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遵循學生需求、體驗、實踐、融合的鄉土文化實施原則,通過課題研究、開發校本課程、創新教學、融入課堂、實踐體驗讓鄉土文化回歸語文課程,可以提高學生對家鄉歷史發展的認識,促進學生對家鄉現狀的研究,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家鄉和祖國聯系得更加緊密。
關鍵詞:鄉土文化;回歸;農村小學;語文課程;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09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74
近年來,隨著文化建設日益受到重視,鄉土文化教育因其在地方文化,尤其是地方歷史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面的特殊作用,又逐漸回歸到有識之士的視線中,專家學者紛紛發表真知灼見。據報道,貴州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謝治菊認為,鄉土教育是人文教育的基礎,學生在了解和認識家鄉的基礎上,激發鄉土情感、產生鄉土關懷和鄉土認同,并能為改善鄉土環境,促進國家認同貢獻力量。華南師范大學嶺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左鵬軍教授認為,鄉土文化是一種很具體的文化,它貼近人民的生活,人們對它的感受真實而深刻。對普通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來說,鄉土文化是一個重要而有意義的補充。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岑學貴則欣喜地介紹,在廣西鄉土教育作為概念提出付諸實踐已有多年,并得到政策支撐和學理支持。
面對具有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維護人文生態環境的鄉土文化,在讓鄉土文化回歸課程呼聲日高的當下,讓鄉土文化回歸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的途徑有哪些呢?又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一、實施鄉土文化的途徑
(一)開展鄉土文化課題研究
農村小學要自覺提高意識,積極開展鄉土文化課題研究,拓展校園文化,豐富校本課程內容,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守住中華民族的根。校園文化、校本課程融入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讓一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莘莘學子了解故鄉的前世今生,了解故鄉的文化脈絡,使鄉土文化后繼有人,鄉土文化精神代代相傳,激發起本鄉的學子從小熱愛故鄉、報效祖國的熱情,提升學生對于家鄉的歸屬感。
(二)開發鄉土文化校本課程
要讓學生傳承、保護、發展鄉土文化,首先得有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鄉土文化校本課程。農村小學要開發鄉土文化課程,一是制訂鄉土文化課程開發總目標,通過學生對鄉土文化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二是對鄉土文化資源進行梳理,選取鄉土文化資源納入校本課程開發,避免過分抽象化的鄉土文化知識。三是真正用好鄉土文化校本課程,發揮鄉土文化課程應有的作用。
(三)創新鄉土文化教學
學校應根據鄉土文化的內容,創新課程教學形式,聘請當地的能工巧匠及學有所長者進入學校課堂,講解鄉土文化知識;鼓勵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品嘗美食、參觀博物館、參加活動等形式,使鄉土文化的生動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他們對鄉土文化的理解。
(四)鄉土文化融入語文課堂
現行小學語文教材有不少入選篇目來自鄉土文化中的民間傳說、人文歷史、自然景觀,如《牛郎織女》《嫦娥奔月》《日月潭的傳說》《西湖》等等。我教學這類課文時,先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優美的篇章均汲取鄉土文化的精華而成文,然后對學生說我們賀州也有著豐富多彩的鄉土文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鄉土文化的熱愛之情。
(五)踐行鄉土文化
鄉土文化的傳承發展需要從娃娃抓起。如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后,我教學生唱由賀州人增龍城先生作詞作曲、流行海峽兩岸的客家山歌《月光光》:“八月啊十五啊月光光,我同阿媽拜呀拜月光。阿媽問我一聲,故鄉在哪里呀……”引導學生比較蘇軾筆下的中秋月圓人不圓的遺憾與增龍城先生借中秋歌聲思念遠方親人的渴望,讓學生親身體驗鄉土文化就蘊藏在家鄉膾炙人口的歌謠之中。
二、實施鄉土文化的原則
(一)立足于需求原則
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在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下,鄉土文化的開發與實施要立足于學生的需要、興趣及已有經驗,開設適合學生的鄉土文化校本課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重視體驗原則
在鄉土文化的開發實施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的良好體驗作為衡量標準,讓學生對故鄉濃厚的本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知,獲取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鼓勵學生提出異議,在尊重中求同存異。
(三)教學實踐性原則
傳統的課堂教學無法將鄉土文化真實、鮮活地展示給學生,鄉土文化課程的實施過程要以活動形態為主,課程教學為輔。圍繞一些實際活動開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際活動中,通過自己的感知獲取新的經驗。
(四)文化相融合原則
開發鄉土文化,學校和教師要挖掘整理本土優秀的文化資源,選取鄉土文化中的精華編入校本課程教材中,將鄉土文化與語文、數學、思想品德等容易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的課程相融合,以利于學生多元文化價值觀及多元文化知識體系的形成。
三、結語
加里寧說:“愛國主義教育是從深入認識自己的故鄉開始的,家鄉是看得見的祖國,祖國是擴大了的家鄉。”讓鄉土文化回歸語文課程,能加深學生對家鄉歷史發展的認識,讓學生的思想感情與家鄉和祖國聯系得更加緊密。
參考文獻:
[1]郭剛.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鄉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4(6).
[2]陶耀娟.客家文化走進中小學德育課堂[N].賀州日報,2011-12-02(3).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莫燕偉(1972— ),男,漢族,廣西賀州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
課題項目:本文系八步區2018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讓鄉土文化回歸語文課程的研究》(編號:HBY2018C2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