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和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不斷滲透,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授,又要重視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在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也能促進學生獲得更好發展。為此,文章分析和探討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0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082
道德與法治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明辨是非,還能夠使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其更好地發展。然而從現階段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配合教師不夠積極、教學效果不夠理想等問題較為顯著,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將這門課程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以發揮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共鳴和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的積極作用,才能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
生活化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現象、實地調查等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促使學生愉快地利用現實生活經驗去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也會更強。將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仔細研究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并應用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內容,進而實現科學世界、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整合。學生在學習中也將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連接起來,不但能加深學生的感受和理解,還能實現學生的思想延伸和發展,對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立足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這一成長特點,對教材知識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借助實際生活中與之相類似的現象進行應用,進而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如:在教學《友誼與成長同行》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成長順序找尋自己在不同成長時期的照片,或者是與朋友的合影,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并由學生說一說成長道路上與朋友的一些難忘記憶。這一方式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使課堂不再枯燥乏味,學生也更加能夠理解該章節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朋友在自身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性。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涉及的很多知識內容來源于實際生活,只要學生認真學習和思考,就能夠透過書本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為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發學生思想共鳴,更好地掌握課堂所教授的知識內容。如:在教學《網絡生活新空間》時,就可以創設網絡交往情境,讓學生對日常網絡交流進行模擬,再將一些生活實際中發生的網絡安全事件穿插到教學當中,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刻地認識合理利用網絡的重要性。
(三)生活化課外實踐,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作為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學生創造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不僅可以延伸和拓展學生思維,還能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如:在教學《生命的思考》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英雄紀念館,促使學生了解我國歷史上的英雄事跡,不僅可以升華學生的感官體驗,還能幫助學生養成敬畏生命的意識,并思考自身生命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規劃。
(四)生活化作業,鞏固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
作業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知識的重要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內容進行復習,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內容。當然,課后作業不單是傳統紙質作業一種形式,教師也可以在課堂教學后向學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業,如:在教學《關愛他人》后,教師就可以布置下幫助老人過馬路、與同學和睦相處等生活化作業。這一課后作業的完成,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滿足感,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結語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主要可從生活化教學模式概述展開,對生活化教學含義進行詳細的解釋。同時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通過立足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課外實踐,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養和生活化作業,鞏固所學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教學策略的應用,不僅將書本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互聯系起來,還將學校、社會、家庭等生活經歷與課程相互連接起來,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感受和理解,不僅可以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還能夠促進初中生獲得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宋淼.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6).
[2]李興選.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李慶平(1979.6— ),女,漢族,河北廊坊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