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推崇“無為而治”的思想,所謂的“無為”并不是真的無所作為,而是一種無為勝似有為的大智慧。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完全可以利用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來管理班級,減少對班級事務的過多參與,讓學生自己處理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從而成為班級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監督,以實現提升學生自身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無為而治;班級管理;自主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5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137
“無為而治”作為道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智慧非常值得我們探究。因為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事無巨細,都會親力親為,這樣看似十分負責的行為有時候反而會適得其反。要有效提高班級管理制序,班主任需要探究“無為而治”的班級管理辦法。
一、班主任要學會用自身行為影響學生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缺乏自我判斷能力,在這個時期正是塑造其基本品格和行為方式的關鍵時期。小學生往往會模仿身邊人的做法,作為班級領導核心,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習慣,班主任需要從自身做起,通過自己良好的習慣和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來影響學生,以期達到“無為而治”管理班級的目標。在處理問題方面,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不可急躁抱怨,在對待班里學生時要一視同仁,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這樣,通過班主任言行舉止的引導學生會有一種向心力,這種動力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建設班級。
二、班主任“無為而治”管理班級需要建立學生管理團隊
跟學生相處時間最長的一定是學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善于組建學生干部團隊來幫助自己。在選舉班干部時,班主任要盡量避免“指定人選”這種情況的發生,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選出自己信任的班委和小組長等。通過這樣的做法選出來的班干部往往在學生中威信較高,適合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在選出班干部之后,班主任要逐步教授其管理辦法,從最初的給學生做示范工作,到配合學生一同完成工作,直至最后的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教師要學會傳授學生經驗,讓班干部明白自己需要做的工作。教師要經常對每個班干部的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詢問其解決問題的辦法、方案和解決問題的成果。在這個環節中,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評估的手段,讓學生投票或是私下反映班干部所做工作的好壞進行評估。班主任要善于表揚和批評,適度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能讓一個人在后來的工作中更有動力,在一定尺度內的批評也能讓學生反思后有所進步。
三、班主任在開學之初制訂好班級管理規章制度
在班級創立之初班主任要著手制訂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要在該制度建立初期經常提及并使用,讓規定的內容深入學生內心。在實行初期,如果有學生違反規定要在一定范圍內對其進行批評,或者在班里公示,但是最好不要當著全班的面去批評某個學生,要通過私下解決的方式讓學生在以后規范自己的行為。但是,如果有學生在班里表現良好,教師可以在全班范圍內提出表揚,也可以進行小的物質獎勵,讓該學生成為班里學生學習的榜樣。這樣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有合適的行為規范約束,逐漸讓學生適應規定,將規定的內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為當中,這對班風的建設有很大幫助。在班級建立開始階段應用此種辦法,能讓以后班級管理工作的展開減少壓力。這對班主任實行“無為而治”的管理辦法提供了思想上的有力幫助。
四、班主任要善用家長的幫助更好地管理班級
小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和信服度較強,這一點可以成為管理班級的突破口。小學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要善于與家長溝通,將孩子在班里的表現與家長進行及時交流,這樣家長自然會對孩子今后的行為作出相應的指導。還有,在班里舉辦活動時班主任可以更多地采用親子互動的方式,比如學校開展運動會等,班主任就可以讓家長前來觀賽,有了家長的鼓勵孩子往往會更加努力,更有沖勁兒。孩子的優秀表現反饋給父母,會讓孩子和家長達到“心連心”的效果,孩子的努力被父母見證就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嚴格地要求自己。這樣,通過家長的幫助,家校聯合管理學生,能更好地實現“無為而治”的班級管理狀況。
五、“無為而治”的真正實行還需要“有為”
在班內實行“無為而治”的管理方案并不是教師完全放手,相反地,要真正實現該方案,教師要在幕后做好有關的工作。在班級管理時,教師要時刻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要定期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進行指導,將平時的工作做細做實。“無為而治”的真正核心在于雖然班主任看似每件事都放得很寬,但是實際上心里對每件事都有把控,在必要時還需要班主任站出來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六、結語
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的精髓思想“無為而治”用于小學班級管理建設上,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識提升都非常有幫助,同時也可以減少班主任在瑣事上的精力投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和幫助學生成長上。在實行這種管理方案時一定要遵循相關原則,采取合適的辦法,最終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定位,實現建設和諧班級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躍.“無為而治”——淺談班級管理工作原則[J].新課程(上旬),2016(10).
[2]宋振玲.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論班級管理中的“無為而治”[J].考試周刊,2017(29).[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廖燕萍(1982.7—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德育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個人課題,編號:LZ【2018】GR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