類似于數學的公式法則去解讀和換算音樂。從這個角度來說,視唱練耳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為它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公式。用這個公式衡量音樂,會過濾掉很多個人特性的部分,而找到音樂本身共通的部分。兒童教育中視唱練耳的探究最根本的屬性在于其時機性。沒有任何一個階段的記憶有效性比得過兒童時期。筆者以淺薄的認知和短暫的實踐經歷記錄下個人視角對兒童音樂教育的心得,雖然很多地方還需完善,但意義更多的是以期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顏玉麗.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音樂教學分析研究[J].戲劇之家,2019(12):188.
[2]程酢培.論視唱練耳啟蒙教育[J].藝術評鑒,2018(17): 95-98,109.
[3]武雯博.奧爾夫教學法與視唱練耳教學的結合——兒童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18,38(14):148.
[4]唐銀.學前教育專業視野下的《樂理與視唱練耳》教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36(4):102-106.
作者簡介:樊姝婕(1996—),女,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碩士,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視唱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