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20世紀60年代,英國教育學家Tony Buzan提出以“發散性思維”為基礎的多元化思維信息處理方式,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教學階段,教師通過繪制多元化的思維導圖,開展“頭腦風暴”“解決問題”“提煉總結”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激活靈感、串聯信息、把握焦點,充分感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文章信息,指導學生高效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多元化;思維導圖;初中英語;高效閱讀
英國教育學家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時,首次提出以“發散性思維”為基礎的多元化思維信息處理方式,也就是現在所稱的“思維導圖”。隨著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英語這門學科愈來愈注重對學生語言思維的培養,其中發散性思維尤為重要。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英語文章閱讀時,通過繪制多元化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立足于文章內涵,對材料進行有邏輯性地分析,充分感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文章的信息,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 頭腦風暴型,激活靈感
思維導圖的魅力在于其在教學過程中展現的發散性和放射性,幫助思維從一個基礎內容向外延伸,通過一個又一個關鍵信息將龐大而復雜的知識連接起來。這一特點與頭腦風暴(brainstorm)的思維過程不謀而合,將思維導圖和頭腦風暴活動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更快速地開展思維,激活靈感。
例如,在講授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的課文“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時,我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前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角度完成一幅以Singapore為主要介紹對象的思維導圖,并能夠用英文解釋小組的介紹思路:“Today,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Singapore. And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ingapore?”經過思維導圖和頭腦風暴的融合,這一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的小組選擇“food”“language”“population”“culture”等多個方面,對Singapore展開綜合性介紹,還有一個小組別出心裁,立足于Singapore對全球經濟、文化、醫療的影響作用對Singapore展開介紹。
將思維導圖和頭腦風暴活動相結合,充分展現了人腦在思維發散過程中的自然結構,幫助學生多角度地處理信息,有條理、有邏輯地對主題內容進行討論,能夠起到豐富學生思路,多元化聚集信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 解決問題型,串聯信息
初中階段的學生因思維發展程度有限,在冗雜的信息處理過程中經常出現困難,回答有關問題時也難以做到言簡意賅、條理清晰。思維導圖在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激活靈感的同時,其高效的信息連接和信息處理能力,更適用于學生梳理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
例如,在九年級學習課文“How I Learn to Learn English”時,我提出如下問題:①What difficulties did Martin encounter in learning English? ②What did Martin do to improve her English?③What do you think you need to be a successful learner?學生帶著我的問題開始研讀課文,并將學生們的回答通過繪制思維導圖表現出來,如成為一個成功的學習者,需要“keep interested”“ask questions”……然后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基礎,添加一些連接語句形成一篇小短文回答問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表明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旨在培養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串聯關鍵信息,搭建主題框架,層層遞進處理信息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文章邏輯關系,讓學生做到高效閱讀。
三、 提煉總結型,抓住焦點
英語和語文是一樣的,每一篇文章的寫作都有一個中心思想,作者立足于文章的主旨內涵而展開寫作,選擇關于主旨內容的多個分支內容設定成不同的自然段,通過論述、舉例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表述,教師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提煉總結出文章的主旨脈絡,有效地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焦點,把握作者或命題人的思想。
例如,在詳細講解課文“Singapore—A Place You Will Never Forget!”我引導學生用1-5個詞,概況文章各個段落的主要內容,畫出課文的段落關系圖。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紹了新加坡的“location” “population”“language”,第二段圍繞著新加坡的“food”展開介紹,第三、四自然段介紹了新加坡的“something special”和“weather”。學生們在把握了每一段落的關鍵詞之后,馬上理解了課文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明確課文的中心思想。
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作者想表達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借助思維導圖的信息邏輯性和簡潔性,引導學生對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進行總結和提煉,有效地處理段落的主要內容以及段落和文章主旨的關系,從而讓學生能夠快速理解文意,確定問題焦點。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有著語言教學難以代替的形象性和邏輯性,是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最有效的教學工具之一。教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指導學生閱讀時的思維,將文章由繁化簡,引導學生高效、快速地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信息,高效完成閱讀內容。
參考文獻:
[1]江巧妹.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英語教師,2016(17):138-141.
[2]張莉莉.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2016(3):146+221.
作者簡介:王生輝,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