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觀進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愈發受到教育界的重視和關注。在許多科目中,教育工作者也都將其列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而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課外閱讀就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最佳途徑,它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起著積極的作用。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為例,分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現狀,探討利用課外閱讀以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措施和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學生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而言,積極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的字詞積累,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加深小學生對世界和文化的了解。課外閱讀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一項必要的工作內容。
一、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一)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起著基礎性作用
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如果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可以讓人受益終生。小學生年紀小,各方面都還在成長和發展階段,正是對其養習慣、打基礎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小學語文教師抓好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工作,就能讓小學生在積累豐富語文知識的同時,提升其整體的語文文化素養,而且為其核心素質的養成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小學生終生受益。
(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來實現
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是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和整理課外閱讀資源,為學生選擇出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籍和資料。而這個課外閱讀資源整理工作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即對社會閱讀資源的收集整理和遠程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1]。
一方面,社會閱讀資源包括現實生活中的書店、圖書館、雜志報刊亭等地方的書籍資料,這些都是小學生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社會閱讀資料。另一方面,遠程教學資源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搜集和整理,它也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優質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下載一些網絡圖片、視頻、電子書、電子期刊以供學生閱讀瀏覽。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科學的指導,讓學生學會選擇更加適合自己、更加具有教育意義的課外讀物來進行課外閱讀。
(三)培養學生核心素質的關鍵在于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濃厚與否
當今社會中,科技在為人們提供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娛樂生活的豐富,使游戲、動畫、手機、電腦等各種誘惑充斥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面對這些新型娛樂工具很容易沉溺其中,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越來越少[2]。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活動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讓小學生能夠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在浮躁的社會生活中沉下心、靜下氣,培養出積極的學習狀態和良好的生活心態,以促進小學生核心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二、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實現以課外閱讀為模式的核心素養培養,就必須要做好對其基本原則的研究與分析。我認為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原則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主體原則
學生主體原則是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想要依托課外閱讀來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就必須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課外閱讀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和認知。然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必須要做好對課外閱讀工作的保障,確保學生所閱讀的課外閱讀素材既符合他們的認知需求,又能夠帶給他們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素材選擇時,就一定要保證其內容適合學生的閱讀,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的感悟,以確保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培養和鍛煉。如果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那么該素材所蘊含的核心素養內容就必然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該閱讀素材就不具備適度性,教師也應當對其予以放棄。
(二)興趣第一原則
興趣第一原則是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原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主體,他們所接受的一切教育活動都必須要符合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認知興趣。因為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判斷喜好和行為動力的主要來源,所以教師想要通過課外閱讀來完成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就必須要堅持興趣第一原則,確保學生對教師所推薦和指導的課外閱讀素材有足夠的興趣,促使他們主動進行閱讀,并通過閱讀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種閱讀素材,讓他們進行自主選擇,以保證課外閱讀素材能夠符合學生的認知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講故事、多媒體和小話劇等方式讓學生發現課外閱讀素材的魅力,由此來實現對學生的興趣引導與激發,為進一步實現以課外閱讀為基礎的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開展帶來支持。
(三)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原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實現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效果,教師必須要做好對因材施教原則的有效應用。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根據素材的特征來開展恰當的教學方法,其在教學過程中包含閱讀素材和學生能力兩個方面。其中閱讀素材是指根據教師所選擇的課外閱讀素材的內容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以確保學生能夠產生興趣并進行閱讀。學生能力則是指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選擇符合他們實際能力的閱讀素材,以確保課外閱讀活動能夠有效完成,促使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同時獲得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三、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
如果要通過課外閱讀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首先就要在教學觀念上進行改變,要認識到課外閱讀所蘊含的重要價值,教師可通過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熟練掌握課外閱讀的技巧和方式,并在了解學生的需求、愛好特點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并在這一過程中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一)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同時做好課外閱讀指導工作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導。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也應充分重視這一點,在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閱讀原則,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適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和條件,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要先在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和指導,讓學生能夠選擇到符合自己年齡層次和心理特點的課外讀物,像童話故事集、寓言故事集、神話故事等,這樣的課外讀物對小學生具有更高的教育意義。例如:兒童版《安徒生童話選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話傳說》等都是非常優秀的小學生課外讀物,這些課外讀物往往注有拼音,方便學生閱讀和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二)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在班級內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調動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讓小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句、提高閱讀速度,使小學生的語文知識不斷得到積累,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也能無形中得到提高,從而實現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讀書月”活動,學生在這個月里可以積極閱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并摘抄下好詞好句和優美段落,在閱讀結束后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然后與其他同學共同分享和交流,在月底通過閱讀評比選出“閱讀之星”[3]。另一方面,教師在給學生提供便利的課外閱讀條件的同時要注意營造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教師可以搜集一些優質的小學生課外讀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下去搜集并拿到學校里與其他學生交換閱讀,教師可以將所有的課外讀物全部整理好,放置在班級中,設置一個班級內部的公共閱讀架,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課外閱讀。學生在這樣的課外閱讀氛圍中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其語文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也能通過課外閱讀活動得到有效提高。
(三)指導和改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方法
課外閱讀也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學生如果沒有合理的閱讀方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一味追求閱讀量,就算讀再多的課外書籍也是很難見到成效的。所以,教師要在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時給予科學的方法指導,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價值和意義。首先,教師應在精心選擇學生課外讀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合理地安排課外閱讀時間。在不影響正常的語文學習的情況下,課外閱讀時間以課下時間為主,課堂上可以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其次,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在第一次閱讀時可以使用瀏覽法,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抓住文章中心內容,這樣學生在鍛煉閱讀速度的同時又能抓住重要信息;之后要指導學生進行精讀,即在讀書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隨時隨地摘抄一些書中的好詞、好句和優美段落,并讓學生把不懂的地方標注出來,積極運用工具書進行查閱;最后,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分享自己摘抄的優美段落,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總之,課外閱讀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和整個教育事業的進步都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在教學工作中積極利用起課外閱讀,通過對學生開展科學有效的課外閱讀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立霞.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J].中華少年,2017(24):83.
[2]劉芹.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探究[J].科普童話,2017(11).
[3]李金玉.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7(78):4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