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紅
【摘要】器樂教學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藝術實踐,北江小學一直以來都以陶笛作為課堂器樂教學,充分利用陶笛引導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在學習過程中加深了對音樂的感知,不斷提升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和音樂能力。因此,本文以陶笛初始教學經驗為出發點,從學生興趣培養、教材設計編寫以及陶笛技巧深化連續、情感演奏、樂器普及等多個方面討論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落實陶笛實踐教學,為小學陶笛教學提供一定的發展思路和內容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陶笛;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對于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而言,不少教師甚至學校都過于忽視音樂實踐教學工作,常言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器樂教學的“行”即為音樂實踐,換言之,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那就應當將器樂教學充分貫徹落實。我校一直以來將陶笛作為學生音樂課堂的輔助樂器,通過學習陶笛,不僅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夠有效擴展其樂理、節奏、視唱以及音準等知識與能力[1]。下文中,基于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具體介紹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開展陶笛教學,旨在為廣大教學同仁提供參考思路。
一、培養學生陶笛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未知的事物有著天然的好奇心,而教師也正好可以利用這一特質培養學生們學習陶笛的興趣。首先,重視聆聽。學生們在剛剛接觸陶笛的時候會因為不了解而感覺到十分有趣,此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們演奏《藍精靈》《哆啦A夢》等動畫片的主題曲,將陶笛音樂直觀地通過聽覺而被學生們感知。在其聆聽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們感受音樂的節奏,并聆聽用不同調的陶笛所演奏出來曲子的不同。在課堂上如果當天有過生日的同學,還可以為其演奏一曲《祝你生日快樂》這樣學生會感到驚喜和意外,其他學生也會盼望在生日會聽到專門為自己演奏的歌曲,如此一來,學生們也能夠自然而言地認識陶笛的魅力,從而激發其學習陶笛的欲望;其次,體態律動。音樂會對我們的肢體語言、肢體律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故而在學生的陶笛教學過程中,可以仔細引導學生們以律動將自己所聽到音樂時的感受以身體的外在形式進行表現。
二、注重編寫設計陶笛教學教材
優質的教材是承載學習內容的重要體現,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那么為了更好地推進音樂課堂陶笛教學,編寫、設計相應的陶笛教學教材,則是學校開設陶笛教學課堂的重要一環。具體來說,編寫的教材應當包括陶笛基礎知識部分、陶笛基礎訓練、練習曲目、以及初始階段的樂曲等四個部分。其一,在陶笛基礎知識部分,需要為學生詳細介紹陶笛結構外觀、發音原理、使用方式以及吹奏時的多種姿勢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不高,因此,教材中大多數理論性的內容可以以圖畫、簡筆畫的形式呈現,一方面易于學生學習、接受,另一方面則能有效滿足其實際情況與心理特點[2];其二,在基礎訓練部分,教材內容應注重引導學生增強自身學習過程中的指法訓練(如強調正確手型與抬指方式)、氣息訓練(包括吸氣與吐氣、長氣與短氣)、演奏方式練習(站奏或坐奏、平吹或俯吹)等;在練習曲目與初始階段樂曲的選擇方面,教師應當注重所選擇的曲目中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長短音、吐音以及對音階、音準的把控;所選擇的曲目應為學生熟知曲目,如《祝你生日快樂》《友誼地久天長》《歡樂頌》《小毛驢》《新年好》等,或者在進行學生學習意向調查之后增加相應的曲目。
三、重視陶笛技巧練習
陶笛技巧練習主要是指練習“指功”、“舌功”和“氣功”,且三項基本功都需要扎實且均衡的發展,否則不僅會影響發音,更會阻礙學生進步,長此以往厭煩、抵觸心理也極易滋生。指功是指以自然的姿勢把持陶笛,手指按孔的正確位置應該是第一節手指的指肚,若用指尖按就會導致因按孔不嚴而漏氣,發音不準的情況[3]。而手指指尖全部向前移,平蓋在音孔上手指漏氣現象也自然消失。通常情況下,檢查有無按嚴密的方法是:先用力按孔,再放開,伸手看看手指肚上是否有明顯、完整的圓圈壓痕。如果有,那說明你已經按得很緊密了;反之則說明沒按緊、有漏氣。舌功是指舌頭在陶笛吹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吹奏陶笛時,音頭用吐奏(輕吐)將舌頭輕輕的吐一下,舌頭作“TU”音。用舌技巧:吐音Du有寸勁的舌尖音;雙吐音Du Gu的感覺,伸縮各發出一音;碎音、花舌音則依靠演奏時舌頭左右迅速橫擺發出。氣功是指掌握好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吹好陶笛的關鍵所在。吸氣時主要采用“聞花香法”。即指導學生采用鼻子進行吸氣,直接吸到腹部,且吸氣時做到不聳肩、不挺肚子。呼氣時則以嘴尖輕輕地吐氣,吐氣持續時間越長越好,遵循慢、集中、均勻、持續的原則呼氣[4]。為了更好的讓學生理解記憶我編造了一個口訣:左托右蓋,五指張開;手指放松,指肚按孔;輕放嘴邊,絕不鼓腮;巧用舌頭,音頭發TU;腹部控制,氣息平穩。按照口訣練習可以幫助學習快速掌握陶笛的吹奏技巧。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奏陶笛
陶笛是一門聲音的藝術,所傳遞出來的聲音往往也反映著演奏者所投入的情感。但是在具體的陶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于注重學生是否演奏正確、演奏技巧是否拿捏到位而過于忽視了情感表達的指導,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即使學生陶笛演奏技巧十分精湛,缺乏對音樂內涵情緒的把握與表達,那么無異于抓住了陶笛了外殼而丟失了內在靈魂。因此,我提倡除了陶笛演奏技巧的訓練,教師也需要知道學生們有感情地進行陶笛演奏。例如,在學生們練習《送別》這一經典曲目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的練習任務,在演奏這首表達離別情感的歌曲時,分別帶著悲傷不舍的、懷著重逢希望的以及安靜平緩的情緒演奏,并分別感受在不同情緒下陶笛所發出的聲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紛紛嘗試,學生們的音樂是自由的,每個人都能夠用自己所理解的感情進行歌曲的演奏,結果有的學生演奏出了靈動、流動的感覺,也有的學生表現出了曲子中詼諧的一面,還有的學生則用自己所掌握的樂理知識將送別去演奏出了爵士樂的味道。由此可見,情感的融入對于指導學生進行陶笛演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在校園中普及陶笛樂器
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雖然潛移默化,但這種影響無疑隱藏著巨大的推動力量。為了營造濃厚的校園陶笛音樂文化,學校與教師可以在校園中普及陶笛樂器。如我校從一年級開始開展陶笛教學,且每學年都有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陶笛比賽。在校園藝術節的活動中,陶笛演奏也是展示陶笛教學成果的重要形式,在這樣的校園氛圍中,學生們會更加真切地體會到學習陶笛的樂趣。教師還可以鼓勵每個班級的學生自發組成陶笛演奏樂隊,并指導學生們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定期開展活動。例如在每周的周五放學后安排陶笛聯系時間,此時,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輔導。此外,也可以適當要求學生將陶笛音樂學習帶回家,由家長負責監督與陪同,幫助學生養成堅持聯系、自覺習笛的良好習慣。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課堂上落實陶笛器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了解音樂的魅力,了解音樂的價值,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與興趣,幫助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融入音樂學習,豐富自身的課余生活,在音樂學習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進一步形成良好的校園音樂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戴佳麗.陶笛走進課堂輔助歌唱教學的實踐研究[J].大眾文藝,2018(19):201.
[2]王清.陶笛進課堂:小學中段學生學習技巧探究[J].文教資料,2017(28):71-72.
[3]劉思貝.讓笛聲在學生心中悠揚——初探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陶笛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7(18):198-199.
[4]林菲凡.陶笛教學走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與探索[J].北方音樂,2015,35(4):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