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茜
摘 要: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應該是一個能夠用來舉一反三的例子。基于此種觀點,語文教師在運用教材進行教學時,既要依據教材又要脫離教材。這種“依據”就是指將教材當作一種教授語言文字的材料,而所謂的“脫離”則是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加入更多拓展的元素。在這里,運用“補白”的策略無疑是將文本進行了實質上的拓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更加有內涵。
關鍵詞:“補白”策略;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補白”策略,說到底就是一種補充文字留白的方式。漢語講究“含蓄美”,這種含蓄可能是“未聞其人”,也可能是“言簡義豐”,但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有它內在的“留白”,而“補白”的形式就是要將這些“看破卻沒說破”的內涵展現出來。應用在閱讀教學課堂上,就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這種“補白”也是發散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可以更大化地豐富想象力。
一、用“補白”策略分析文章立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每每提到概括文章大意,不僅僅是學生犯難,連老師都頭疼。除了像是說明文或者議論文能有清晰明確的觀點,其他文體大多需要通過學生自己來概括,這其中又以散文和小說尤甚。很多學生在讀完之后常常會有“每一句都寫得很好,但就是說不出怎么好”的困擾。究其原因,和未能抓住文章的主脈絡有直接的關系,即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并不是作為閱讀的主人,而是被動地被文本“牽著鼻子走”,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就會下降。因此,適時地找出文章中的“留白”,讓學生自己進行補充,不僅能夠帶動他們思考,還能夠訓練學生如何組織語言進行表達。例如在《徐悲鴻勵志學畫》這課中,就能通過“補白”的方式感受到徐悲鴻那種強烈的愛國情懷。
本文記敘了徐悲鴻在法國學畫期間受到別人的嫉妒,以致被挑釁說中國人就算去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被激怒的徐悲鴻沒有去反駁,而是用事實證明了中國人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文章用“更加努力”和“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作為比喻,寫出徐悲鴻的堅持不懈和勇往直前,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是平坦的,這就給此處徐悲鴻具體的情感體會留出了“補白”的機會。那么相應的問題也就來了,除了去臨摹和省吃儉用,徐悲鴻還做了什么?問到這里,學生就成為了閱讀的主人,去思考“情理之中”的抑或是資料能夠找尋到的答案。繼而再將這些成果“補白”進去,并且始終明確徐悲鴻之所以這么努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更多地考慮到不能讓祖國蒙羞,文章的愛國情感立意迎刃而解。
二、結合課文插圖拓寬文本內涵
毫不夸張地說,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文插圖就是一種文化。因為和中學的語文教材相比,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更加鮮明生動,色彩也更加艷麗。這些都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生更注重視覺上直觀的沖擊,如果讓他們“眼前一亮”“心里一驚”,就能更輕松地激發出他們的學習動機。在這樣的情況下,課文插圖就起了“先入為主”的作用,即學生在關注文本之前通常先關注插圖,所以說,倘若能夠應用好這些插圖,就能使閱讀教學事半功倍。而通過尋找插圖中的“補白”,就能夠在學生的興趣點上拓寬文本內涵。例如《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就通過對插圖的“補白”捕捉到更多小女孩的情感。
這篇課文通過對一個豆莢里五粒豆的不同經歷進行描寫,探討誰能夠走得更遠的問題。文中的最后一粒豆因為在彈射過程中撞到了舊板子被青苔裹了起來,沒想到卻因禍得福遇到了小女孩,成了最了不起的那粒豆。課文里一共有兩幅插圖,一幅是五粒豆子擠在豆莢里,表情各異,一幅是親吻著豆莢葉滿臉幸福的小女孩。從課文內容里我們可以知道,豆粒們真正從豆莢里出來是變黃以后,但是文中的插圖用裂開了的綠色豌豆表明了豆粒在成長過程中的迫不及待和對外面世界的向往,這多么像那個身體虛弱躺在床上一年的小女孩!因此“補白”此處對世界充滿憧憬的豆粒就是“補白”小女孩的內心世界——連豆粒都那么向往遠方,更何況是小女孩。這樣再對比第二幅插圖,小女孩滿心的幸福感便溢于言表了。
三、通過“補白”策略豐富學生想象
一個智商很高的學生不一定有很強的創造力,但是一般創新能力強的學生智商都比較高。由此可見,創造有時候比智商更加重要。而在小學的整個階段里,對于語文學科最直觀的思維表現方式莫過于想象,無論是再造想象還是聯想,無疑都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那么,能不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好這種創新能力,也是能否將理論付諸實踐的過程。而“補白”的策略是基于在文本的理解下進行的合理又含有突破性的想象。例如在《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里,就可以用“補白”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盤古并不是一個陌生的人物。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他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課文主要講述了盤古如何開天地,其中有一句“又不知過了多少年”說的是天和地終于成形而盤古卻累倒了,這里的交代很直白,學生也能夠通過結局知道盤古的犧牲,但是如果用“補白”的方式將盤古這不知道多少年間發生的事情補出來,勢必能夠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盤古累倒的原因。與此同時,學生在各抒己見的豐富想象力里,對這位舍己為人的英雄人物也自然會增添幾分尊敬。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補白”策略的運用,這樣學生才能夠在想象中更深刻地去研究文本的內容。
參考文獻:
[1]朱海棟.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華夏教師,2019(18).
[2]李慧.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重在培養興趣[J].成才之路,2013(35).
編輯 杜元元